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微博嘉言>>正文内容

20111207佛教导航微博嘉言集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小”止观---- 文简义该,名之为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净界法师:http://t.cn/SqxCI1

二,生命无时无刻不在流逝,永远不可能跟原来一样。无尽的变动正是知觉宇宙的本质。。你的脑子才刚冒出一个念头,半秒之后旋即消失,接着又冒出另一个,也一样消失无踪。一个声音震动了你的耳膜,之后就恢复宁静。张开你的双眼,世界顿时涌现,一阖眼,它又不见了。——摘自德宝法师〈观呼吸〉一书。

三,我的命是不予不取所一点一滴努力来的。师父说:“对一个不予不取的人,除非经过她本人同意,谁也无法取她的命,无法叫她死”。我这样地教育我的子女,也这样地教导我的学生,而受益最多的,却是我自己。不予不取的正人君子,不再有任何他所不同意的灾难、祸害或病苦,强加在身上或心上。
 
四,印度梵文“戒”,原来是“波罗提木叉”它原本的意思是“别别解脱”,也叫做“保解脱”。“别别”就是各别各别,所以“别别解脱”就是一项一项解脱掉。意思就是,你如果能遵守一条戒,就能解脱某一类的心病痛苦,得到相当的自由自在。摘自#弘化社#恭印,#道证法师#所著〈#信心#扎根〉
 
五,凡夫乘佛愿力,定得往生。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善导大师法语:http://t.cn/SGWyxV
愤怒、悲伤或挫败感让我们知道,我们正在和现实存在对抗,即使我们得到了我们想要的,我们还会希望它能延续,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生活是心的投射,而心充满了这么多的困惑,没有一丝宁静。——摘自〈喜悦无处不在〉http://t.cn/Sy5JVf
 
六,持戒的另一层意义是行善。菩萨戒的“三聚净戒”,就是要在止恶的同时积极行善。如果说不杀生是消极地止恶,那么放生就是积极地行善。在声闻戒律里,不止恶是犯戒;在菩萨戒里,不行善也是犯戒。——摘自济群法师《戒给我们的帮助》 http://t.cn/hcCra
 
七,确实儒家文化是让我们完善道德人格的一种文化,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如果儒家文化不具备,想学佛家的戒定慧,想学止观、般若、净土,就缺乏福德智慧去契入。——摘自大安法师〈儒家文化是否是佛家文化的基础〉一文:http://t.cn/Sb4xzc
 
八,学习经教的弟子应当先将经典读诵通利,读熟后能背诵下来,才能听任师父对自己传授或多或少的法意。根据所修学的法门中,弟子有疑问,应当先询问师父是否愿意听自己的疑惑,师父如果认可,弟子才能问。等到经法教授完毕,弟子要右膝着地,头面礼足,两手推开,以手接师父的足(同礼佛)。《正恭敬经》
 
九,在早晨供养水供食子、於傍晚供养烹煮食物的炊烟,可以纾解饿鬼道众生的饥渴巨苦,尤其当我们用大悲心来做这些供养的时候,效果更大。爱和了无执著是真正的慷慨布施的基础。我们应该慷慨大方,尽可能地布施给那些急需帮助的人。摘自《修行百颂》:http://t.cn/SGn2xa
 
十,冈波巴大师开示,学佛人的十八项过失:(七) 已入法门,但于入世之爱憎不能断舍,乃学佛人之过失。(八) 身虽出世行于佛道而勤事稼穡,困于农务,乃学佛人之过失。(九) 虽解义理而不修持,乃学佛人之过失。 http://t.cn/SG8WkY
 
十一,人要想化解怨恨心,先要消除恐惧心,因为当我们恐惧时,很难把心中意念集中。我们一定要先把恐惧化解,凡事从从容容,自然能够产生力量帮助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不加改变,只一味地以为自己是一个无能为力的受害者,一切事情不会再有希望,那么,无论谁也无法帮助我们,我们便被自己所害,更加一落千丈。
 
十二,以美国这种肉食最多的国家来说,现在他们每两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是死于心脏病、高血压以及血管方面的疾病;每十个妇人当中就有一个得乳癌;每二十个人当中有一个人得糖尿病;而每六个人当中有一个人身上有绦虫;而肥胖症及骨骼疏松症就像传染病一样到处都是。摘自张庆祥录音《饮食与健康》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