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禅定文集:九种心理状态--九次第定(达吉活佛)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3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定文集:九种心理状态--九次第定(达吉活佛)

 

  一、九种心理状态

  ①在禅修的开头,行者长养第一种心理状态—“初住”。

  此时的心只有些许的稳定,行者找到目标但又很快地忘失了,心飘荡到别的地方去了,但你要把目标找回来,散心,提起,如是反复为之。当你正修长养止观力,最后你会发现,你的浮想会比以前更多,似乎愈修愈增长心理的散乱。但是,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不应该以为这是过失,相反地这是一个好的征兆,因为现在你已能更清楚看到心里发生些什么事了。 比方说,你在某处的外面,只要你不特别注意而只是坐在那里,任心飘浮,做些不着边际的白日梦,你不会注意到是否有许多人、车来来往往。你不会特别注意或知道是否有许多车辆通过,这是因为你不关心的缘故。但是,如果改天你坐在同一个地点,真的好好注意通过的人、车数量,你会发现交通流量真大。你可能会说:“今天的交通流量比以往多。”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以前是你不经心,而现在你却注意在看。

  ②第二种心理状态叫“续住”。

  在没有得到续住以前,行者已持续修了很多,反复修行,一再把散失的心拉回来,最后,足够稳定生起了,注意力能持续不间断专注于目标五、六或七八分钟。当你能做到如此地步时,就是证到第二种心理状态—“续住”。

  ③第三种心理状态叫“回住”。有了这种“回住”,你的心理稳定度就比以前更大了,你的心甚至能不间断地放在目标上十到十五分钟。它之所以叫“回住”,是因为在基本上心能较专注在目标上,但偶而仍然走失。在这种情形下,行者察觉了再把心找回来,找回自己的三摩地。这就象有裂缝在你的袍子上,你发现了,并说:“啊,在这儿!把它修补好。”

  ④第四种心理状态是“近住”。你证到“近住”就不会失去所专注的目标,因为专注力已达完整,就像一个人长大到二十岁成年了,他的力气充足,能做任何需要做的事了。同样地,觉照的力量现在完整了,你不再走失目标,因为心不再从目标上浮走了。

  ⑤第五种心理状态叫“伏住”。当你安住在“近住”时,此心变得非常集中,具有高度的稳定。但此时会有落入细昏沉的危险,因此你尤其要长养非常敏锐的“内省的机警”。这种机警必须非常敏锐,因为细昏沉是非常非常微细,叫人难以察觉。事实上,许多古代的行者就落入一种细昏沉中而误以为是非常高的三摩地。因为没有察觉出细昏沉,致使修行中间受阻,但他们却以为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比方说,你在某家中,家中的人都慷慨好施、仁慈、说好听的活等等,而同时他们又抢劫你这个盲人。在这样的情形下,要发现他们的真面目就很难了,因为他们是你的朋友。这可要比去辨认破门而入的盗贼难了,因为这些盗贼明显。同样细昏沉会被误认为是好的禅修现象,你一定要能用内省的机警来察觉出细昏沉的过失。

  ⑥第六种心理状态是“寂住”。当安住于第五种心理状态“伏住”时,事实上这种状态是一种非常好的三摩地的层次,行者正努力于长养非常敏锐的内省警觉力,因此使得心的能量增长了许多。有了这种增加的心的能量(或许是更多的能量),当行者进展到第六种心理状态时,就会有细掉举的危险。为了防备这种危险,行者要用非常有力的内省警觉来认清它。

  ⑦第七种心理状态是“最寂住”。在这种状态中,并不会真的有许多昏沉、掉举等生起的危险。它们只会偶而生起一些。当昏沉、掉举生起时,要驱除它们并不困难,你可以狂热的修持来除遣它们。大体说来,“最寂住”中没有昏沉或掉举。比方说有只大象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进—这是形容趋向成就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在这次第中,大象是象征“心’,有一些小的黑点,是象征心在此刻仅仅只有些微的昏沉及掉举。

  ⑧第八种心理状态叫“专住”。当你证到“专住”时,就不会再生起昏沉或掉举了。当你要静坐时,只要用非常少的努力,心就能专注于目标上,你可以想专注多久就专注多久,在这静坐期间不会有昏沉或掉举。这就象某人能入睡整整八个小时,不必刻意就能连续地安睡。同样地在一开始打坐时,行者只要稍作努力,就能坐上很长一段时间,但却没有昏沉及掉举。

