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公案100 将心守静,犹未离病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5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严法师:公案100 将心守静,犹未离病

 

  牛头法融的《心铭》中,有这样的两句话。

  从这两句话可以理解到,静坐不等于参禅,静修不等于学佛,打坐未必能开悟。

  中国佛教对于「禅」有两种定义。其一是由静坐入禅定,称为小乘的次第禅,且跟一般宗教的冥想、默祷相通。这些都是将心守静,把心守于宁静、安静、平静的状态;浅的层次叫静坐,深的层次叫禅定。另外一个定义是中国禅宗的「禅悟」,不一定要打坐,只要把身心放松、放下。心中没有任何执着、追求,就能保持宁静、安定。我曾将之形容为无底的垃圾桶,也是无形的反射镜。于此境界中没有烦恼的现象,但有智慧的功能。

  牛头法融的意思是说,如果将心守静,就还未离开病。「病」是什么?如果仅是静坐的安静,心没有明,一旦干扰发生,马上还会受到影响而起波动。难怪守静习定的人,总是希望单独躲入深山去或者离群索居;他们厌惧烦嚣,喜欢宁静。这种人即使能入定,在定中没有烦恼的现象,但是他们的自我中心一直都在。当定力消失而出定时,轻微的问题可能还引不起烦恼,万一遇到狂风骤雨、跟他自身的利害得失有大冲突时,依然会有贪欲瞋怒等烦恼出现。因此牛头禅师认为,这样的修行法或修行层次,尚未离开烦恼的病。

  中国的禅宗虽以打坐做为修行方法之一,然而更重视在十字街头参禅,在人群之中、市区之内用功。身处人间而不为人间的种种现象所困扰,那才是禅悟的功夫。普通人如果懂得禅悟的意义,并且常常面对环境练习心平气和,那也可谓近乎禅悟的功能。即使未臻禅悟的境地,功夫日积月累,烦恼的起伏也会越来越少,这也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