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益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 下(十)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31日
来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 下(十)

 

  丁一、遮破无有承认之观点:

  首先阐述把离戏大中观承许为无有任何承认的观点:

  于离戏论大中观,观察有无承认时,

  前代诸师同声说,中观自宗无是非,

  亦无一切有无等,是故应许无承认。

  在观察极为不住、双运离戏大中观应成派自宗是否有承认时,大多数前代中观论师异口同声云:极为不住、双运之大中观自宗,无有此是此非及有无等任何戏论故,承许何时皆为无有任何承认。

  雪域的中观从时间上分为前代与后代,仲那巴格西、玛夏香追等为前代中观论师,萨迦班智达、无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师等为后代中观论师。

  中观前代论师如仲那巴格西及其弟子等的观点,认为极为不住、双运离戏大中观远离了四边八戏、三十二增益等故,应何时皆无有任何承认。

  所谓“大”者,有三种,即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之三“大”,此处主要讲大中观应成派之义。

  下面破析其观点:

  自论既有诸道果,缘起诸宗之建立,

  自宗如是虽承认,然诸名言送余宗,

  则即句义皆相违。

  上述观点不应理,因为具德月称菩萨自宗,即《入中论》的颂词与自释中,建立了基蕴界处之缘起,道之十地,果之十力等,以及现分无欺缘起生诸观点。自宗有如是明显承认,若仍云自宗无有承认,而将名言中基道果之一切承认送给世人,则与具德月称菩萨之能说句与所说义二方面皆相违,故不应如是承许。

  中观分为自空中观与他空中观,此处指自空中观,其又分为自续派与应成派。应成派以佛护论师、月称论师、寂天论师等为代表,抉择了圣者根本慧定之现空双运大空性实相义。

  应成派后学者皆应遵循月称菩萨的观点,胜义谛中固然一切皆不承认,然于名言中,在《入中论》及其自释等中建立了五道十地、菩提心、大悲心、十力四无畏等基道果诸法,故若许大中观一切皆不承认,则现量于能诠句上与月称菩萨相违。

  应成派胜义谛的所诠义远离一切戏论,此为诸法的实相义;然而为了现证如是实相义,必须安立名言上的基道果,以及名言中的有漏因果与无漏因果,故必定有所承认。仲那巴格西等之所以承认中观应何时皆无有承认,是因为其认为应成派在名言中无有承认,仅是随顺世间人所承认而承认,故其非自宗之承认,将此承认送于世间人。然此非理,如月称菩萨在《显句论》中云:“欲求水者,先需准备盛水之器;欲证悟胜义实相,无有疑惑地必须承认名言谛。”如果仅仅笼统地把大中观许为一切皆不承认,则与所诠义也相违。

  这种何时皆一切不承认的观点,也与寂天菩萨《入菩萨行》的能诠句与所诠义相违。雪域前代后代中观论师皆承认寂天论师是应成派论师,《入菩萨行》为应成派的论典。《入菩萨行》有十品,阐述了世俗与胜义谛之诸法,故一切皆不承认之观点与此能诠句相违。通过十品能诠句诠述了胜义与世俗二谛:前八品讲了大乘菩提心及忍辱、精进、禅定等世俗修法,第九品讲述了胜义谛大空性,及世俗谛基道果诸法。故一切不承认的观点与《入行论》之所诠义亦相违。

  如果任何时位皆无有承认,则问仲那巴格西,其是否是出家人,是否是格西,名字为仲那巴?若其不承认为出家人等,则与世间亦相违。故若不加分别,仅说一切不承认,而认为闻、思、修等皆无有功德,则是断见。所以无论是学习中观,还是学习禅宗或大圆满者,若如是承许,极易造恶业,故当谨慎。在抉择根本慧定及与他宗辩论究竟实相时,一切皆不承认;后得时承认胜义、世俗二谛。而且凡佛所说法,皆依世俗与胜义二谛,如《佛说二谛经》云:“凡佛所说法,依胜义世俗。”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前八品抉择了世俗谛,后八品抉择了胜义谛大空性及二谛之修法。《入中论》中亦云:“由于诸法见真妄,故得诸法二种体,说见真境即真谛,所见虚妄名俗谛。”月称论师在《中观四百论大疏》中云:“中观应成派亦随顺世间而分二谛。”中观自续派也分二谛,如清辩论师云:“无正世俗梯,而上正高楼,智者非应理。”故于名言中,必须承认二谛及二谛中所建立之诸法。

