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益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 下(九)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31日
来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 下(九)

 

  下面阐述究竟的正量即是佛智:

  是故清净之见者,断除一切障碍故,

  诸法无误之实相,惟有彼智所现见,

  此外无有其余也。

  是故,究竟清净的佛陀之见,无余断尽二障习气故,诸法如实无误之究竟清净实相唯有被彼智所现见,除此之外之正量,少许也不存在。

  因此佛智才是最清净之见,因为佛已断除二障的习气,故可无碍地现见诸法的实相,除此之外则不可能再有其余的正量。

  大圆满的见解即是站在佛智的高度统览法界,大圆满的修行即是以上师窍诀的最胜方便直接安住于究竟佛智。若尚未安住于佛智,而以分别心修行大圆满的人,只能说是大圆满的相似修行者。

  彼者建立究竟量,具有理慧眼者前,

  此等本净法身住,成立如是立宗顶。

  因此唯有彼者被建立为究竟之正量,在具有甚深教证及理证之殊胜智慧眼者前,此等内外一切清净之显现皆从本初以来即住于清净法身智慧,此乃成为一切宗派之顶。

  上述的佛智立为究竟正量,佛智所现见的双运大等性是诸法实相,也即是圣凡的共同所见境,但只有对金刚上师、密法有殊胜的信心与缘分,具有智慧眼的人才能深解信受,然后以上师与法的殊胜加持,现量证悟万法而安住本来清净的法身(果位)。众生与佛在法身位中毫无差异,只在现相上已了悟的称之为佛,未了悟的称之为众生,实则众生与佛的差异只在悟与未悟之间,故上根修行者成佛易如反掌。

  反之,没有殊胜缘分,根器下劣者则不容易生信心,反而进行讥谤:

  然彼乘具奇千光,劣意鸱鸮皆成盲。

  然而彼乃与其余宗乘不共之甚深胜乘,为一切乘之顶巅,具有奇妙无比之百千万光芒,犹如无数太阳之光芒,下劣意趣者,犹如鸱鸮远离甚深教理之慧眼,对此犹如盲人般,不能了知其义,更何况证悟真义了。

  因为大圆满乘有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如容易契入、修行快捷、加持力强大、任运度化众生等,就象日出东方,放射出万丈光芒。大圆满续中有四部最殊胜的续典,修行人最为珍视,总结四大续典,共有一百一十九条(极密)的窍诀。宣说大圆满正见的窍诀性续典有一千一百部,以总纲形式宣说窍诀的有三十部,象铁钉一样直断分别心,直接安住法界的窍诀有六百 条。

  末世众生福报浅薄,无法在释迦牟尼佛面前承事听法,具报身相好的菩萨都安住在各自的清净刹土,我们由于业障深重,也无缘在其前请问法义。不幸中的万幸,由于多生累劫种植的密法因缘成熟,遇到了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有机会得到即使在许多清净刹土都秘而不传的上述大圆满窍诀。如果我们信解坚定、行持如法,不但是在白天,而且在梦中也能生起法王如意宝即普贤王如来的不退转信念,那么接受上师法王如意宝窍诀的那一天,就是我们证悟的那一天。

  现在人的寿命最多也只有七、八十岁,不可能象龙树菩萨那样活上几百年,广闻博学一切经续论典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并不实际。因此在经过了必要的大乘发心、通过闻思中观、对法界的大空性等获得了定解后,即应着手修行,各乘法门中,在一生中,在几年甚至六个月就能究竟成就的唯有大圆满法,只要具足条件,要得到相应的证悟及佛法甘露的加持则极为容易。故观察后,即应立即投入大众闻思修的行列中。况且,若心中没有真正或相似的证悟,以后要弘扬大圆满法也只是句空话,所弘扬的也无非是影子佛法,不能对众生惠以真实的利益。

  显宗的二、三转法轮已从大空性与大光明两个反体抉择出法界的本性,因此极为殊胜。在大圆满法中,佛则更直接、详细地直指出了这个法界本性,相比之下,二、三转法轮显得较为隐晦、简略,对契入之种种方便,佛也少见传述。在生、圆次第中,佛已宣说了观想本尊、修气脉明点等种种有功用法门,但相对于众生极为殊胜难得之无功用方便,及如此修行的原理,佛仅在大圆满中才和盘托出。

