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创古仁波切文集:月灯 不可思议之功德·第二十章 因陀罗幡幢王佛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3日
来源:   作者:创古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创古仁波切文集:月灯 不可思议之功德·第二十章 因陀罗幡幢王佛

 

  第二十章的名称是<因陀罗幡幢王佛>。在此章中,慈悲被显扬为菩萨不可或缺的特质,如同菩萨必须善守戒律、具持清净的行为。此外,慈悲是当我们安住于此经所记述之无上三摩地境界时,所自然展现的特质。

  慈悲是此三摩地境界的自然特质。通常,当我们听到三摩地及大手印时,重点似乎放在空性层面——观见事物的真实本性。如同第三世Gmb让炯多杰(Rangjung Dorje)所说:“虽然众生的本性一直都是觉醒状态、一直都是佛,众生仍然不停地在轮回中徘徊。”

  佛性的觉醒状态——如是的具生本质——一直都是我们自心本性的基本组成,我们一刹那也不曾和此佛性分开过。但是,现实又是如何呢?由于不知道我们已具有佛性的无明,众生无止境地在轮回中徘徊,不停地制造他们终将经历其苦果的恶业。但是,他们并不是非经历这些痛苦不可,因为心的本性是佛性,且我们能证悟佛性。了解这种困境及其起因之后,我们自然会对无明的众生产生极为广大的慈悲心。这是此三摩地的善德之一。

  当非概念性的大慈悲心在我们的存有之流中升起时,它是否会因某种缘故而阻碍或障蔽自然状态?不,并不会,因为如同第三世Gmb让炯多杰所解释:“于大慈之中,空性本质赤裸地绽露。”当大慈悲心自非概念性的觉醒状态中升起时,我们见到一切众生如何在受苦,我们所感受到的慈心与悲心的究竟本质就是空性。如此,真三摩地是空性与慈悲合一不二的真如自性。本章所记述的一则关于一位过去佛——因陀罗幡幢王佛——的故事,进一步显示了这一观点;这一则故事不但阐明了三摩地与空性不二,无数众生也因此得安乐利益。

返回目录

-------------------------------------------------------------------------------------------------------------------

更多创古仁波切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