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禅林衲子心:转化逆境,成圣成贤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3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林衲子心:转化逆境,成圣成贤

 

  文/见烟法师

  俗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佛经上说得更为透彻:“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不论世间或出世间,不如意的逼迫似乎是种必然。

  有人看到这样的境界,悲观不已,什么也不做,有人自有一套生存方法,用欲望的满足,在这苦中作乐;有人天真地想出一个脱离逆境的方法,却又陷入另一种苦中;有人从这境界中,了悟推己及人之道,发起大慈悲心,淬炼智慧,冀与众生共臻净域之邦。不一而足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命运。

  逆境虽不可避免,但我们却可以选择面对逆境的态度,也正因为如此,而有了凡圣之别。《论语》中,孔子赞叹颜渊:“居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孟子亦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又或者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在元朝大都地牢中拘禁了一段时间,押赴刑场前,写出了名垂青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以明心志。从这些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逆境可以不是逆境,而是锻炼心志的增上缘。

  面对逆境时,如何观照呢?首先,应思惟境界的无常,不论是人为或环境所产生的境界,皆是因缘和合所现,将不久住;既是无常,都是苦。尤其遇到冤亲债主时,应当思惟其无始劫来,在生死轮回中头出头没,生受风刀割身之痛,继受欲望驱使之苦,至死来临,还要饱尝如生龟脱壳般之四大分离,应当慈悲视之。复次,应观境界无自性,了知如幻如化、如泡如影,自然能安忍于心,也就不会对逆境起逃避或瞋恨之心。这样的思惟能转心境,进而提高逆境商数,甚至发起大愿心、行菩萨道。亦如佛经记载,佛陀为忍辱仙人时,为歌利王割截身体,即是以智慧观照之力,安忍于逆境当中;即使受到如此大的折磨,还发愿来世成佛要第一个度化此人。若没有歌利王恶行下所造就之逆境,也就无法成就修行上之忍辱波罗蜜。

  身为修行人,除了要立志上求下化外,遇到顺、逆种种境界时,都要以智慧来转化,才能成为修道之增上缘。古德说:“没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勒。”要转化这种习惯,当然不是一蹴可几,而是要不断地回互用功;一旦成为习惯,处于任何境界都能自在无碍,如此才能真正圆满佛果。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