  ⑨第九种心理状态叫“等住”。当你证到“等住”时,你已经完全习惯九次第定了。一点都不花任何力量,你就能在打坐时专注在目标上,并能毫不费力地安住于此。就象某人已经念诵六字大明咒许多许多遍后,即使他的心到处浮想,但他的嘴仍然在念诵此咒。即使你能这样,仍然没有证到真正的奢摩他(清晰的静止)。这只是所谓的“欲界定”。你必需继续修行,再过一些时候,会生起一种特别的喜乐,这种喜乐很强,到了你无法消受的地步,然后会减弱一些。再来会因为身体的调柔而生起身体的喜乐,然后会因为心理调柔而产生心理的喜乐。就是这样行者真正地证到了奢摩他(清晰的静止)。 以上是九种心理状态的修行次第,不管你修显教或密宗都会经过这九种心理状态。你所用的修行方法(不管是观注面部或只是观一只眼睛),都是以良好的观照、心的稳定、专注来修,比方说先修五分钟,逐渐扩展成十分钟,再来十五分钟,就照这样,渐次增进,加长你的稳定专注的时间。 如果你真的想修这种禅观,你就必须把你的聪明才智完全投注,用各种不同的技巧来证得这种禅观。有时候你在打坐时要“紧”—全心投入;有时候要“松”—坦然安置;有时候你要作些善行,积聚福慧资粮、清净业障及心中不好的心理印痕。为什么呢?因为在打坐时,你长养的是奢摩他,主要是增长“智慧的积聚”—有时称为“心灵的功德”。我们必须福慧双修,也就是兼顾有形及心理两种功德来证得你的目标。

  二、六力

  ①第一种力就是“听闻力”。

  行者靠着六力而得到九次第定,就是借着听闻力及在禅修中保持上师的开示,证到九次第定的第一次第。

  ②第二种力是“思维力”。思维力就是把听到的上师的开示经过思维、反省,把开示内容反复带进心中。行者就趋向得证第二次第。

  ③第三种力是“注意力”。借着这种力,行者能证到第三和第四次第。

  ④第四种力是“内省的机警”。就是借着这种敏锐的力量,行者首先防备细昏沉,然后防备细掉举。所以借着这种力,行者证到第五、第六次第。

  ⑤第五种力是“狂热力”。请你记得在第七次第时,行者是用狂热力来驱除偶而生起的昏沉和悼举。然后在第八次第时,在打坐的开头时,只要用一些努力、一些修持的狂热,就能继续前进,不被阻碍。

  ⑥第六种力是“完全熟悉力”。行者就是用这种力而证到第九次第定。此时行者能毫不费力地打坐,因为行者已能习惯这种修法了。 就像使用各种方法来盖房子或造飞机,这六种力就是用来建筑奢摩他的工具。事实上这种修法可包含在创造力的知识的领域内。这一领域有三种风貌:身体、言辞、心灵的三种创造力,而这种修法可包含在心灵的创造力中。三、四种注意 现在,我们要说到四种注意,这也是证到九次第定的方法。 ①第一种叫“紧握的注意”或“强有力的注意”。行者就是用这种注意而证到第一、第二次第。 ②第二种是“中断的注意”。行者就是用这种注意证到第三到第七次第。它之所以叫“中断的”是因为在这段调练其心的阶段中,行者的专注常被昏沉和掉举所打断。 ③第三种叫“不中断的注意”,这在第八次第才有。 ④第四种叫“自发的注意”,这在第九次第才有。 以上是禅修的方法及内容,至于修不修则是你个人的事。然而不管你修不修,只要你听了这些教法,弄清楚其内容,就会有利益的印记留在你的心流之中。 九次第定及四种注意取材自无著大师的著作:《声闻他品》、《菩萨地品》。而证取九次第定的六力,可在弥勒菩萨所作的《大乘庄严经论》中找到。

  (摘自嘎旺·达吉上师讲授,崔忠镇译《时轮本续注》)

返回目录

标签:禅定文集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