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甲操杰大师造释:中观四百论释 第八品 净治弟子品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30日
来源:   作者:甲操杰大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甲操杰大师造释:中观四百论释 第八品 净治弟子品

 

  (戊)四(明为成就道器故净治弟子身心(相续)的方便)分二:(一)标品名;(二)正释品文。

  (己)一(标品名)

  示修菩萨瑜伽行四百论释善解心要论,净治弟子品第八。

  (己)二(正释品文)分三:(一)明烦恼能断的理由;(二)广明断烦恼的轨则;(三)明后有结生无始有终的喻。

  (庚)一(明烦恼能断的理由)分二:(一)正明;(二)明烦恼可断的理趣。

  (辛)一(正明)

  颂曰:如对不顺人,爱念不久住,如是知众过,爱念不久存。

  问曰:从无始熏习的贪欲系缚如何能断呢?答曰:如对不和顺非亲爱的人,由贪爱等起心所起的爱念则不能久住。如是诸瑜伽师了知内外一切法所生的众多过患,贪爱则不久存。若是善于观察贪欲,则烦恼根并不坚固,所以烦恼能断除。譬如有一婆罗门闻听佛说:“婆罗门童子,汝若与贪欲系结,即是系缚,若离贪爱,即得解脱。”婆罗门闻已即深观四圣谛而得阿罗汉果。

  (辛)二(明烦恼可能断的理趣)分四:(一)烦恼所缘的事不定故能断;(二)生烦恼的因非实有故可能断;(三)破许烦恼不能断的能立(因);(四)与现见有许多未断烦恼者并不相违。

  (壬)一(烦恼所缘的事不定故可断)

  颂曰:有者于彼贪,有者对彼嗔,有者于彼愚,故无可贪义。

  由于现见五欲境的过患,不但说明烦恼能断,并且显示烦恼所依的事无有实体故,所以烦恼亦能断除,因为贪欲是依靠所贪的事而起的。但彼所贪的境亦无自性,例如在一事上有些即于彼境起贪,有些即于彼境起嗔,有些即于彼境起愚痴。是故要是所贪爱的境有自性,那么,即应当于彼境唯独起贪,不应起嗔痴,但是无决定故,所以一切所缘皆是分别虚妄。这是就所依事来说明烦恼也是可能断除的。譬如有一士夫娶二妻,有女之妻见自己的女儿即生欢喜;无女儿之妻见彼女儿便生苦恼;女仆佣人见之则处于中庸。

  (壬)二(生烦恼的因非实有故可断)

  颂曰:若无有分别,则无有贪等,智者谁执着,真义谓分别。

  由于所缘无实体,不但显示烦恼能断,而且亦能了知生烦恼的因无谛实,所以烦恼能断。如云:“贪欲嗔恚痴,从诸分别生。”若无有非理作意的分别和见绳为蛇的虚妄分别,则无有贪欲等杂染烦恼;然彼等有,唯是观待而有,非有自性。若是有自性,智者谁肯执着与真义相违的法谓是分别假安立的法呢?分别假安立的法与有自性是相违故。见绳安立为蛇时,绳的支分(部分)与绳的有分(整体),时间的相续(部分)与有相续(整体),都无有蛇的所依存在。五蕴的和合(部分)和有和合(整体)、相续与有相续,都不应有补特伽罗,而补特伽罗是依蕴假安立的,无有自性,由此当知一切法亦无有自性。若是颠倒错乱,就会产生虚妄分别,例如有一修静虑者,感觉自己头上另有一头,旁人为除他病,即以假的人头扔在地上,即说:“这是汝的头掉在地上”,由此即消灭了他的邪分别。这是依据月称疏义。例如《六十正理论》云:“世间无明缘,是佛所说故,此世谓分别,有何不应理。”当知应善于悟入此义。

  (壬)三(破许烦恼不能断的能立(因))

  颂曰:任谁与他人,都无同系缚,若与他同系,分离则非理。

  问曰:世间男女彼此互由有境的贪欲,共同系缚,若不弃舍女人则不能断除贪欲。答曰:任谁某男子或其他女人,都不是共同有自性地同一系缚,因为自性是不变坏的。若是与他有自性地同一系缚,说有分离则非合理,因为有自性就不应分离,可是现见有分离故。譬如黑牛与白牛虽不是有自性的系缚,但由犁和绳所系一样,根与境亦由爱而有系缚。

