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生活艺术>> 亲子教育>>正文内容

不孝的孩子难获大成就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09日
来源:殷智贤的博客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不孝的孩子长大了不会有大成就。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仔细观察身边的成功人士大多数人即使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只要这个人还能取得相当的社会成就,多是孝子。

  潘石屹多年奉养患病的母亲,即使他后来成名了,每次和母亲出门,都是他背着母亲上下楼;我们时尚集团的老板,从他成家后,即将老父亲接到家中奉养,创刊初期我们去他家吃饭,能体会到老人家脾气比较刚强,可以想见日常生活中相处需要有足够的恭敬心和容忍心才不会引发冲突,但多年来,他与父亲一直居住在一起,并没有因为自己成了时尚界著名人士就嫌弃自己出身矿工的父亲。我身边还有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这样的事迹,因为涉及人家家事就不多说了。

  为什么很多孝子都能取得社会成就?因为一个人懂得孝顺说明了很多事情。

  想想我们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是赤条条来,没有给父母带来过一毛钱,但父母不仅不嫌弃我们一贫如洗,反而竭尽所能,用他们所拥有的最好的衣食来养育我们。如果母亲哺乳一年,一个婴儿要吃掉近800斤的母乳,而母乳根本就是母亲的血所化!我们不会说话,父母不厌其烦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从不嫌我们笨拙;我们婴儿时拉屎拉尿,父母也从不嫌我们脏;我们这一辈人的父母大都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他们却节衣缩食供我们读书!为人子女者不懂感这个恩,便是忘恩负义之人,这种人走上社会,也是忘恩负义之辈,有谁在认清他的真面目后会愿意帮他,成全他呢?而孝子则是懂得感恩的人,有谁在帮助人时真的不在乎对方是否懂得感恩呢?大多数人还是很看重这一点的,所以懂得感恩的人就会时时得到大家的帮助,起点再低,也能有所成就。

  孝子通常还具备一种素质,就是能容人。坦率地讲,大多数人的父母都不是圣贤之人,都会有各种不足,真要做到尽孝是很不容易的。当父母委屈自己的时候心里不怨恨,并且能宽厚地想父母也不是什么都能理解,一家人不用太计较,父母给予自己已经很多了,自己要求更多就是苛求了;当父母因为糊涂,做了错误的事情后,能设法补救,宽父母的心,就更不容易了。能做到这些,这种人就能练就容人之心量,能容人才能用人,能容的人越多,能用的人就越多,何愁事业不兴旺!

  所以今日父母急于开发智力,却没有下大工夫帮助孩子建立起孝道,这个孩子即使有出色的技能,因其有亏孝道,未来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

  怎么培养孩子的孝道?《弟子规》和王凤仪先生的著作里都有非常具体的讲授。

  《弟子规》是我向各位家长推荐的一本童蒙教材。我自己是在成年后才接触到这本书的,初读下来,汗颜,发现自己很多都没做到,深知自己幼年所学匮乏,对于如何做人都没有完备的了解,所谓事业有成实在荒谬。于是那时在恩师指点下,一点一点学做,之后感到受益匪浅,于是向很多家长推荐,希望他们用此给自家孩子打一个做人的好底子。

  有些人会质疑,按照《弟子规》所做,是否不合时宜。我的亲身体会,完全不用有此担心,会做人才能谈会做事,而会做事不会做人,所做之事只怕善恶难分。而对于幼童,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小孩子培养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和善待自己与他人的基本理念与方式。《弟子规》不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学问,但可以作为人性向善的出发点。

  《弟子规》里讲到如何培养孩子的孝道时有这样的语句——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意思是当父母呼叫孩子时,孩子应该立即回应,父母对孩子有指令时,孩子的行动要勤快不能懒惰。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意思是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听取,父母的要求要顺应承受。有些父母可能认为这些只是作风问题,不是道德问题。但其实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德行培养。试想,一个对自己父母傲慢无礼、不以为然、经常反驳的人会对其他人生起真正的恭敬吗?而一个对他人不能有恭敬的人又将会树多少敌人失去多少贵人呢?