  在《大幻化网根本续》注释中也说:尚未对大圆满生起(完全的)正见时,若已有强烈欢喜心的感受,则已超过显宗大中观的正见,因为显宗在登地以前都以分别心修行,故修大圆满时可很快超过之。全知麦彭仁波切于《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说:“是故,如理趣入密咒地之初业者,最低亦与不退菩萨同等,或较彼更速疾故,与最后有等同等也。何为如理趣入者?即从获得灌顶,并对灌顶义智,现有大等净,生趣坚信者也。”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一部密宗论著中说:佛为使众生能顺利地契入大圆满的修行,故先宣说了生起、圆满次第,以其作为助缘的加行与方便。因为使众生对粗重业力所显现出的不清净万法观修成清净的刹土与本尊后,与心的本性只一纸之隔,契入大圆满修行就非常容易。

  然而下根劣意的人对此顶乘法门却难以理解接受,就象鸱鸮(又称猫头鹰),阳光越强,其视力越弱。更有甚者,或因魔的加持,或心中嫉妒等烦恼炽盛,对此无上佛乘妄加诋毁,从而造下了难以估量的罪业。

  在无垢光尊者时代,就曾出现了这一类业力深重的人,如果不按教理如理抉择,还会继续出现这一类人,因此一方面严谨遵守“于非法器不说秘密之义”的密乘戒,另一方面应大力系统地闻思、弘扬二、三转法轮,把下根劣器者逐步培养成能直接接受无上大圆满法的上根具慧之人。

  辛三、宣说究竟界智无别双运之真谛

  于彼究竟等性界,仅说显现圣尊相,

  如是不能立一方。

  法王如意宝解释说:在究竟无二大平等的法界中,不能认为只是显现清净、实有的圣尊相,而不是与空性双运一体,不能如是仅仅建立一方或一边。

  下面阐述理由:

  然而自性本净界,与彼现分智慧身,

  无离无合故现分,本来即是净圣尊,

  观察实相亦无害。由于断除二障碍,

  现空无别法界者,即是究竟真实性。

  一切清净之显现,乃自性本来大清净之法界与自性光明之智慧身,二者本来双运无离无合。故此一切现分本来即是清净之智慧圣尊,观察实相之理论对此也无有损害,此乃因为与无余断除或清净了二障习气之智慧无别之现空双运法界者,即是最究竟之真实性也。

  然而在本来大清净的自性中,空性(界)与空性的现分同是佛的究竟智慧身,本无区别,本无离合。因此这现分实际上是最清净、最了义的圣尊。在密续宣说修行窍诀时,了义的本尊、空行、智慧护法与了义的金刚上师并非在外境安住,而是一味一体地安住于心间,也就是自己心的本性。因为本尊、空行、智慧护法与成就上师本身就安住在同一个大等性法界中,只在有分别妄执的众生前才幻化成代表不同功能、力量的各种不同的报、化身形象。故在修行中如果未认识到上师、本尊、空行、护法是同一法身的幻化,而执为是实有的不同他体,并今天修这个本尊,明天又把它舍弃,转修另一位,或疑虑修这个本尊,其余的会不高兴吧等,这样会造下舍弃本尊的深重恶业。

  而且,这了义的圣尊(即光明),在应成派强有力的理论面前也丝毫不受损害,而且越观察越发现有充分的理由成立,就象龙树菩萨对有宗所说:你们越说不是空性,越用各种理论破斥,反而越显出万法的空性一样。对这了义的圣尊,越用应成派殊胜的理论观察,越发显出它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为这大光明的了义圣尊,本来就建立在大空性的基础上,与大空性无二无别,是同属大无为法的两个反体。故越深入观察,越能明显呈现出它明空双运的本体。