  (壬)四(与现见有许多未断烦恼者并不相违)

  颂曰: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

  问曰:若如汝说由观察就能断除烦恼,那么,为什么见有大半众生部没有断烦恼呢?答曰:是离开了对甚深法的增上胜解故。是故薄福众生对于此龙猛阿阇黎所说的:既是缘起性空,又能建立一切因果作用的二谛法,都不生是否有自性或无自性的疑惑,云何能断烦恼得解脱呢?若谁听说空性略能生起或者是无自性的怀疑,亦能坏灭三有,因为能略略地思维诸法实相的理故。有怀疑就决定有希求,并且能以教理现证正见,断尽烦恼即得解脱。譬如有些商主被罗刹女迷执,彼女即对商主曰:不要往南方去。有一商主怀疑,即到海边遇到“叭拿哈戛”马王,彼即依怙马力渡过大海彼岸,脱离罗刹女返回家乡。由此也显示得解脱必须现证空性。

  (庚)二(广明断烦恼的轨则)分四:(一)教诲必须现证空性的意义;(二)教诲希求解脱;(三)引导趣人空性的次第;(四)教诲烦恼决定能断。

  (辛)一(教诲必须现证空性的意义)分五:(一)教诲应当敬重实际之理;(二)示得解脱必须现证空性;(三)示从流转趣入还灭的方便;(四)示于空性远离怖畏;(五)示应断除特别贪著自宗。

  (壬)一(教诲应当敬重实际之理)

  颂曰:能仁说何法,增长至解脱,若谁不重彼,显然非智者。

  若谁有怀疑缘起性空,就能坏灭三有,所以能仁说,何人能现证空性和由空慧所摄持的施等法,则从见道第一刹那所摄乃至得解脱中间皆不退转,并且还能增长。若谁异生不敬重彼空性理,彼显然非是智者,表示自己极其愚痴,所以诸智者应当建立敬重空性的正见。世间的诸法出生异熟果后即坏灭,由于通达空性,而修施等法亦能导种智智城。譬如到甘蔗山应当尝味,不应空过。

  (壬)二(示得解脱必须现证空性)

  颂曰:非不空观空,谓我得涅槃,如来说邪见,不能得涅槃。

  问曰:为是诸法不空,为离贪故观它为空,或者实有本空而如是正见耶?答曰:是于空法修习现证为空,因为没有通达补特伽罗和五蕴实有空,则执为诸法实有。谓“我修空性证得涅槃”,并不是诸法不空观它为空,如来说:“于实际颠倒执著即邪见,就不能证得涅槃。”佛说:“一切法自性空,就是无自性的理趣。”所以要证得有余依、无余依和无住涅槃,应当善巧空性之理。

  (壬)三(示从流转趣入还灭的方便)

  颂曰:何经说世间,彼即说流转;何经说胜义,彼即说还灭。

  问曰:若是诸法自性空。就应该只说真如,为何还要说有情世间和器世间的流转法耶?答曰:不说世间流转法,就不能现证空性。为了通达真如的方便,所以必须说流转法,因为有些人执诸法实有,而执诸法从无因和非因生,诸经为了破除彼等谬执,即说由无明缘行生有情世间和器世间,彼经即是说流转的次第;因为说流转法是通达胜义的方便故。何经说胜义谛法自性空,彼经即是说还灭的次第。譬如欲入深穴,必须弃舍其他一切物件,否则,有滞碍就不能趣入。

  (壬)四(示于空性远离怖畏)

  颂曰:若汝生怖畏,皆非有何为,若实有所作,此法非能灭。

  问曰:若一切法空,“那就损减了一切因果作用,也不能得解脱故,不许因果就会破坏一切。答曰:若白性空便谓“一切法皆非有,何必为求解脱勤修圣道”。这是汝对空性产生的怖畏。设若诸法在胜义中实有所作者,那么,通达此空性的法就非能灭除生死。但是,胜义中要是实有,一切因果作用就会永远不变,谁也不能断除生死故。执蕴实有者,例如执阳焰为水,都是虚妄分别。

  (壬)五(示应断除特别贪著自宗)

