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禅林衲子心:以大众为师 见苍生同一悲允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3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林衲子心:以大众为师 见苍生同一悲允

 

  见允师表示:

  应该向观世音菩萨学习倾听的艺术,

  唯有心中常存观音菩萨的悲心,

  才能帮助别人解决现前的困难;

  这也是改善人际关系最好的润滑剂。

  -------------------------------------

  文/记者 邵怡华

  看着端坐于前的见允法师,威仪堂堂、安详自在的模样,从容、悲悯、智慧的气度,令人如沐春风!

  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所毕业,出家至今已逾七年的中台禅寺副住持见允法师,细说着出家历程,他说,毕业后虽任职于业界首选的中兴工程顾问社,然而,日复一日打卡上下班,领一份薪水,生活丝毫不见喜悦,亦不时体认到生命仿若迅速蒸发的盆水,骤然消逝。

  当智慧与慈悲没有随着生活点滴累进,生命就从指缝之中点滴消逝了,这般情境,可说是见允师出家前的生活写照,接触佛法后,佛法蕴涵的素净喜悦,让他甘心为它舍弃红尘繁华!

  朝礼自性灵山

  八十一年,在偶然因缘下,他沿着外双溪路旁的指标,步行寻找传闻中的灵泉寺。一路上,他以朝圣的心境,亦步亦趋的反省、思惟,并随着脚下的节奏念起了佛号,走到了万里山上的灵泉寺“心也跟着清凉了起来”。如此走了三年,其间也发心护七、打七,终于下定决心,出家修行才是自己究竟的人生道路。

  见允师说,当时脑中不断自问,如果师父要我马上出家是否有足够勇气?另一方面,却又提醒自己,因缘难逢,得即时把握。一切的疑惑旋即在看到灵泉寺山门时,一张写着“三月三十日举行剃度”的斗大海报上得到答案。那天是三月二十七日,虽然只剩三天,但工作正好告一段落,于是一切因缘俱足了。

  见允师回想,在大学时期曾接触六祖坛经、心经等佛书,虽觉欢喜,但是知“道”却做不到,只觉得很惭愧;出家后,偶尔打坐中忆起,自小每每见到光头、砖墙(像僧众的福田衣)、“佛”字或武侠剧中斗篷斜披露出胳膊的人,都觉得有一股无法言喻的亲切感,见允师腼腆的说,幸好自己还有那么一点微薄的善根能与佛法相应。

  但是要亲朋好友接受自己出家这个决定,还是不太容易,他心里明白:“只有我先出家,才有机会说服他们。”见允师说,亲情就好像宇宙中星球与星球的引力,虽然看不到,但时时刻刻相互牵引着。至于谁向谁靠近,就要看它的光和热,就好比各人的愿心,于是他下定决心,“我不下山去,他们将来会上山来看儿子。”后来家人看到他在山上过得很好,也就释怀了,而且每每在道场相逢也觉得很欢喜。

  慈悲没有敌人

  历任中台主体建筑工务所所长、精舍监院,如今是中台禅寺副住持及普台中小学、高中筹备处指导法师,见允师已然是代佛宣化的法门健将,从工作互动中,他也体悟到,自己“不是来负责任的,而是与大家一起学习”。他说,以往认为“大师”是修行伟大的导师,是大众的导师,而今,终于了解大师就是“以大众为师”,以如此宽阔的胸怀,不仅能降伏自己的慢心,更能有效学习众人的智慧。

  内号“传彊”的见允师笑着说,“彊”与“强”字古义相同,初始领执事时,凡事都是勉“强”应“允”,不善拒绝的他,凡事都说好,但经由惟觉老和尚提点,“修行要慈悲是不错,但是都当滥好人,一点智慧也没有!”于是他开始反省,除了好之外,是否还有其他角度可以思惟,如此才逐渐提升处事的敏锐度。

  内向害羞的自己,过去也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见允师说,然而几年来经由老和尚教导和与大众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反省、实践及认识自己,慢慢也能够基于关心主动帮助别人,当心念一转,人也变得开朗,许多事也渐能轻松以对。

  在繁忙的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颗耐烦的心呢?见允师表示,应该向观世音菩萨学习倾听的艺术,唯有心中常存观音菩萨的悲心,才能帮助别人解决现前的困难;这也是改善人际关系最好的润滑剂。

  今年四月份老和尚赴大陆参访,在飞机上,四川空服员们个个欢喜的用家乡话与老和尚交谈,几乎到忘我的境界。这般情境画面,犹如经典里说的,“佛陀的慈悲,会让虫鱼鸟兽自然而然接近”,老和尚所展现的摄受力,让他更深刻印证唯有慈悲心广大,才能消弭人与人的隔阂,产生毫无距离感的亲和力。

  十年来从老和尚身上,见允师领受最深的法益就是“身体力行、言行合一”的悲智愿行。他说,平日老和尚与大众开示的佛法,其实也是他所实践的。有缘亲睹现世中,有如此广大愿心、包容力的大善知识住世,并从其日常生活实实在在观察学习、聆听指导,见允师非常感恩。

  悲悯化作绵绵春风

  但观当今社会上这么多天灾、人祸,见允师语重心长的说,其实这正是人心的苦所召感的,若能将心收回来,反省检讨,就是觉悟的开始。为什么苦?不外乎因贪嗔痴;为什么执迷不悟?因为大家都失去开放的心来觉察觉照,其实只要从自己开始做起,问题都是可以厘清改善的。以慈悲心、同理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才能产生良性的沟通和互动,助缘也会靠近,障碍自然减少。

  九月一日中台主体建设即将落成,见允师深感,老和尚以愿心、德行,开辟了一个因缘让大众发心,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无言的教化和修行,也是度众的过程。从这位允文允武的佛门龙象言行中,茫茫人我是非的涸土,仿佛正领受谦和内蕴的悲悯化作绵绵春风,徐徐吹拂着内心的众生,我们和见允师一样,心中满溢着感恩。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