  修行大圆满时,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是把究竟法界以无漏智慧抉择为心的本性,然后安住于此本性而修行。此心专指第六意识,而不是前五识与第(七)八识。入定时安住于此心之本性,此心已成为大圆满智慧,出定时阿赖耶识上眼识等的习气(渐次)重又生起,又开始见色、闻声,如此修行一段时间,眼识的种子与习气很快得到清净,阿赖耶识呈现出它本来的智慧光明。至此佛果现前,八识均已呈现出本来之五智慧。这个修行过程,也就是前八乘的境界在其出定时的呈现过程,即从最初的实执不清净法,到现量了知这不清净只是虚幻的假立法,渐次至不清净呈现出清净本尊等相,最后现见到大等性的双运本来面目。

  显宗(唯识)也宣说了八识转变成智慧,即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阿赖耶与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与法界性智。这方面与密宗所说完全一致,区别在于,显宗是将八识转化成智慧,而密宗是八识当下即是智慧,不需将来借用功用去转换,只是佛与众生觉与未觉的差异。

  大圆满的顿超修行过程历经四相:法性现前相,证悟增长相,明智如量相,法尽不可思议相。若于显宗位次对应,则第一法性现前相是登地见道;第二证悟增长相是二至七地,第三明智如量相是八、九、十大佛子地。第四法尽不可思议相是无学道佛果。本论第六问题主要宣说的即此四相的境界。

  修行大圆满时,对第六分别识是无偏的大智慧生起了信解后,安住于其中,现量见到之时,即证法性现前地,也即是显宗大乘菩萨的见道位;显宗二地至七地的菩萨出定时仍见到不清净相,但以入定之力用,了知不清净相如梦如幻而不起分别执著,并以六度万行的方便功用积累功德,渐次增上位次。在大圆满修行的第二证悟增长相中,因有大圆满究竟本性即了义的圣尊的(智慧的)定解,了知虚幻万法皆可改`变,不清净法可呈现为清净,因此在此时显宗八地至十地才现见的清净本尊与刹土都可显现,但起初并不是圆满的双运相,而只是现佛身的部分,清净刹土也不甚广大,而是很小或是其中的部分。所显现的彩虹起初也如宝瓶大小,渐次增大到房舍大小,又增大到山峰大小,最后充满于虚空,无有边际。到第三明智如量相时,则如显宗住净地八、九、十地菩萨所见,一切器世间都转变成清净刹土,一切众生都成圆满的佛父佛母双运身。在平时,有上师或许会称弟子为佛菩萨等,因为在上师面前弟子确实显现为相好庄严的佛菩萨,但弟子若不观察自己相续,而认为自己已真正成为圣者,则未免显得太愚笨了。又在末法时代,学佛人中浮躁好虚荣者多,踏实稳重者少,当上师嘉许弟子几句后,有些会喜不自胜,猜想自己是否已证悟了。这样就错解了上师的功德与慈悲。到第四法尽不可思议相时,第三相所见到的一切清净刹土与本尊悉皆融入于大圆满法性智慧,此时没有清净之本尊,也没有不清净之众生。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一部密宗论著《八教诲》中也说:修有功用的第八乘圆满次第也需以大圆满理论方能建立。即众生心间有法身智慧,心间有条大中脉,在大中脉中安住有无量的佛陀。修圆满次第气脉明点的目的是为了让刹那刹那不停变动的分别心迅速地安住下来。因为在世俗中气往外散时,分别心也随之外散,如果气融入了中脉,则分别心也内收,消失在法身智慧中。正因为大圆满中才直接指出法身智慧不在外境,而在众生心间,故圆满次第不象生起次第那样注重外境的本尊,而是以内金刚身为修行的方便。依圆满次第,风部分融入中脉即获得部分的证悟,全部融入后即获究竟的证悟。如果修大圆满,直接安住于心的本性时,则不需那些使气入中脉的有功用方便,而气可以自然入于中脉。不仅如此,有漏的身体也都融入了虚空,而成就毫无障碍的虚空身。故华智仁波切曾有教言:“不知大圆满的见解而修气脉明点,是可笑之处。”由此而发展到大圆满时,便有“内明童瓶身”的了义方便。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八教诲》中说:“第八乘的阿努约嘎不象玛哈约嘎,不注重外境的观想,而是从内的金刚身起修,原因即是金刚身中有佛的法身智慧——内明童瓶身。蓝色的中脉在世俗实相中确实存在,但了义的中脉是远离了不清净四边的究竟法界。这时一切的身体、分别心、风、脉等都消失于中脉中。”这是全知麦彭仁波切所独有的精辟善说,余处未见。