  修学佛法、寻求解脱者,必须依大空性之正见,才能断除实执。如《入菩萨行》云:“空性能治彼,烦恼所知障。”而慈悲心等非是实执的直接对治法,仅是助缘,如《量理宝藏论》云:“慈等不违自我故,非能断除轮回根。”佛在第二转法轮中,着重广大宣讲了甚深般若空性,开显第二转法轮究竟意趣者,佛授记为龙树菩萨,其在《中论》、《七十空性论》等中观六论中广大抉择了根本慧定中一切不承认的大空性。月称菩萨在《入中论》及其自释、《显句论》、《中观四百论大疏》、《六十正理论释》中对根本慧定一切不承认之圣龙树父子(注:此处是指龙树与圣天两大论师)究竟意趣作了广大抉择,故后学者应着重对此及佛护、寂天等论师的著作广加学习与修持。

  丁二、引述龙钦巴尊者将有无承认分开安立的善说

  对于“大中观是否有所承认”仅仅作有承认与无承认二种回答,各有功德与过失:

  龙钦绕降尊者云:中观有无承认者,

  前代诸师执偏袒,各宗各有二失德。

  第二佛陀全知大法王龙钦绕降尊者云:若对具德月称中观自宗,即中观应成派在名言中是否有所承认加以观察,雪域前代有些智者,偏袒地执著于有承认或无承认,若对此有无承认二宗加以观察,则各有功德与过失。

  全知法王龙钦绕降在《如意宝藏论自释·白莲花论》中云:对于判断大中观是否有承认时,前代的很多大德是偏于一方,他们的观点各有功德与过失。如许中观有承认,于后得名言中是成立的,但于根本慧定中,并非如此。如许无承认,也仅于根本慧定中成立,但在后得名言中还是应安立基、道、果的分类等。

  前代中观论师玛夏香追及其弟子认为:大中观于任何时位皆有承认。然此不应理,因为于后得时,有世俗谛胜义谛及二谛中所安立诸法之承认,然于根本慧定时,为离一切边戏之大空性故,应无有任何承认。故其观点有功德也有过失。

  而前代中观论师仲那巴格西及其弟子认为:大中观于任何时位皆无承认,则也不应理。因于根本慧定时,固然是无有任何承认,然于后得时,必须承认二谛及二谛中所安立之诸法,故亦有过失。

  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与其弟子克珠杰等为了摄受下根弟子,以不共同的大悲心宣说了单空,即在入根本慧定中也应有单空的执著,名言中要承认存在不实有诸法等。在本论“入定有无执著相”的问题中,也有一些辩析,这种无论是在根本慧定还是后得时皆有承认的观点是不了义的,否则与教理皆相违。

  下面阐述自宗的无垢观点:

  是故前译自宗者,衡量胜义实相时,

  本性一切不成立,如是有何所承认?

  是故,远离一切过失前译自宗的善说,在衡量随顺于圣者根本慧定的胜义实相即诸法本性法界中,是非有无等任何戏论皆不成立、不存在故,如是则不作有无等任何承认。

  宁玛巴自宗对中观有无承认是分开入定与后得而安立的,即在抉择诸法的究竟实相胜义法界本性或圣者入根本慧定的境界时,远离一切四边八戏,无有任何承认;在后得的道位或以大悲心摄受弟子时,须安立基道果诸法,故有承认。所以不能笼统不加辨别,仅许为有承认或无承认,如是则非为圆满无垢的观点。

  下面阐述有无承认之时位,首先是无有任何承认的时位:

  由于所谓自宗者,即是安立实相故,

  由此辩论等之时,如同本性无承认。

  是故所谓的究竟自宗,是指如实衡量究竟实相义,即应如实相中如何承认而承认,故在抉择入定智慧行境及与他宗辩论时,应如本性或实相中没有任何有无等极细之戏论,而不作有无、空不空等任何承认。

  应成派以与自续派共同的五种推理与不同的四种推理抉择了胜义谛。其远离一切边戏,为根本慧定的实相,此中没有任何承认,一切皆遮破。故自宗承认在根本慧定中,或者同他宗辩论根本慧定时,无有一切承认,是大无遮。月称菩萨在《显句论》中也阐述了此大无遮之观点。此为龙树菩萨之究竟意趣,龙树菩萨云:“我无承认故,我即无有过。”故全知麦彭仁波切此论之观点,即是无垢光尊者之观点及月称、龙树菩萨之观点,也是第二转法轮般若空性之究竟意趣。故宁玛巴之中观观点也即是应成派之观点,不仅如此,大圆满之究竟观点在空分上也与此相同,如本论第四问答题中云:“由从离戏方面言,已说此二无差别。”

