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找回自己 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化「私我」为「无我」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1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严法师:找回自己 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化「私我」为「无我」

  我们常听人说:「这个人太自私自利了。」这句话听起来好象带有负面评价的意味。其实,自私是正常的,自利也是正当的,因为人如果不自私、不自利,恐怕很难生存下去。

  实际上所有的生物都是自私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就是说万物在自私的原则下,都有争取自我生存下去的本能。所以换个角度来看,「自私」的用意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以求得立足的空间、生存的机会,延续自我的生命。既然人也是万物之一,就会有自私这种原始的动机,所以应该也算是正常的,不能以对错来评断。

  「自利」也是如此,因为对自己有利,才得以生存下来。否则,连自己都无法生存,都不存在了,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呢?

  但是,「自私自利」也有几个阶段和层次:

  第一,自私、自利,但不会妨碍他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和道德标准。

  第二,虽然自私、自利,但同时又能够利益他人,这就是自利利他,也是菩萨修行的第一步,但这还是凡夫的境界。

  第三,即使是对自己没有利益,可是对众生是有益的事,也要秉持「舍己」而「为人」的精神。这也是古往今来很多大宗教家、哲学家们所主张「大公无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

  虽然说自私自利并不一定错,但是,从佛教的立场来看,自私好吗?自利对吗?自私自利的结果,就会造成佛法所说的「我执」,衍生一切的烦恼。即使是到前面说的第三个层次,还有一个「大我」,还是有一个「我」,有我就有烦恼;因此在第三层之后,还有一个第四层,那就是「无我」的境界。

  佛法中说的「无我」,是把个人一己的私利,分享给一切众生,化个人的利益为大众的利益;也就是说,凡事均先想到大众,无私地奉献给大众。而在大众得到自己的帮助和利益之后,既不邀功,也不会希望求得回报,心中更不会牵牵挂挂,计较自己帮了多少人的忙、救了多少众生、做过多少好事,这也就是「菩萨道」的精神。

  「菩萨道精神」的涵意,第一要「上求佛道」,第二要「下化众生」。「求佛道」是成长自己的智慧,增长慈悲心;「度众生」则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不但都围绕着「利」来进行,从中增加自己的福德、功德,而且还能同时完成「自利」和「利他」,将自私的「私」完全消融、化解。

  一般人在听到这个道理之后,多半都觉得这个道理很好,也很愿意学,可是真正要去做,却又很困难,不是那么简单达到。以这四个层次来说,我们至少要做到第一层,可以做为进步到第二个层次的基础。但是要做到第三个层次,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更何况是第四个「无我」的层次,虽然不容易做到,但也不是不可能,至少可以把它当作是努力的大方向和目标,脚踏实地的实践下去。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