  初学者往往误认为分别心与智慧各自异体独立存在,听到智慧安住心间,安住于心的本性中,便想象在心间深处隐藏着一个智慧,智慧周围绕着分别心。实际上,分别心所在之处,即是智慧安住之处,如火与热性,并未分离。

  佛在前八乘中渐次宣说诸法本性时,逐步往内之金刚身靠拢,如在显宗中渐次地把山河大地等诸法的实相抉择为大空性,或唯识;在外续部中以清净的行为,自身与本尊渐次以主仆、友兄、一体的关系而依止、祈祷外在的本尊,将来获得本尊的加持而成就;新密续中观想许多佛父佛母而将来得到证悟,生起次第也祈祷外在的本尊,圆满次第转向身内修气脉明点,如此渐渐由远及近,最后在大圆满中才直接点出了“内明童子宝瓶身”的正见与了义的修行方便。

  无论修那一乘,都应竭力防范障碍的生起,修行障碍实则都起之于自身,而非来自外境,尤其在已有一些相似的感受、证悟时,发心、行为比较容易退堕,开始转向世间八法,寻求名闻利养,于是已得的一切验相,相似的证悟立刻退失,就象乌云渐薄,太阳接近显露时,又刮起一阵猛风,卷来了一大堆乌云,重新将太阳牢牢地包裹起来一样,此时应猛厉祈祷上师尤其破了支分三昧耶后,修行道路上突然新增了一道巨障,很难突破,此时应猛厉修上师金刚萨埵,依其愿力及自之信心,可使障碍逐渐消尽。若破了根本三昧耶,则证悟的希望已经消失。

  密乘三昧耶学处比别解脱戒、菩萨戒还要繁多,而且,受持密乘戒,也就意味着同时必须守持好前面的别解脱戒与菩萨戒。佛为保证我们修行时不受障缘所扰,才以大慈悲与大智慧为我们安立了这些戒律,明白这个目的后,才能全心全意地持戒。

  法王如意宝说:在末法时代以修无常、发大慈大悲之菩提心、而修大圆满窍诀法为主,除此再也没有殊胜的修法。

  法王如意宝说:关于宁玛派大圆满不共同的观点,无论是佛金口宣说的续部,瑜伽成就者所著的论典,印度以及藏地雪域的一切善说都包括在了《定解宝灯论》第六问题中。

  庚二、地道净秽的各种显现

  下面论述因佛已究竟清净二障之习气,故佛智是究竟正量。在此之前,实相与现相永不相同:

  由于断除二障碍,现空无别法界者,

  即是究竟真实性,此外无论何证悟,

  并非究竟真实义,绝断二障未尽前,

  实现永不相同故。

  除了诸佛圆满断除了二障,故佛以智慧照见现空无别的法界是最究竟最真实的之外,无论何种层次上的证悟,因尚未断尽二障之故,都不是究竟的正量,故其所见的境界也不是究竟之真实义。实相与现相在未究竟断尽二障前,永远不会相同。

  如小乘罗汉所证的人无我,大乘见道、修道的菩萨所见与所修的法无我空性,都是暂时之正量,不是究竟之正量。因为在完全断尽二障习气之前,实相与现相永远不能融为一体,故所见之境不是究竟现空无别的法界。乃至十地菩萨,在金刚喻定之前,其所见之境中,实相现相也未完全一致。

  在修行法门中,前八乘都是从众生现相的角度出发,去寻求佛果。唯有第九乘大圆满法在修行时,直接从佛果的角度出发,泯灭实相与现相的区别,以种种窍诀方便迅速、直接地以智慧安住于实相的究竟法界中,因此也称大圆满乘为果乘。

