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行策大师:劝发真信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6日
来源:   作者:行策大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行策大师:劝发真信

 

  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自远祖崛起庐山,肇兴莲社,六时净行,遂成千古芳规。虽曰功高易进,乃末世行人罕获灵验,良由信愿不专,未能导其善行,以要①归净土故也。今既广邀善侣,同修净因,若非谛审发心,宁知出苦要道?凡我同人,与斯法会者,须具真实信心。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当受乐时,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眼观之,较他一阐提②、旃陀罗③辈,仅差一间耳。如是信心,岂为真实?

  所谓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我虽昏迷倒惑,觉性未曾失。我虽积劫轮转,觉性未曾动。故曰莫轻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也。

  次要信得我是理性佛④、名字佛⑤,弥陀是究竟佛⑥,性虽无二,位乃天渊。若不专念彼佛,求生彼国,必至随业流转,受苦无量。所谓法身流转五道,不名为佛,名为众生矣。

  次要信得我虽障深业重,久居苦域,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刹之外,是我心内之佛。既是心性无二,自然感应道交。我之苦切必能感,佛之慈悲必能应,如磁石吸铁,无可疑者。所谓佛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也。

  具如上真信者,虽一毫之善,一尘之福,皆可回向西方,庄严净土。何况持斋秉戒,放生布施,读诵大乘,供养三宝,种种善行,岂不足充净土资粮?唯其信处不真,遂乃沦于有漏。故今修行,别无要术,但于二六时中,加此三种真信,则一切行履,无烦改辙矣。倘欲舍此度门,别商玄妙工夫,则诸方宗匠如林,刹竿相望,正可随处问津,不须投足兹社。若果名心永尽,素愿攸同,时节因缘,幸常集会。依稀莲漏⑦,仿佛篮舆⑧,今古如斯,遗风未泯。庶他生为亲近之津梁,即此世为助发之资具,愿交勉焉!

  --------------------------

  ①要:归结,总归。

  ②一阐提:指断灭善根,不肯向善之人。

  ③旃陀罗:以屠杀等业为生的贱民阶层。

  ④理性佛: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虽轮回六道,与觉体相背,然佛性功德仍然具足。

  ⑤名字佛:由文字、言说,了知自心本具佛性,而有所悟解。

  ⑥究竟佛:指破尽无明,成就圆满佛果。

  ⑦莲漏:慧远大师在庐山建立莲社,制莲花漏以计时,禅诵不辍。

  ⑧篮舆:竹轿。晋陶渊明曾乘篮舆往来庐山,拜访慧远大师。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