  颂曰:若汝贪自品,不喜他品者,不能趣涅槃,二行不寂灭。

  若谓空性的宗能断除生死,就特别殊胜,旁宗都是颠倒,这样特别贪爱自宗而嗔恚别宗的人。若汝不弃舍特别贪着自已空性宗(品),而嗔恚不喜他宗(品)者,就不能趣于解脱涅槃,若有实执取舍二行,毕竟不能寂灭三有。譬如有一圣僧军比丘,教化一个精修戒律的在家弟子出家,弟子说:我已深信佛教,见婆罗门就憎恶,所以我就不出家了。

  (辛)二(教诲希求解脱)分七:(一)精进则容易得解脱;(二)若不修习厌离生死就不能得解脱;(三)生死的过患极大故应精修解脱;(四)不应最初开示实际义;(五)如何为引导的次第;(六)诸法的究竟实际体无差别;(七)因此经说须修福德资粮并不相违。

  (壬)一(精进则容易得解脱)

  颂曰:无作得涅槃,有作招后有,涅槃无碍念,易得余非易。

  问曰:涅槃妙乐最难得成就故,所以不能获得,世间有漏法不努力就容易得,是故我们还是作容易得的有漏法。答曰:通达一切善不善业体空无作,当得涅槃,而实执善不善种种有所作,则招后有,是故能遮止一切恶业,涅槃不消担心就容易获得。其余生死的乐则非容易得,所以智者不应弃舍希求不加励力就能获得的涅槃,而希求经大劬劳所得的生死。譬如希求无病身力健壮,虽有多种因缘,但是,若不希求健康,则不希求彼缘。

  (壬)二(若不修习厌离生死就不能得涅槃)

  颂曰:谁不厌三有,彼岂敬寂灭,如于自家室,难出此三有。

  问曰:在胜义中都无有作为即是涅槃,为什么在此《四百论》中还要说无常和苦等法耶?答曰:为离一切生死的作业而得解脱,所以要生起厌离生死故。若谁补特伽罗不厌离生死,彼人岂能敬重寂灭生死苦的解脱吗?当然不能,例如没有渴恼所逼的苦,必然不会产生迫切希求饮水止渴的方便。比如对于自己小小的穷苦家室,不能完全断除贪爱,就不能离家,所以劣慧众生难得出离此三有网,因为由爱系缚故。譬如眼见没有离开家乡爱恋者,顷刻即赴刑场,还贪食家乡美馔。

  (壬)三(生死过患极大故应勤修解脱)

  颂曰:有为苦所逼,现见求自死,时彼愚痴故,不能趣胜道。

  复次有些大权势的众生,特别贪爱五欲境的快乐,为离家和在寂静处得解脱,不能精进,然由疾病和贫苦等苦恼所逼,所以就应该弃舍欢喜生死。因为有些补特伽罗为贫困苦(苦苦)和爱别离苦等苦恼所逼,并且现见有些为希求解脱彼等苦而跳水、赴火和投岩等自死,如此可见就应该出离生死等苦。若是远离我爱,很快地就能获得解脱安乐,是故尔时只有对彼等取舍猛烈愚痴故,才不能趣入涅槃胜道。譬如有病不服药,就不能解脱病苦,所以仅仅压伏现行烦恼,而不依靠拨除烦恼种子的对治法,就不能解脱生死。

  (壬)四(最初不应开示实际义)

  颂曰:为下根说施,为中根说戒,为上说寂灭,常应修上者。

  问曰:若是希求息灭生死的解脱,为得解脱就应该唯独修真性的法,为什么大师还要说施戒等法呢?答曰:无过,因为众生有下根、中根和上根的差别,所以必须要有次第的引导,最初只能行惠施,不能受持远离断命等律仪,就应该对他说布施,所以佛为下根众生说布施,因为他暂时不是修习戒律的法器故。佛为已经安住施法的中根众生说戒,因为他已经成就感生人天的道器故。佛为上根众生说寂灭生死的方便,主要是说真实性,是故,若是思维我决定能得解脱者,就应当经常修习上根。譬如有三个王子,按年龄小的教认字,中年的教读诵声论,年长的教读使用兵器的方法。对一个补特伽罗也要有次第的教导,所以应当善于有步骤地教导所教化的弟子。