  在修道过程中,随着道地的增上,智慧的加深,所见之境也渐渐转变成清净:

  暂时道位诸显现,如净眼翳除糊乱,

  有境之垢愈清净,境亦如是见清净,

  除此清净有境外,余无不净之境故。

  是故暂时瑜伽道位的一切显现,犹如将眼翳逐渐消除或清净,所见之糊乱外境也逐渐消除一样,有境的障垢如是如是清净,外境也如是如是见为清净。因此清净或消去有境上的障垢后,余无不清净的外境。

  众生在现相中有二种障碍,故所见尽是迷乱的显现,无法见到万法的真相,犹如眼有翳病时,见到与眼根正常者完全不同的外境,尽是虚妄(增益)之相一样,修道的过程,也就是消除相续中二种障碍的过程,随着二种障碍渐渐清除,众生所见的迷乱显现也渐渐淡化消退,如翳眼接受治疗后,渐渐痊愈一样,这时所见的外境也逐渐清净,逐渐现出本来面目。二障之习气完全断除后,外境的迷乱显现也全部消失无余,这时就剩下了一个明明清清、纤毫未染的本来智慧。至此方才彻底明白无论是外境,还是内心,都无实体,只是心本体的幻变而已。故《大幻化网根本续》中云:不清净诸法唯是心识之幻化,清净诸法唯是智慧之自现,而从来无有单独实有存在的外境。也正是基于这个道理,法门越深,下手处也越转向有情内心,到了密宗中,就着重以修内心,而不注重于外境。《时轮金刚》中说:有情之心清净,即是佛果,除此别无佛果可得。

  既然一个众生成就后,外境显现都清净为智慧,那么其他众生前是否也同时消尽了外境的不清净显现呢?

  然一补特伽罗者,成佛之时亦不成,

  其余不现不净法,自现由障自遮故。

  然而某一有情无余清净了一切迷乱之显现而成就佛果时,不能决定成立其余有情不显现不清净之法,因为不清净显现乃由自之遮障而使其显现为不清净也。

  然而在一补特伽罗净除二障、究竟成佛之时,其余众生前的不清净法不可能消退。因为不清净之显现是由相续中的业障所惑而现,各类众生业障不尽相同,故所见之外境也不相同,一人成佛,并非是以佛的神通力将众生所见到的不清净外境改造成为清净,而是相续业障清净,外境清净之本相在他面前自然现前而已,故对相续中有二障之众生不会因他者清净障垢而自己之障垢也自然清净。此即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的道理。

  比如两个都有眼翳的人,见到的都是黄色海螺,若其中一人的眼翳治好后,黄色消失,白色的本相现前,但这时另一个眼翳还未调治的人见到的依然是黄色海螺,而不会见到白色海螺的本面。

  因此众生都应精进修行,断除相续中的二障:

  是故诸境及有境,虽即自性本来净,

  暂以垢秽所覆故,应当勤精断除障。

  是故在实相上诸境与有境之自性虽然从本以来未被障垢所染,非常清净,但是被迷乱的忽然障垢所覆蔽,故不能见到本来清净实相,所以应精勤于清净除障的方便。

  是故虽然有情与外境的自性本来都是大清净,修与不修都不影响其大清净的本性。但在现相上的众生暂时以忽然、假立的无明障垢障覆了这自性,而枉受轮回,故应竭尽力量修行,断除这无明的二障。

  修行的法门无量无边,最殊胜的法门即是安住于二障本来清净的本性中:

  所断诸障净自性,其余无有不净故,

  自性光明平等性。

  所净的障垢除了本来清净的自性之外,无有不清净的自体,故其自性乃究竟清净的光明平等性。

  这是大圆满独特的修行方法,即虽然二障障住了大清净的本性,但这二障同样也是大清净自性的幻变,故直接从这二障入手,了知并安住于其清净自性中,则一切障缘消失,无有其余之不净,此时现前自性本具的大光明与大平等。此障缘的分别心可比喻为隶属于国王的臣民,此清净自性可比喻为国王,做臣民的人需四处奔波劳碌,喻分别心之动转不息;而臣民一旦成为国王,则不必再行奔波,可安住不动而一切所需均自然成办,比喻安住清净自性后,分别心不再动转而一切功德现前。这是最了义的修法,其余对治障缘的方便依此可归纳为三种:声闻乘将贪欲等障缘执为如怨敌等的所断法,以不净观等方便加以对治;菩萨乘中执为所净之法,以观修空性等方便摄持而可以使障缘得以净化;密咒道中则将其转为道用。