  其次是有承认的时位:

  后得道果及宗派,如所尽所诸建立,

  各自不杂许承认。将来此理若能说,

  即是吾之善说力。

  在后得名言中,应如正教中所宣说般,安立基道果及如所有法,尽所有法等,并且各自应互不混杂而承许。将来对此有无承认之理若能如是释说,应该了知即是我在《如意宝藏论自释·白莲花论》中的善说加持力所致。

  全知法王龙钦绕降在《白莲花论》中,善巧安立了无垢自宗,即大中观有无承认的时位。这样安立有无承认,是观待于圣者之入定智慧与后得或凡夫之心识而安立的。一方面,要成就佛果,务必抉择究竟之实相、本来之法界,这是圣者各别自证智的境界,其中从空分讲无有一切承认。所以在安立般若空性或同他宗辩论时,应一切皆不承认。另一方面,为了度化一切众生,使其获得究竟之佛果,务必观待于众生心识之行境,而安立基道果,以及世俗中一切能有助于证悟法界之诸法。此亦为圣者后得或佛尽所有智之境界。中观应成派正是基于此,而安立了二谛。所以对不分入定与后得,一概不承认或一概有所承认之观点,应加以遮破。

  另外,对于胜义中有承认的观点,如自续派所着重抉择的单空,随理唯识的依他起,小乘的无分刹那、无方微尘的承认,则偏于细分的断常边。承认诸法有实有自性,或一切不存在的现世美外道,也偏于粗分的常断边故,皆应加以遮破。

  若以应成派之胜义理论加以观察,自续派所许的观点堕于细微之断边与常边,因其分开二谛,在世俗中承许有诸法的显现,在胜义中承许单空。依究竟胜义理论抉择究竟法界时,抉择出的不是双运法界,而唯是单空,故堕于断边,既然所抉择出的不是双运法界,则未遮破世俗显现法,故又堕于常边。

  如是随理唯识也堕于细微之常断边。其许遍计法空故,堕于断边;依他起不空故,堕于常边。

  小乘经部有部所承许之观点,也堕于细分的断常边,因为胜义中许有无方分之微尘与无时分之刹那故,堕于常边;承许无有粗分色法心法故,堕于断边。

  外道现世美堕于粗分之断边;数论派等四常见派堕于粗分之常边。

  是故,依于无垢光尊者善说的加持力可以了知,下下宗派的胜义谛,为上上宗派的世俗谛,唯有应成派最为了义,远离一切粗细之边执与戏论。

  丁三、遮破依此而着重建立有承认之他宗

  着重于有承认之他宗观点:

  依此雪域有智者,唯一又复极建立,

  自宗具有承认方。

  雪域某些智者如玛夏香追及其弟子等,依于此而认为:中观应成派自宗若以胜义理论加以观察,无有成实故不承认成实,但承认单空及有不观察世间共称名言之承认。并以教理唯一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对此着重加以建立。

  格鲁派的一些大德认为:中观应成派不仅在世俗名言中有承认,即建立了基道果及因果等,而且在胜义谛中也有承认,并广引教理对此着重加以建立。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止观章中认为,中观应成派依靠龙树菩萨之中观论典抉择二谛法,首先安立世俗谛与胜义谛,世俗谛是显现不空之缘起法,而胜义谛是单空。依胜义理论产生单空的中观正见,又以世俗谛正量抉择缘起之世俗法,如是可以远离断见,产生因果等正见。世俗缘起法是“柱子以柱不可空”等之缘起法,承认因果、前后世等,否则是断见。胜义谛是单空,而且入根本慧定时,也有单空之执著,否则堕于雪域以前的“无念和尚宗”。如是分开二谛,安立世俗谛与胜义谛。在此基础上积累智慧资粮与方便资粮,二资圆满后,依靠方便资粮获得色身,依靠智慧资粮获得法身。在《入中论善解密意疏》第六品中也认为,中观应成派依胜义理论所抉择法界的究竟观点,即是单空。在《中论释——理海》中认为:中观应成派在二谛中都是有承认的,在胜义谛中须承认单空,真正通过胜义理论圆满抉择般若空性的唯是应成派,但是一些前代中观论师承许中观应成派之自宗是无有任何承认,此与“无念和尚宗”相同。因此,宗喀巴大师依《六十正理论》认为:一切众生通过积累二资粮而获得色法二身之佛果,此为中观派甚深不共之理。

