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身心智慧>>正文内容

学佛重在结合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3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君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剑成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用佛教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学佛收益的大小,完全要看实践程度的深浅来决定。只有脚踏实地依法修行,我们的学佛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

很多高僧大德都认为,今日的佛教,不是没有人相仰,也不是没有人研究,而是真正修持的人太少,真正有证悟的人太少。尽管有很多人将佛法的道理说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但不付诸实行,不能与现实的生活相结合,佛法说得再多,再好,于事又有何补呢?好比一个人有很多钱,假如把它锁在箱子里不去使用,那么再多的钱也没有用,如同废纸一堆。钱只有在使用时才能发挥出金钱的价值和作用。

为什么有的人学佛多年,烦恼依旧;求法无量、痛苦如昨?毛病出在结合上。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二字,真正的含义是有二层意思,“学”是一层,“习”又是一层。习是指练习、实习、结合在一起才能称为完整的学习。实践证明,我们的学佛,一分结合就有一分收获;一分结合就有一分进步。如果学习佛法不能和现实人生相结合;不能和自己的思想行为相结合,那么,势必佛知还是佛知,我见还是我见,学等于白学。例如佛教教导我们要布施,而我们仍然自私、贪而不舍。这种“学管学,听不听、做不做”的学佛,怎么会有进步呢?学佛离开了结合,只能是“画饼充饥”、“观梅止渴”自欺欺人的了。

金刚经里有这么二句经文:“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所谓一切法、皆是佛法”。它告诉我们一个极其深刻的道理,就是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看实际,看实效、看实质。佛的这二句话意思是说,是佛法的,有时候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有时却是佛法。譬如,念佛是佛法、拜佛是佛法、诵经、打坐、布施、持戒全都是佛法,但是,如果你在念佛、拜佛、诵经、打坐时,心里一直在打妄想,一直在起贪〓痴,当你在行布施时,抱着沽名钓誉的心理,这时,是佛法的,也不是佛法了。又如,上课的时候,老师把讲废话的学生叫起来,不准他坐下,对违反校规的学生给予处罚,看起来现佛法无关,事实上,老师是为了维护大多数学生的听课权利,也是为了教育犯错的学生,接受教训,不再重犯。这个时候的处罚,也都变成佛法了。所谓严师出高徒,就是此意。

有位高僧在解释佛法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世间的一切善法,都是佛法”。此说讲得很透彻,很有道理。好就好在他把佛法和世间法圆融地结合起来了,把佛法的内涵提升到更深入、更全面、更现实的层次。笔者认为“法”谁讲的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符合众生的利益,是否符合佛教的宗旨;要看你的思想行为是否真正体现出佛教的精神。有的人嘴上说嘴上学;有的人心里想心里学;而有的人虽然不声不响,实际比信还信,比学还学。现今社会上的很多做法虽然没有出现佛法这个名词,但用佛教的观点来看,是符合佛法的。比如雷锋,周恩来,没有人说他们信佛学佛,但他们的思想境界和人品与佛菩萨是一致的,在佛教徒的心目中,他们是人间的佛菩萨。又如目前政府所开展的“希望工程”,“爱心活动”,“精神文明”,“素质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助人和度人。与佛教的宗旨也是一致的,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现代“佛法”。把佛教的宗旨和精神与现实社会创造性地加以结合,不仅仅是简单地继承了佛教的优良传统,更丰富了佛法的内容,是对佛教的创造性的运用。记得过去曾有人把共产党比作救苦救难的大菩萨,不无道理。再从朱镕基总理的就职演说,所发大愿来看,足以证明,现在的政府确实是在“修菩提行,行普贤道”,带领我们众生创造人间极乐世界。

如果我们真是一个佛教徒的话,就应该积极地投入到这个现实的行善积德活动中去,献一份爱心,帮一个穷人、积一份善德,尽一份责任;如果我们真是一个佛教徒的话,就应该认真学习“现代佛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刻苦修行,使自己早日在思想上成佛。

可悲的是,我们有些佛教徒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佛教,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佛法。他们想问题做事情不依正确与否为标准。我们学佛也好,做事也好,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结合求实效,不能偏见,不能执著。谁讲得正确,谁讲得符合佛理,不管是谁,我们应该都听,谁能发扬佛教精神,谁能依法奉行,无论是谁,我们都向他学,这才是佛教所提倡的“正知正见”和“平等心”。

我们有些人把烧香拜佛当成学佛的主要途径;有的人一天三课,把诵经念佛当成修持学佛的全部内容,他们将学佛与现实生活,将学佛与社会实践,将学与用,终是象油和水似的结合不起来。笔者认为,真正的学佛,真正的修持,是要从现实的生活行为里表现出戒定慧,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没有贪嗔痴。学佛只有结合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学佛,也只有结合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受用。




标签:菩提文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