  庚三、如是证悟与否之功过

  未认识(转为道用)的凡夫则仍不能超离不清净的束缚。

  如是种种诸现相,未证之时各执著,

  凡夫于何生贪心,彼为凡夫愚痴者,

  以彼愚痴束缚之。

  如是境与有境种种现相的大清净自性,尚未证悟之时,各各执为不同之各种境义身等。凡夫众生之所以对其生起执著,是因为其为愚痴之凡夫,为愚痴等无明所束缚故。

  象铁汁、脓血、水、甘露等等诸种不同的现相,虽其自性本来即是大清净,然而未证悟的众生却各各将他们执著为实有存在的外境。凡夫对外境生起实执贪心等,即被这实执的愚痴束缚住了。如本论第三问题中所云:“如蚕以丝缠自身,彼念束缚彼者故,如是正义不得见。”

  若安住于此大平等本性,即可究竟成佛:

  若证一切等性中,究竟彼果得本地,

  三时无时本来界,制胜自然之智慧。

  假若证悟了种种现相的大等性并加以修持,则获得轮涅诸法双运等性的究竟果位本地,其乃远离三轮执著,四时无有迁变,三时无时的光明本来大法界,以自然智慧制胜一切障碍,现前一切智智之佛果,获得智慧法身。

  如果证悟了诸法大平等的本性,即可获得究竟佛果,到达现基的本地。

  上根的大圆满修行者,在听受上师解说心性的第二刹那即可直趋现基本地,而各种显现自然寂灭,一切功德圆满现前,获得佛果。但并不是所有大圆满修行者都属这种情况,中、下根获得相应的证相,获得一、二相,出定时宝瓶等不清净显现仍然不会寂灭,第三相仍有清净本尊等的显现,只有待信心修行增上后才会出现上根者那样的证悟,这点应注意分别清楚。

  在获得本地后,过去、现在、未来这世俗中的三时也寂灭了,无生大空性中,也即是无时的本来法界中,故又称为本来时。获得并非因缘集聚,而是无为法的自然大智慧。

  己三、成立大净等之理及生起定解之功德

  诸法承认大净等,此说理趣善成立。

  现空何者不成故,一切应理皆可现,

  此外凡是所增益,一切非理皆不现。

  如是承认诸法本来安住于大净等之中, 此理趣若能善加成立,则显现与空性何者也不成立,且空与不空、轮回与涅槃等皆为可能且极为应理,并以缘起而显现不灭。除此之外,一切所增益的不空之恒常与无现之单空等,皆不可能,并且轮涅的无量显现也不能以缘起而显现,就根本上不存在。

  就胜义实相而言,轮回及其相反的涅槃都是大清净、大平等、无有取舍,对初学者来说,这是抉择正见时应生起的定解,修行者相续中的正见应该比虚空还高,修行时只要尚未证得这大净等的本性,则仍应取舍,应自然安住于法身智慧,不能安住于第六意识或第八阿赖耶识上,行为上应如理遵守因果规律,如果已证悟了大净等本性,则无取无舍,不希求涅槃,不厌离轮回,又自然具足与大智慧双运的大悲心,任运度化众生,到地狱时也如处清净刹土,就如在虚空中吹多大的风,于虚空毫无损害,又如侮辱讥讽画中之人,画中人也不会起烦恼一样。

