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叮咛 现代人的饮食观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4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严法师:叮咛 现代人的饮食观

  过去的人生活条件不佳,饮食但求填饱肚皮即可;现代人的生活水准提高,饮食应该以「健康」作为首要原则。

  二十年前,我跟出家弟子们的生活问题很简单,但求寒天冻不死、平常饿不死,就已经满足了。但是现代社会的一般人,因为工商业的进步,机械化的生产力增加,使得食物的花样越来越多。有的人重视口味,有的人重视营养,有的人讲究健康,有的人重视排场。

  中国的老饕客说,食物要「五味调和百味香」,善烹调的人煮出来的菜美味可口,大部分的人也都希望吃到的食物是「色香味」俱全。所谓色香味是指颜色使你赏心悦目、香味使你心旷神怡,吃到嘴里咽下喉时使你回味无穷。这是美食主义者的享受原则,他们并没有考虑到饮食的营养和健康的因素。

  讲究美食的享受,只有有闲又有钱的人才有份;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而言,唯有偶尔享受一餐美食,当作休闲活动。比如,周末或者放假,找个地方轻松地打一次牙祭解解馋,实也无可厚非。

  至于食物的营养,例如,某种食物含有多少卡路里,多少钙、磷、铁,多少维他命,那只有营养师会去专注。虽然在巿场销售的饮食包装上,都标示着所含的营养成分及数量,那是为了让消费者有信心,一般的消费者却很少去注意它们。

  事实上,吃高单位的营养食物不一定有益健康,要吃得对健康有帮助,应该以越自然的食物越好。

  加工太细的食物已失去原料的原味,调味料太浓的食物可能已不新鲜,所以,食物以清淡、自然最好。

  吃的时候要细嚼慢咽,用自己的牙齿和舌头吃出味道来。最好的味道不是人工调得出来的,而是经过细嚼慢咽之后,食物和唾液结合,尚未进入食道,已起消化功能,使得齿颊留芳,吃得津津有味。这样的饮食方式和饮食态度,才是最有利于健康的饮食。

  不同的体质也有不同的忌讳,有些人吃到某些食物马上觉得不舒服。体质寒冷的人,吃到冷性的食物便有问题;体质虚热的人,吃到燥性的食物就会不对劲。如果食物上口,越嚼越有味道,身心都很舒服,那对你便是最好的饮食。

  至于该吃多少才是适量呢?健康的吃法是七分饱,最多八分饱,不要吃到满足乃至过饱,每餐吃到已经没有饿的感觉就够了。有人说:经常保持头脑空、胃肠空,便能延年益寿。

  肚子常保持有点空隙的感觉,不要养成吃零食的习惯,现代西方人称零食为垃圾食品,对于健康有害无益。当用正餐之时,觉得太需要吃东西了,那是最佳的进食时机。如果不是为了饥肠辘辘而吃,只是为了贪吃而吃,吃了以后不会消化;乐了朵颐却苦了肠胃,实在不划算。

  现代人看到美食当前,如果不吃,好象对不起食物、也对不起自己。上馆子用餐时,故意点来过量的食物,结果,若不剩下一小半,就好象没礼貌,于是就这么浪费掉了。有些人明明只吃得下半碗饭,却要了一碗;两个人叫两道菜就够,偏偏点来六菜一汤一水果,每道菜只吃上几筷,表示客气、礼貌、有教养。其实,这些都是虚荣心作祟的错误观念。

  我们吃剩下的东西不可能再给其他客人吃,只好丢掉,对个人是金钱的损失,对整体自然生态而言,是资源的浪费。

  所以,我们的饮食,要以「健康第一」的观念来作选择,切勿以人情味浓厚的方式拼命灌酒,不断地劝菜。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