  其弟子克珠杰等格鲁派诸大德们,也对前代中观论师所承许的观点,即应成派究竟中一切不承认,世俗也无任何承认,仅随顺世间人所许而承认,进行了破遮,认为这种观点堕入断见,故应如宗喀巴大师分开二谛,二谛都有承认。

  下面分析此乃未善加辨别之观点:

  彼亦若未善辨别,性义一切不成故,

  亦难断定有承认。

  彼亦,若对入定与后得的细粗中观等,未各自善加分别,而建立一切时位皆有承认者,由于胜义实相之法界中,不成一切有无等任何戏论故,仅建立中观应成派自宗何时皆有承认的观点,是极难以成立的。

  中观有根本慧定之果中观、细中观、慧中观,与后得之因中观、粗中观、识中观,根本慧定中,远离一切戏论,无有任何承认。而出定后得时,有二谛及二谛中诸法之承认,即承认如幻如梦之诸法。对此若未善加辨别,仅仅承许有二谛及二谛中所安立诸法之承认,则不应理,也不成立。

  所以宗喀巴大师的观点非为了义,其密意是为了度化中下根弟子,着重建立了出定之境界或随顺众生心识行境而建立了如是观点,若承许此为最了义,则被教理所害。另外,若把此观点与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及《对仁达瓦上师之汇报书》中观点相对照,也可了知此为不了义。

  大乘学道者,应观察自相续,究竟具备了什么样的正见?有什么样的修法与证悟?有哪些地方不应理?这样才能增上功德,成就佛果。否则,如果仅仅依据一切不承认,而认为不需要修法,则堕入“现世美”之断见。一切不承认是入根本慧定的境界,自己是否安住在这个境界中呢?若没有安住,则不是不需修法,而是必须积二资、忏二障,才能证得这个境界。在究竟上应修一切皆不承认之大空性,否则与修外道不可思议我等有什么差别呢?所以善加辨别因果中观极为重要。

  下面阐述理由:

  所谓中观之自宗,即是以理作衡量,

  中观宗之究竟义。此外一切非自宗,

  因为中观自衡量,彼者不可成立故。

  如是,所谓中观应成派的究竟自宗,即彼之究竟胜义实相义,纵以胜义理论如何观察衡量也无有丝毫违害。除此之外,于名言中所作的一切承认法,非为究竟应成派自宗观点,因为若以抉择胜义实相的理论进行观察衡量时,一切都不能成立故。

  为什么有承认之观点不是应成派的究竟自宗呢?因为应成派之究竟自宗,即是应成派以胜义理论所抉择出的究竟实相义,也即是入根本慧定之境界。于此究竟实义中,没有有无等一切戏论,故有承认之观点非为应成派之究竟自宗。其之根源,在于未对入定之细中观与出定之粗中观善加辨别。故应采纳龙钦巴尊者之观点,对有承认与无承认善加辨别而安立。

  若是凡夫,则应修菩萨出定之修法,即分开二谛,积资忏障,并如本论第四问答题中所述,以伺察、轮番、安置修习单空或离四边之大空性,如是以无欺之缘起力,可由粗中观之修法而证入细中观之根本慧定。

  在有所证悟、弘扬中观时,一方面应分清粗细中观之时位,另一方面应着重弘扬应成派离一切戏论、一切不承认的究竟不共观点。此为第二转法轮般若空性之究竟意趣,以此正见为基础,则易于修持真正的他空如来藏及大手印、大圆满等修法。否则无法破除实执,无法生起出世之胜观智慧,故历代传承大德,尤其是弘扬大圆满者,对此中观应成派大空性正见皆特别重视。

  再进一步阐述理由:

  是故要是承认者,自成观察之承认,

  以理比度能立之,胜义中成承认故,

  彼成观察堪忍处。槃槃槃槃槃槃槃槃

  是故,应成派究竟自宗若如名言中之承认而承认,则自然应成为是以胜义理论衡量而得之承认故,虽然他宗未直接承认世俗法应有自性,但以正理可推知,因此承认是以胜义理论观察而成立,因此,名言中不观察共称的承认于胜义中反而成了实有,并成为胜义理论观察的堪忍处。如是则有应成派对自续派所发的三大太过:名言应成堪忍正理观察;应成不能破胜义生;圣者之根本慧定应成破灭诸法之因。