  在这大平等的现基中,独立于空性外的显现与独立于显现外的空性都不成立,轮回与涅槃悉皆远离之故,一切应理之法都可显现,这显现的一切在本基中不成立,从本基中显现基现时,觉悟者成了佛,未觉者沦为众生,轮回与涅槃自此时便开始了。故又都是假立、虚幻之法。故又可转变,一法中也可显现出万法,同时也可融入于大等净的现基之中。故本来源自现基,中间安住于现基,最后又返归于现基。除此之外都属增益之见。

  与此不相一致的其余见解,要么堕于唯空,要么堕于唯现,相对于现空无别之现基本相,都成了非理的增益,实际上都不会显现,在世俗中也不可能存在。这在前面已经作了破析。

  此理获得解信门,即是空性缘起道,

  若得定解此现空,则离增减坛城中,

  世间空与不空等,法性不可思议义,

  内心生起深安忍。

  对上述妙理生起定解与信心的方便之门,即是空性与缘起无违双运的唯一胜道。是故若获得了现空无别的定解,则于远离增减诸法本来大净等的坛城中,对世间空与不空轮回与涅槃等相对法的法性是净等大双运普通人不可思议的甚深义于内心会生起甚深安忍。

  万法正在缘起显现时,四边都不存在,是大空性,在大空性中,缘起集聚时,又可假立虚幻地显现。故虚空与宝瓶本无差别,安住于这空性时,可以凌空独步,也可自由穿越山体、墙壁等质碍物,可刹那入地狱,也可刹那间飞往清净刹土,转一刹那为百千万劫,也可转百千万劫为一刹那,可以将六道器情世界放置在一手掌之上。如当年佛讲说六道众生的痛苦时,舍利子以神通把六道众生放置于手掌上,但佛告舍利子说:你虽具这种神通,但仍未能减轻众生的痛苦,解救众生痛苦的方法即是使其证悟。可见小乘罗汉已有这种神通,大乘圣者的神通就更不可思议了。

  如果对这性空缘起生起了定解,则了知世间轮回在证悟者面前的空性,与凡夫众生前的不空,都与远离增减的法性坛城不相违,这时对不可思议的法性坛城会生起甚深的安忍。

  《现观庄严论》以上、中、下根或以安忍深浅为标准而把安忍分为三种。上根在加行道,中根在见道,下根最迟在八地能对不可思议的法性义产生安忍。而修无上密乘,安住于心的本性时,则一开始即能产生甚深安忍。

  见一尘中尘数刹,刹那亦能现数劫,

  诸法实空幻定解,入于如来之境界。

  内心对不可思议法性义产生安忍之后,能在一尘之中现出尘数佛刹,然尘未增大,佛刹也未缩小,一刹那也能显现为数劫,数劫也可显现为一刹那,以这诸法本来空性、显现如幻的定解,能入于如来的境界。

  如《普贤行愿品》中云“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足音声海,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这在显宗而言,是登地菩萨才能真正行持的境界。

  上面讲密乘修行方便中所安住的心性,并非是现基,而是现基幻化的佛智,以此安住后即能了知佛的境界。

  如原子分裂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幻化万法中的各种幻化作用,可惜人类把它制成了核武器,但咒藏中还有比这力量更为强大的咒语,瑜伽士因缘成熟,通过念诵那些密咒,即可使核武器失灵,一场即将发生的核爆炸悲剧得以避免,而证悟者的力量则更为殊胜。

  戊三、以不可思议之方式归纳其义

  是故自现无偏袒,远离执著无偏颇,

  本基法界不可思,法性何者不成立,

  以及现空无别等,此宗所说法名义,

  亦用百年勤思维,若无成熟前修因,

  虽具大慧非浅学,然而不能证悟也。

  是故,诸法本来现空无别净等无二或双运义之自现无有偏袒、远离执著、无有偏颇、本基法界不可思议、法性空与不空等戏论何者不成,以及现空无别双运等此大圆满自宗所说术语之含义,即使用百年(喻很长时间)加以勤思亦不能了知其义,若无有前世修习之宿因或其未成熟,则即便是具大妙慧非浅学之人也难以证悟。