  (壬)五(如何为引导的次第)

  颂曰:先遮遣非福,中应遣除我,后遮一切见,知此为智者。

  对暂时不堪接受真性的法器,若说真性,就会毁谤一切因果作用,认为善恶无有区别,因为作恶则堕恶趣,所以最初若说善恶业因果,使人容易了解。首先应说善恶因果遣除造作非福恶业,这是正说的时机故。中间应就我与五蕴以五种寻求皆不可得,遮遣二十种萨迦耶见的实执境,断除粗我。其后已经成就道器的众生,就应该说补特伽罗无我。说无我亦显示诸法无谛实,遣除一切边执见的次第。谁若了知此说法的次第,彼就可以称为有次第引导所化弟子的智者。譬如有善巧的的良医,或以素食,或以荤馔,种种方法治疗病者,能使病者得愈。

  (壬)六(诸法的究竟实际体无差别)

  颂曰:说一法见者,即一切见者,以一法空性,即一切空性。

  问曰:由依何道才能得解脱呢?答曰:通达一切法自性空。问曰:说一切法无边,彼的法性亦无边际故,然彼等法性谁才能了知?又说不了知一法实相而不断尽烦恼就不能获得解脱,这岂不相违吗?答曰:无过,因为若说见一法自性空的实际者,即可说彼是见一切法的法性者。如《三昧王经》(即《月灯三昧经》)云:“以一知一切,以一见一切。”(汉文古译为:以一知一切,以一切知一。)《圣虚空藏三昧经》云:“谁不执一法实有,便知诸法如幻焰。”例如尝大海水滴水,便知其余海水皆是咸味,所以凡是一法的空性,彼即是一切法的空性。谛实空即是一切法的实际;于彼实际并非有如青黄色那样的不同的形相,但是,若观待比量智来说,不应就说通达瓶谛实空,彼定是通达衣谛实空。如像不同的器皿中的虚空。

  (壬)七(因此经说须修福德资粮并不相违)

  颂曰:为乐天趣者,如来说爱法,为求解脱者,呵彼况余事。

  问曰;设若一切皆空,则应当断除,为何经说:“应当敬重修福德”耶?答曰:并不相违。暂时不说通达真性的法,这是为了爱乐天趣者怖畏恶趣不能修习微细生灭等,如来即为说他所喜爱的施等法;为乐欲解脱者,则希求天趣尚且应诃责彼,何况耽著其余恶事,如说:涅槃界中,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譬如世尊为极尊慈氏授记说:汝当作佛,但其劫中当作号角转轮王。有一慈氏比丘闻已即发愿作转轮圣王,大师给予严厉诃责。

  (辛)三(引导趣入空性的次第)分五:(一)对非法器不应说真性;(二)通达真性的方便;(三)须从多方面开示空性;(四)教诲于通达空性应起精进;(五)如是修习能得涅槃。

  (壬)一(对非法器不应说真性)

  颂曰:求福者随时,非皆说空性,良药不对症,岂非反成毒。

  问曰:既然通达空性就能灭除一切苦,那么,就应该唯说真性。答曰:不能这样,因为要观待根器的差别故。若对不是接受空性的根器者而说空性,相反地,就会成为损恼的因——或者诽谤空性,或者认为一切法完全无有就是通达空性的义,从而堕于恶趣。是故具有大悲心欲摄受有情求福的菩萨者,不应在任随什么时候不观察根器,对非根器者皆说空性,如像良医若不能对症下药,而美好良药岂非反而成为毒了吗?例如除毒的药给没有受毒的人服,决定杀害此人的生命。如马鸣大士说:“如无垢衣涂妙色,最初应当说惠施,令彼善心已调柔;然后开示空性理。”这就是说,应当观机施教。

  (壬)二(通达空性的方便)

  颂曰:如对蔑栗车,余言不能摄,世间未通达,不能摄世间。

  最初应宣说世间众人共同许可的法,如像对蔑栗车,若说其余的语言,就不能摄受他,应当以他自己的语言宣说教法。如是就是对世间众人共许的施等法,最初也应当适合他的心意宣说,因为说世俗谛法,如何安住,使人易知。若世间人未通达世俗谛法,就教他通达胜义谛,这是不能摄受世间人的。如《入中论》云:”由名言谛为方便,胜义谛是方便生。”若他自己已经了解世俗法,然后才应说胜义谛。譬如对小孩子说其余的语言,就能使他不能会义。