  有者认为:应成派胜义理论不破世俗显现法,也破不了世俗显现法,因为法界是现空双运,若破显现,则非为双运。然此非理,因为所破分为理所破与道所破。理所破即是一切分别心与分别心的所缘境,如有边、无边、非有非无、亦有亦无等粗分及分二谛现空等细分的法,所以凡夫前之山河大地瓶柱等不清净显现法,及如来藏大光明等皆是所破,皆是大空性。道所破指法我二执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障碍,故不能承许圣者根本慧定中有凡夫前的不清净显现法,也不能承许有不是空性的如来藏。详见《入中论日光疏》。

  若为避免上述太过,而承许自宗仅仅是无有任何承认,则也不应理:

  如果自宗非承认,自有承认皆相违。

  如果说不观察随顺世间的承认,不是应成派自宗的承认,则与前许如同世间凡夫所承认而承认的自语相违。

  格鲁派认为应成派在安立世俗谛时,不承认为自相有,也不承认为唯识,而是随顺世间凡夫所承认的那样而承认。如《入中论》第六品云:“果故此等虽非有,我依世间说为有”。所以若承许应成派自宗无有承认,则与此相违,故应许应成派有承认。

  下面再对格鲁派的观点进行破析。对世俗、胜义中的二种承认,何者为自宗,或各自皆为自宗进行观察,首先提问:

  自宗观察不观察,已有二种所承认,

  此二必定真实者,则问各自为自宗,

  或者彼二为自宗?

  格鲁派在解释应成派时认为其有两种承认,在用胜义理论观察胜义谛时,不成实有,承认单空;不观察时,如同世间凡夫共称名言而承认。此二种承认如果是正确的话,则问二者中的某一者为自宗呢?还是二者共同为自宗呢?

  其次依次破析如何回答皆不应理,先破承许其中一者为自宗不应理:

  若谓各自违另一,有者不是所承认,

  无者若是所承认,所谓有者之承认,

  世俗中亦不合理,唯已承认无者故。

  如果说二者中的一者是自宗观点,则另一者应不是自宗观点,因二者直接相违故。例如,若有承认不是中观自宗的观点,无有承认为自宗的观点,如是则自宗不观察世间共称名言的承认,就不能承许,因为唯承许无承认为自宗观点故。

  如果仅仅承许有承认的名言或无承认的胜义单空中任一者为自宗观点,则另一者应不是自宗之观点,这又与自宗承许二种承认相违。如承许无承认是自宗观点,则于世俗中的承认,如安立五道十地等等则不应理,因仅承许无承认之单空为自宗观点故。另一方面,若承许有承认是自宗观点,则无承认胜义谛应不是自宗观点,如是则如何抉择诸法胜义本性呢?

  格鲁派认为应成派承许世俗诸法唯以名言假立而有,此缘起之显现是“柱子以柱不可空”之不空;胜义是单空。如是则问:何者为应成派自宗?若答曰:世俗之有承认为自宗。则有不能抉择诸法胜义本性之过。若答曰:胜义单空为自宗。则又有不能安立世俗基、道、果及因果等缘起法,堕于外道现世美断见之过。所以格鲁派如何承许皆不应理。那么宁玛巴自宗是否也有相同的过失呢?肯定没有,因为自宗分开了因中观与果中观即入定与后得,故无过。后有广述。

  若承许二者共同是自宗观点,也不应理:

  二者自宗若承认,遣除不可堪忍后,

  承认以理无害故,二者亦成堪忍处。

  若承许世俗中柱以柱有之有与胜义单空之无,此二种承认皆为自宗观点。那么,以胜义理论观察任何法后,其不成堪忍,故无有堪忍观察的过失,也无有理证所害。但有上述的承认故,有与无二种承认皆成胜义理论堪忍处。

  若承认诸法有不空的缘起显现,观察后为二谛中皆不存在的空性。这种观察的过程无有过失,所承认的空性也成立,但承认缘起显现与无实单空皆为自宗之观点故,不能破除显现,也不能破除单空,如是则二者皆成为观察堪忍处了。

  宁玛派认为应成派分入根本慧定之细中观与后得之粗中观。后者是随顺于心识之行境,在心识前,承许分开二谛,在世俗谛中安立唯是名言假立的缘起显现法;在胜义谛中承认显现法之本性是单空或大空性。但此时之胜义谛是心识之行境,是总相,而非自相。胜义谛之自相应是圣者智慧之行境,即入根本慧定之境界,此时一切皆不承认,因实相中本来无有任何戏论故,不住于任何边故。若不如是承许,则与圣境印度应成派观点相违。