  前部分陈述大圆满中专门的术语,若无宿因而且修大圆满习气未成熟,则虽然博学聪颖之人,用上百年时间去精进思维,仍然不但不会证悟大圆满的密义,连上述法名的意义也不会彻底理解。在本论第一问题中也有“呜呼百般依苦行,又复观察智慧火,连续盛燃彼等亦,此难未能立无垢。”相类似之语。

  我们现在已经得到大圆满灌顶,听受了大圆满法要,肯定是前世大圆满善缘的成熟。无垢光尊者在《胜乘宝藏论》中为我们作了两大推理:其一是:“凡是值遇无上密乘的人,往昔必定已供养过无数佛陀,并已成过普贤如来的眷属。因其现在已行持无上密乘之故”其二是:“若男若女入此胜密,并获得传承教言,即使未有证悟,然以听闻的功德力,决定速疾解脱,因其已值遇无上果法之故。”密续中还指出,学大圆满之人此生若未证悟,下世十五或二十五岁前即可重遇大圆满法而必定证悟。

  接着讲述顶乘大圆满是诸乘之究竟之义:

  是故诸宗究竟义,数百妙法善说河,

  流入此海真稀奇。

  密宗大圆满是诸续之王,诸乘之顶,诸佛法之源,诸圣教之总疏,诸如来之捷径大道,诸善逝之究竟密意。其余小乘、大乘、显宗和密宗一切法门的善说之河都从大圆满法门中流出,各个法门的究竟证悟,也都源于大圆满法,故又流归大圆满顶乘之大海。故此是最最稀有之法。

  下面是第六问题的总结颂词:

  其余现相诸不定,并诸显现具变异,

  究竟双运智慧者,无欺见义无变异。

  佛地以下圣凡所见的现相,都是或轻或重的无明习气所感现,都是虚幻假立之法,故非绝对的正量,而且,这些林林总总的显现又是假立的缘起所现之故,因此又是无常法,在刹那不停地幻变,毫无稳定性可言。这些显现在究竟现基中一法也不可得到,并且都要融入、消失在现基之中。而一切圣凡的绝对正量,即是大圆满究竟明空双运的大无为法智慧,以这种究竟正量智慧所见之究竟清净法界之义即是诸法的本来真实之相,远离了虚幻假立,远离了无常缘起,故丝毫不会变动。

  在现实中可看出分别心与智慧的巨大差异,以分别心闻思的习气在下一世,甚至数年后即已消失大半,而以大圆满智慧摄持,则万法都可忆持不忘。如法王如意宝几十年以前只念过一次的仪轨到现在还依然能一字不漏地念诵出来,这即是“究竟双运智慧者,无欺见义无变异”之具体明证。

  已将第六问题释竟,通过对什么是六道众生的共同所见境的辨析,建立了暂时观待的共同所见境及究竟的共同所见。确立这样的净等大双运之见解极为重要,因为金刚乘的修、行、果等一切续事,皆必须随顺此见解,并被此见解印持才能成为金刚乘之正道,才能证悟此见而获得佛果,故其为诸道唯一彻底之要。希望大家努力闻思并修持而证悟其义。

  丙七、第七问题:离戏大中观是否有承认

  分四:一、遮破无有承认之观点;二、引述龙钦巴尊者将有无承认分开安立的善说;三、遮破依此而着重建立有承认之他宗;四、追随龙钦巴尊者广说自宗

  诸法的本性是明空无二。前一问题从明之侧面或反体抉择了一切众生、声闻、缘觉、菩萨、佛的究竟共同所见境是大圆满的本性。本问题再从空性的反体进行抉择。离戏大中观之应成派在入根本慧定时,一切皆不承认。在出定后得时,有承认,安立五道、十地、三身、十力等显现之缘起法。此乃宁玛巴自宗的无垢观点,所以对离戏大中观是否有所承认的问题,若不加辨析,仅是许为无承认或有承认,则各有功德与过失。

  本问题与前一问题可以归纳为“德KA:者甚深智慧门”。此内容从见解上讲,前一问题讲有法见,本问题讲法性见;从佛果上讲,前一问题讲究竟共同所见境,也即佛尽所有智前的大光明,本问题讲佛如所有智前的大空性。

返回目录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