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刚晓法师:散文集之隆山祖师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1日
来源:   作者:刚晓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刚晓法师:散文集之隆山祖师

 

  一般来说,出家人的身世都有些扑朔迷离,更何况那些修行有成就的高人,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令人难以考据。隆山祖师同样也是如此。民国二十七年印光大师主修的《九华山志》、一九九0年新编的《九华山志》以及祗园寺内都有关于隆山祖师的说法,但是皆有些微的不同,今加以拣择,并根据老辈人的口传,记述于后。

 

  

 

  隆山祖师,俗家姓朱,建平(宣城)人氏。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即公元1758年)。父亲是个很迂腐的读书人,数次应试不能及第,又家境不甚好,就死心在家做了个私塾先生,教几个孩子念子曰诗云以养家糊口,延度时日,这样也自觉不辱没满肚子斯文。

 

  小隆山很聪明,自小就随父亲在私塾中跟大孩子们一起摇头晃脑地背《论语》,背《大学》……背得琅琅上口,比那些大孩子也好得多。父亲看到了希望,就把自己没有能够实现的梦寄托在了小隆山的身上,小隆山也着实不负所望,对句、赋诗极具风味,很得当时的名士称叹,都说“这小娃娃将来可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天有不测风云。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3年),小隆山十五岁。这年他进了学,却忽儿一病不起,极其的厉害,郎中说是伤寒。伤寒并非不常见,但郎中用了不少法子,却难凑效。在清代那时候,巫婆、跳神之类的神秘文化空前的兴盛。父亲无耐,就请一个巫婆降神来问个究竟。开始作法不一会儿,巫婆脸色大变,对着小隆山跪下磕了几个头马上就走,人们拉也拉不住,更别说问什么话。一直走出几十步远,出了朱家大门,巫婆一跤跌倒在地,似乎刚睡醒的样子,恢复了常态,人们问话,巫婆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几天后,一个游方和尚路过此地。这和尚翩翩风度,一副很有道行(heng)的样子,单是威仪就令人生欢喜心。隆山的父亲急病乱投医,把这和尚请到家中供养后,让给孩子看病--他是把和尚看做了方士--这和尚却说不会看病。隆山的父亲不信,不让和尚走,和尚只得给了一些自制的草药丸子,说这是自己因为经常行脚,身边带的常用自备药,也不知是否管用。几天下来,隆山略有一丝起色,可以起来动动了。和尚不愿整日呆在朱家,朱家又不让走,和尚说干脆带小隆山到外边儿去行一段时间脚玩玩散散心。父亲不同意,但拗不过孩子的高兴,因而成行。

 

  和尚带着隆山,这一去谁知游历了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桐柏山等佛教胜地。耳染目睹,隆山竟然发心要出家。回家禀告家人,父亲大骂和尚,但儿子认准了这条路,谁也没有办法,到乾隆四十年(公元1876年)隆山削发为僧。

 

  隆山出家之后,没怎么游历,就到老虎洞去住了。老虎洞又名伏虎洞,在清初时这儿曾建有伏虎寺,现在伏虎寺已不存在了,只剩下遗址。伏虎寺很小,不多几个人,条件很苦,什么都要自己动手搞:打柴、种菜等等。现在也搞不清那儿能种什么菜,老虎洞那个地方位于背阴处,一天到晚很少见到太阳,又加上九华山山险水缺,没什么可种的,据说他们种白菜、辣椒、南瓜。但这些菜都需要阳光,既那个地方如此阴可想而知菜并不怎么样。现在老虎洞还住有一个人,种了几棵白菜,象指头一样粗细,还无山葱大。老虎洞前边有棵柿树,因为照不到太阳,拼命住上张,树干极高,但很少结果子,我还从来没见过柿树有那么高的树干而枝叶却又极其稀疏。老虎洞的路极难走,现在铺了石阶路还好,以前极其危险。条件好的地方修行很难有成就,隆山就是看中了这个地方艰苦。

 

