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禅林衲子心:以戒为师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林衲子心:以戒为师 

 

  文/见俯法师

  三千多年前,世尊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下,将入涅槃。众弟子围绕身旁,见佛即将灭度,伤心欲绝,心怀忧恼。阿难问佛:“佛在世时,我们以佛为师,佛灭度后大众以何为师呢?”佛言:“以戒为师。”是时大众寂然无声,守护世尊直至最后一刻。世尊复以大悲心,殷殷付嘱弟子修行之要,首先即强调“持戒”的重要性。

  佛言:“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所以我们若能受持净戒,即与佛住世无异,也能因受持净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得渡生死大海,出离三界火宅。“戒”好比行者跋涉远途之脚足,生长万物之大地,善疗重病之良医,能消饥渴之甘露,照除昏暗之明灯,防非止恶、趣归解脱之大道。所以戒实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佛弟子欲得无上寂静菩提之果,应当发心,求受戒法。

  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若能坚持于净戒,是则如来所赞叹。”佛子若能一心求戒,则能不再造作苦因,不造苦因自然不感苦果。戒律乃佛陀慈悲,为拯济众生苦厄,免堕三涂恶道之苦,以大智慧力为大众所宣说。所以发心受持净戒,非但不是束缚,更是趣向解脱的康庄大道,能持一分净戒,便得一分解脱。《大品经》亦云:“我若不持戒,当堕三恶道中,尚不得人身,况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具一切种智。”所以戒乃一切善法之所住处,若能坚持净戒,则诸佛菩萨深生赞叹,护法善神欢喜拥戴,必然所愿皆得,吉祥圆满,终至成就佛果。

  经云:“虽有色族及多闻,若无戒智犹禽兽,虽处丑贱少闻见,能修戒智名胜士。”所以人不是因身份的不同而有贵贱之分,而是因所表现的行为而有差别。世间最尊最胜之事莫过于能听闻佛法,受持净戒。若能如法行持,必能解脱一切烦恼系缚,得清凉自在安隐之乐。例如受持五戒乃是得人身之根本,若未发心受持戒法,纵然地位尊胜、财宝富饶、广学多闻,乃至禅定现前,终将不免堕落。故欲求大利,当持净戒如惜重宝,如护身命。《涅槃经》亦云,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戒。戒乃接济众生沉溺之桥梁,运度生死大海之浮囊,若不持戒,欲求菩提涅槃之乐,终不可得。

  佛子受持戒法,因地发心可分四品:下品持戒者乃为现世之安乐,怖畏恶名之流布,或为避苦、远离诸难而持;中品持戒者乃为世间之福乐,故坚持于净戒;上品持戒者,乃因了知诸法无常,欲求离苦;常乐涅槃寂静而持上上品持戒者,乃因怜愍众生,上求佛道,了知诸法,深观实相,不畏恶道。故《大智度论》云,下持戒者得生人中,中持戒者生六欲天中,上持戒者行四禅四空定,生无色清净天中。故行者应发上上品心,求受上上品戒,戒德俱足,以广利有情。

  戒乃佛道之纲纪,佛法之根本。佛法亦因历代高僧耆旧宿大力弘扬戒法之故,而使佛法得以住世,僧团得以久住。所以为了使三宝长久住世,化导有情,更应发心受持戒法。如此,坚持净戒不再只是解脱生死苦恼之津筏,更是饶益有情、护法护教的积极展现。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