  (壬)三(须从多方面开示空性)

  颂曰:有无及二俱,亦说二俱非,由病增上故,宁非皆成药。

  佛陀说法都是摄受世间众生的方便,佛为令舍无见故对所化众生说一切法有;为教化执实有的众生说诸法无谛实;观待名言识说有;观待理智说无;以及为离断常二边见说有无二均非实有;由于颠倒实执的病增上故,佛虽说一切法,这岂非皆是成为除病的良药么?唯是良药,所以大师说的一切法都是针对各各众生的执性,是得一切涅槃的方便。譬如大疏中说:有兄弟三人,一个出家,一个修罗刹法得大神变,一个堕饿鬼。对出家者说解脱法,对得神变者说施等法,对堕饿鬼者说悭吝的过患。

  (壬)四(教诲于通达空性应起精进)

  颂曰:真见得胜位,略见生善趣,智者常发心,思维内体性。

  佛说有无等法,都是为离有无二边,这是最殊胜的教法。这种殊胜的教法,若以出世间的无漏智真见真性,即得涅槃胜位;若以世间的闻所成、思所成和修所成慧略见真性,则能生善趣,是故智者应当恒常发起慧心,思维一切法内体空性。

  (壬)五(如是修习能得涅槃)分二:(一)正说;(二)了知真性能得解脱但尚有未解脱的理由。

  (癸)一(正说)

  颂曰:今生知真性,设未得涅槃,后生无功用,定得如是业。

  若就修习通达真性的法门来说,则是了知缘生离一切戏论边际,若是今生了知真性,设若未得涅槃,而在后世生中独住阿兰若,无假功用决定能得涅槃,犹如由痴所作顺生受业一样,不可转移。有智慧者谁肯对通达真性不起精进呢?譬如吃芒果之后,将种子栽植,其后一切时中皆能获得果实。如《中论》云:“若佛不出世,佛法已灭尽,诸辟支佛智,从于远离生。”

  (癸)二(了知真性能得解脱但尚有未解脱的理由)

  颂曰:如想所作事,成者极稀少,此非无涅槃,诸行解脱得。

  问曰:既有不少的人了知真性,为何不见解脱三有?答曰:虽见有些得解脱,但是,仅仅一点思维还是不能成办圣果,要以多种因缘,方能解脱,所以难得解脱。是故如仅仅想一想所作的事,不去实修,不但得解脱果就是成办别的事业者也是极稀少的。在此佛教中并非无有涅槃可希求,欲得涅槃必须有外缘善知识的教导,内缘如理作意等多种因缘,但是,遇此缘起诸行极其难得,是故得解脱者极其难得。

  (辛)四(教诲烦恼决定能断)

  颂曰:闻说身无德,贪爱不久住,

  此道岂不能,永尽一切惑。

  问曰:久远无始积集烦恼,此处说有尽,如何能使人相信呢?答曰:如像久远以来种种享受保养自身,而不知是坏灭的有法,有此分别的智者闻说身无少许功德,贪身的爱欲则不能久住。如是若长久修习缘起离戏论边的道,由此缘起空性之道岂不能永尽一切烦恼惑吗?决定能尽,获得解脱。因此智者闻听身无德益,应当弃舍贪爱。

  (庚)三(明后有结生无始有终的喻)

  颂曰:如见种有终,然彼非有始,如是因不具,故生亦不起。

  问曰:众生从无始以来就随生相续,怎样说生死有边呢?答曰:如见麦等种子被火毁坏,即为有终,然彼种子非是有始。如是由于修习对治力,则能断尽补特伽罗我执,而生后有的因自然不具足故,由业烦恼生后有的亦不起。譬如灯中无油即不能燃。如佛护阿阇黎说:“虽见众生体性空,然为解除众生苦,长久修习菩提行,此为世间最希有。”这就是说,虽见众生无自性,但是,为了有情的义利,修习菩萨行,此乃最为希有,所以自己亦应随顺众生,学修菩萨行。

  总摄颂曰:

  由业虽得人天位,但应生起牢狱想,

  深修离边缘起理,自己堪为大乘器。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