   隆山在这老虎洞的主要修行功课是诵经,诵的《法华经》。除了早晚上殿、干活之外,就呆在洞中诵经,这一呆就是二十多年。在各种资料上都称呼隆山为禅师,但找不到关于他修禅法的东西,悟文老和尚对我这样解释:虽然隆山祖师常诵《法华经》,但他诵念功夫经过几十年的修炼,功底深厚了,心已经专注于《法华经》而不散乱,可以称得上定功老到,何况九华山自清朝以来,禅宗在此很有些起色,人称“临济派,曹洞法”,故习惯上称之为禅师。悟文老和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我不知道,谨记在此。

 

  乾隆末年,隆山祖师大病了一场,几乎丢了性命,而且神识不清楚,连佛号也不知道念,只会轻轻呻吟。现在人们传说他是因为吃东西太不讲究的缘故:隆山在老虎洞时不与别人一块儿吃饭,是自己做饭吃,总是白菜、南瓜等,不管什么东西都统统放在锅里,经火一熬就吃。一次熬好多,熬一次吃几天。这顿吃过,下顿接着吃,而且有锅没盖儿。人吃过,老鼠也爬在锅边儿吃,他从来不管。后来也不知道隆山祖师到底是怎么治好的。

 

  每月初一、十五,隆山祖师就不出洞门了,一个人关在洞里叮叮铛铛地敲打着念经,即使隆山祖师在老虎洞苦自清修二十余载,也不过三、四十岁而已。有人感到奇怪,念经关洞门干什么呢?就有人从洞门的缝隙往里偷看,这一看可不得了:隆山祖师坐在洞中央,一条大蟒在他周围盘上一个圆圈,隆山祖师念一会儿经,就要拜一拜佛。隆山祖师拜佛时,大蟒也就把头往地上磕一下,隆山祖师再念时,大蟒再昂起头来听。人们从没见过大蟒从哪儿来,又到那儿去了。人们趁隆山祖师出去干活的空隙,到洞中去找,根本就没有蛇藏身的洞穴,于是人们猜测这大蟒是护法神。至此隆山祖师声名大振,“远近咸称有道”。

 

  回头再说祗园寺。

 

  祗园寺始建于明代世宗嘉靖年间,始称“祗树庵。”康熙年间开始,从康熙南巡时起,九华山佛教一下兴盛,全山扩建寺院,祗树庵扩成了化城寺东序寮房。到清仁宗嘉庆年间,祗园寺已经败落。《祗园记》曰“栋宇颓坏,住持乏人”。于是柯吴檀越与诸山长老请隆山祖师来住持祗园寺。传说请隆山时,隆山说自己要一走,伏虎寺就完了。果真隆山祖师走后不多日,伏虎寺被火烧了,就只剩下一个老虎洞,一直到现在,这儿只能住一、两个人。

 

  在封建宗法制时代,寺庙也如一个大家庭一样,它的兴衰全系于住持一个人的手上。由 于隆山祖师是一个真正的有德高僧,在他的住持下,祗园寺境况大大改观。

 

  隆山祖师在祗园寺,所做的事儿,大致有以下几件:

 

  刻印《百丈清规》,当然是元朝德辉的《敕修百丈清规》,让全寺完全以此为规矩。

 

  登坛讲戒律,前后五次。

 

  演说《法华经》,终生不辍。另外修庙。

 

  光绪庚子年的《九华山志》上说,由于隆山祖师住持祗园寺,“绀碧其殿宇,金(锦)绣其佛像,寺院焕然一新而香火日盛”,印光大师称“中兴祗园(寺)”。祗园寺从此成了大丛林,而且“道风顿盛”。

 

  (补:山志记载,同治年间祗园寺住持大根禅师--曹洞宗第四十四世是继承隆山“禅裔”

 

  宣宗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2年),隆山祖师自知时至,召集徒众,做了最后一次教诫:一定要严持净戒,毋负余志。随即端坐而逝,时年八十四岁,僧腊六十六年。在佛教史上,能够坐狮子座圆寂的人并不多,徒众们就将他装缸而无荼毗。三年后开缸视之,肉身不腐,于是装金供养。

 

  咸丰年间,太平军在九华山一带与清军数次激战,而且太平军很反对佛教,因而九华山寺庙被毁坏严重,祗园寺首当其冲,太平军一把大火烧了祗园寺,然而火到隆山肉身地方时,一阵旋风使火避开肉身,使得寺院被毁,唯其肉身独存。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隆山祖师肉身被毁。

 

返回目录

--------------------------------------------------------------------

更多刚晓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