  这种承许与格鲁派承许的应成派观点有极大差别。格鲁派承许应成派之观点应分开二谛,加胜义简别,世俗谛是“柱子以柱不可空”唯名言假立的缘起显现法,胜义谛是单空。但是胜义谛是超离意之行境,如《入菩萨行》云:“胜义非意境”,如何会有分开之二谛、胜义之简别、“柱子以柱不可空”之显现等如此意行境之法?此时若二谛尚未双运,又如何能远离一切戏论?若有“柱子以柱不可空”之显现法,即应成派圣者智慧前尚有世俗之不清净显现法,这怎么应理呢?又若圣者智慧前存在有执著之单空,则怎么会是智慧之行境?仅仅依这种观点修行,不但不能获得佛果,也不能获得大乘见道。另外,格鲁派认为前代中观论师仲那巴等一切不承认的观点,诽谤了世俗显现之因果、前后世等,堕入断见。若此是入根本慧定之观点,则圣者智慧前本无因与果、前后世等不清净之显现,如何会堕入断见呢?

  圣者根本慧定之境界,是能所无二。随顺于心识而言,从所知上讲,是现空无二或明空无二,乐空无二,觉空无二等。此时无有不是大空性之法,皆是离一切戏论,极为不住之唯一法界实相。所以无有宝瓶柱子等不清净法,显现是大清净之显现,是离一切边戏之显现,是与大空性一体之显现,大空性也是离一切边戏,极为不住之大空性。故应成派许为一切不承许,本无任何所承许故。所以如幻如梦之缘起法是菩萨出定之境界,此时显现与单空双运,故有暂时与究竟之两种双运。

  下面分析其过失:

  然彼二者不集聚,若聚观察虽证悟,

  然如未察时妄念,仍然如是存在故,

  对此观察有何利?世俗堪忍亦非理,

  如是未观察之显现有,与观察后之空性无,此二者不能集聚于一法上。如果二者集聚于一法上,则以胜义理论观察后,证悟无遮法或空性时,未观察世间凡夫所许之法尚存在,并且执著其的分别念也应存在,则胜义理论之观察不能对治分别念,如是用胜义理论进行观察又有什么用处呢?用应成派胜义理论观察诸法应成无有意义。不仅如此,不观察世间共称的世俗有,也应成为堪忍正理观察,此亦不应理。因为在所知范围内,不存在任何堪忍正理观察之法。

  如果承许有无二者集聚于一法之上,一方面二者异体故,有胜义中异体之四种过失;另一方面,又承认二者集于一法之上故,有世俗中二谛一体之四种过失,如同《解深密经疏》中所许。后再广述。

  若依格鲁派的观点,胜义谛与世俗谛应不能集聚于一体上,若不集聚于一体上,则各有四过失。为什么按格鲁派之观点,二谛不能集聚于一体上呢?因为用胜义理论抉择诸法之究竟实相、智慧之行境时,其抉择出的是分开的二谛,不空的显现及有执著的单空。如是则不清净之显现及有执著的单空,都成了堪忍正理观察,成了实有,故不能集聚于一体上。所以即使是十方诸佛菩萨、月称论师再来也不能成立其观点为应成派的究竟观点。

  那么宁玛派自宗是否也有同样的过失呢?自宗无有此类过失。因为自宗承许在圣者根本慧定中,二谛双运,是一味一体。无有不是大空性的世俗显现,也无有单空,唯是离一切四边戏论,极为不住之大空性,此时无有二体故,无有集聚与不集聚之说法。用应成派胜义理论观察而抉择究竟法界时,在所知范围内,无有堪忍观察之法,详见《入中论日光疏》中“文殊手中的宝剑”之理论。自宗承许在出定后得时,随顺于分别心,可分为二谛及二谛中所安立之诸法。但二谛是分别心下的假立法,是一法之二个侧面或反体,也无有集聚与不集聚,因本为一体故。对集聚之含义,不应理解为二个法合为一个法,而是出定时分别心下一个法的二个反体,在入定时,以智慧现见其本来的一体。在修行时,首先应从分别心状态下之二谛入手,忏悔二障,积累福慧二种资粮,以及抉择并修持观待于缘起显现法的空性总相等,如是逐渐增上,最终能远离世俗之假立法,现见法界之自相,此即是各别自证智之行境,此时现空为一味一体,是大空性。而分开二谛及二谛中所安立之诸法,皆是分别心状态下的假立法。所以一切轮回、涅槃、有与无、现与空等皆应抉择和证悟为大空性。如上所述,仅是依于教理对格鲁派分开二谛等观点进行正确地定位,所以并不是遮破其观点。此观点在本论第一问题也已详述。

  无遮单空非为究竟见:

  若除所破之无遮,此外再无胜实相,

  无执不得现分故,则定见修行诸时,

  为何不成无见者?必修随顺实相故。

  另外,以胜义理论观察,如果仅能得到破除所破实有的无遮单空,除此之外,再无其余究竟殊胜的实相见解,则现前此见之时,由于仅仅执著无遮单空,任何现分也得不到的缘故,与无有任何现分之单空相随顺之见解、修持、行为亦成一切皆无有,如是为什么不成为断见?因为修持应随顺于所抉择的实相见解,而且行为也应随顺于见解与修持。

  丁四、追随龙钦巴尊者广说自宗

  分三:一、自宗将有无承认分开安立;二、断除对此之诤论;三、以此理宣说是显密诸宗之道要

  戊一、自宗将有无承认分开安立

  分三:一、出入定或因果二中观;二、实相大中观无有任何承认;三、现相中有各自名言二谛之承认

  己一、出入定或因果二中观

  前译自宗所承许之观点:

  是故遍知所宣说,自宗如是应了知,

  若是真实中观者,则即双运大中观,

  或者离戏之中观,圣者入定根本慧,

  与彼同分抉择后,即是有无等诸边,

  一切息灭之性故。槃槃槃槃槃槃槃槃

  是故如同第二佛陀遍知龙钦巴所宣说的一样,前译无垢自宗者,应如是了知:若是极为不住、双运离垢的中观应成派者,应是现空双运的大中观,或远离一切戏论的大中观,此者即是相似于圣者根本慧定无二智慧,以真实究竟胜义理论,抉择了无余寂灭有无断常等粗边及极细边的自性,也即二谛双运的实相故。

  宁玛巴自宗大中观的观点,即是全知麦彭仁波切所述的观点,此与大法王龙钦巴的观点无二无别。而且此观点与印度应成派诸论师之观点也相一致,故亦是应成派的究竟观点。仅在能诠句上略有不同,印度应成派诸大论师所用述语为“极为不住双运离垢大中观”,全知麦彭仁波切等述语为“远离一切戏论现空双运大中观。”“极为不住”即为不堕于有、无、二俱、二非以及分开二谛、加胜义简别等粗细之边,此与“远离一切戏论”即为同一义。

  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云:宁玛巴自宗者,即是现空双运的大中观或离一切戏论的大中观。不是如自续派那样抉择的单空,而是抉择了离边的大空性。不仅破除了常断等粗边而且破除了分开二谛加胜义简别等细边;不仅抉择了现分为大空性,而且抉择了空性也是大空性,此乃相似于根本慧之境界故。

  虽然在根本慧定中,离一切戏论,无任何承认,但初学者在未证悟法界自相前修习大中观时,仅是以分别心修习其总相,尤其显宗首先是伺察修,故包括在分别心之境界中。所以在密宗中为了对治此执著而宣说了大安乐,如本论第四问题中云:“是为断除空性执,密乘宣说大安乐。空乐无别之法界,以离能取与所取,如是之理而感受。”大安乐即为大光明等,如前云:“由此现明觉三者,即是大乐之异名。”

  法界之究竟实相是明空双运之一味一体。所谓“双运”者,是观待于众生分别心之表述方法,有分别心则有执著,故第二转般若法轮以胜义理论抉择了大空性之反体;第三转法轮以净见名言量理论抉择了如来藏大光明之反体,故说二者双运。这样的明空双运实相义,在分别心前所显现的总相,是假立之世俗法,不是如来藏明空双运之胜义实相法,也不是大圆满的本性,是分别心前假立的暂时双运法。究竟之双运法,只能依靠智慧才能现见其自相,此时无有双运与否,以及空、明之分别。所以大中观从这一角度抉择为大空性,离一切戏论边际。由此也可了知,现在我们面前的山河大地瓶柱等不清净显现法,堕于一边故,是由业障而现前的,并非是究竟现空双运中的显现,现空双运中之显现,即是如来藏大光明,其也即是与空性一体的。所以实有之显现法,无论是山河大地等不清净法或如来藏之清净法,在二谛中都不存在。若未通达一切显现法之大空性,不用说佛果,即是大乘见道都不可能获得。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颂释》中云:“佛的智慧以及如来藏大光明之本性亦为空性,未破实执,则与外道不可思议我之观点一样有过失。”

  安住于大中观根本慧定的境界时,凡夫分别心前的一切空与现,清净与不清净,山河大地等与佛的清净刹土、佛的智慧等,皆为大空性,证悟圆满时,即是佛的大光明。由净见名言量所抉择之大清净、大光明、大圆满之自然本智与大空性是一体一味,即是大空性。

  单空并非自宗的究竟观点:

  仅仅空许作境者,彼道二谛偏一故,

  彼者即是相似见,并非双运及离戏,

  除此之外,仅仅把破除所破上实有的无遮单空,作为第六意识之所境法,是偏堕于单空边故,仅是相似见解,并不是究竟现空双运与离一切戏论的究竟见解。

  这里要分清单空与空分之差别。应成派承许圣者根本慧乃为现空双运,以第三转法轮而言,即为大光明与大空性双运一味一体,而应成派大中观仅以胜义理论抉择了此一味一体的空分,而单空者,并不承许圣者根本慧为明空双运一味一体,而承许根本慧只是破遮了有边之单空。此二差别极大,故称单空见为相似见。

  究竟见与单空相似见的差别:

  双运即是等有无,一切现空皆等性,

  然此胜义之空界,于彼唯一执著故。

  究竟见解者,应是现空双运离一切戏论,有无或现空乃为双运等性。而相似见解者,单单是唯一无遮胜义的空界,或唯一之有境,因其尚未离开一切戏论。

  初学者或认为:山河大地等不清净法是显现,其无实有为空性,二者犹如黑白线搓合般为现空双运,这仅是暂时之现空双运,是菩萨后得之境界,这种双运不是究竟现空双运之自相,也不是究竟现空双运之总相。

  单空见解未离开无边的执著,未离开一切戏论,所以是相似见。此也即是印度自续派论师们所着重抉择的。若再破除单空执著,即可远离有无二边戏论,从而离一切戏论。故自续派论师也承认和修习大空性,前已广述。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颂释》中云:莲花生大师弘扬了究竟无上大圆满,而菩提萨埵及莲花戒论师等首先弘扬了中观自续派观点,以此缘起力,宁玛巴着重于应成派的见解,而宗喀巴大师等着重于单空见。此亦是为了摄受中下根故,仅仅依此见解不能直接证得大乘无漏智慧。但并非依此见解间接上也不能获得见道,因修习此见解,能引上大空性之见解,再修习之可获得见道故。如同说不皈依三宝不能成佛,其含义并非是仅仅依靠皈依三宝即能成佛,因尚需通达大空性见解,积累二资粮等之故。另外,应成派虽着重广大抉择了大空性之见解,在修持上,首先为了遮破对有边之执著也应修单空,如《入菩萨行》云:“若久修空性。将断实有习,由修无所有,后亦断空执。”及“若实无实法,皆不住意前,彼时无他相,无缘最寂灭。”破除一切边执后,显现即是离四边之大空性,而大空性也是大空性,故现空双运于大空性。

  所谓之边戏者,是什么含义呢?

  戏论即是有无等,一切所缘之行相,

  然此未离无戏论,由于对此所缘故。

  所谓之戏论者,即是有、无、空、不空等所缘行相,具二取执著之一切相。然此无遮单空,也未离开戏论,因于此有所缘故。故此仅除有边,也是心识行境,其见解是相似见。

  一切边执可摄为四边,四边又可摄为二边,而有无二边互相观待而存在,有不成之故,无亦不成立。故《中观庄严颂》云:“生等无有之故,无生等亦不容有也。”有、无是相互观待而成立,依“无”可破遮对有边之执著,有边遮破后,无边也就不存在。如《中观四百论》第十六品云:“由无有性故,无性亦非有,有性既非有,无性依何立。”

  己二、实相大中观无有任何承认

  是故于大中观前,无有任何所承认,

  已证现空等性故,有无是非等破立,

  一切戏论皆远离,诸法如同实相义,

  承认以理不成故,所有一切不承认。

  是故于实相双运离戏大中观前,无有任何破立之承认,因为大中观的瑜伽士已证悟了轮涅所摄的一切诸法现空双运离戏等性,彼义之诸法实相双运法界,远离一切有无是非等破立诸戏论,如是实相双运离一切戏论,故轮涅诸法也为双运离一切戏论。有无等任何之承认,以观察究竟实相的正理观察时,此等皆不成立故,所有有无空不空现不现等任何皆不承认。因此中观应成派之究竟自宗,在宣说根本慧定时,无有任何承认,当知此能成立也。

  圣者根本慧定中,诸法究竟实相乃为现空大双运,故应成派以胜义理论抉择其空分及随顺其自相之总相中,亦为一切不承认。圣者以智慧,可现量现见轮涅等性现空双运之法界,于此实相前,轮涅一切诸法皆为离一切戏论,故无有任何承认。

返回目录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