  所以训练一个孩子懂得如何尽孝道对这个孩子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只有这个基础打好了,他未来学会的那些技能、学问才不会成为他伤人害己的武器。想想杨修孔融是怎么被曹操杀的?自恃才高,目中无人。

  《弟子规》中关于尽孝还有这样的教诲——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冬天要令父母的居所温暖,夏天要令父母的居所清爽,早晨要去父母房中探望,黄昏时要令父母得以安歇。这几句拿来教小孩子,可以培养孩子善解人意,体谅他人冷暖的能力,以及懂得如何节制自己的言行不搅扰他人,同时还是在确立一种嘘寒问暖的亲子相处方式。如果这个孩子能养成这样一种作风,便意味着他长大后也能保持一种有度的生活方式,否则做不到晨省昏定。而一个有度的人对身体肯定有好处,对行事做人也是受益无穷。培养孩子懂得尽孝,就是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综合素质。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出门前一定要告知父母,回家后必须面告父母。不能居无定所,还要从业稳定。

  前两句好理解,既然与父母同住,进出都要告知,以免父母挂念。后两句虽然不是幼童会面对的问题,但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则,从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因为居有常说明这一家无仇家、无债主,有实力,否则一定奔波迁徙。因为能待住,说明很多问题。业无变说明有眼光、有实力、有人缘、有定力,否则不是被老板炒鱿鱼,就是进了一家短命的公司干不下去了,或者禁不住种种诱惑频频跳槽或改弦更张。业常变的人时间久了,大都混的不会太好,所以父母如果能做出一个好榜样,未来就能教孩子怎样做到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这几句的意思是事情虽然小,但不要擅自作为,如果擅自为之,在人子的道上就是有亏欠的。为什么这么说?即使是成年人,如果涉及父母的事,却没有尊重父母的意愿任意而为,即使就事论事是对的,但从尊敬父母这一点上也是有缺陷的。很多为下属的常常不理会老板的意愿,自作主张,即使业绩看似突出却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为此郁闷抱怨,却没有反思自己是否没有尊重老板的意愿。人世间除了事情,还有人情,不解人,只看事,还是不圆融。可是能有这种意识和作风真的需要父母从小加以培养。所以培养孩子尽孝是对他一生最有价值的教育。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这是要教孩子物品虽然小却不可以私藏,如果私藏了,双亲会伤心。可是现在很多家庭里,父母对这种事很不在意,觉得孩子藏起点零食或玩具不和家人分享只是小孩子贪吃贪玩儿,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却不知恶虽小,会扩大。唐代鸟巢禅师在回答白居易问如何修行时,说了著名的两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早教要教孩子的也是这两句话。小孩子从小私藏他偏爱的显示出两件事,一是这个孩子不舍得把自己喜欢的和人分享,二是这个孩子会瞒人。这两件事都可能会在将来埋下隐患——不舍得和人分享的人会因为自私而伤及他人,包括父母,会瞒人的人就敢干不可告人的事,因为他以为不会被发现。所以父母在这一点上对小孩严加管教是为防微杜渐。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用这四句要教会孩子的是双亲所喜欢的,要尽力为他们准备,双亲所厌恶的要谨慎地为他们去除。教孩子从体会父母好恶到让孩子体会他人好恶,可以帮助孩子未来懂得善解人意,想想我们生活中多少冲突是由误解带来的!所以教孩子培养好这个能力,并且懂得成全他人合理的愿望是多么重要。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把握是,教孩子对待亲人的好恶如何在不违反善恶取舍的前提下“力为具”和“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小孩子顽皮,难免会受伤,在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对孩子危险的举动有所约束的同时,还要让孩子体会到孩子身体受伤会让父母忧伤。在绝大多数小孩子心目中没有不希望父母欢喜的,看到父母为自己忧愁,很多孩子也会难过。所以父母让孩子了解自己对孩子的关心,会为孩子担忧可以教会孩子懂得自重,而不会让父母担心。而德行有伤,会给双亲带来羞耻,让孩子懂得这一点也是教孩子自重。现在很多人做事不在乎会不会令自己家人蒙羞,是小时候这一课没有上好。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父母有过,可以反复进言,但说话的时候要和颜悦色。这一点我曾经就做得不好。父母对有些事情不能理解本来是很正常的,我们也经常会有很多事想不明白,但我在劝说父母的时候就没有做到“怡吾色 柔吾声”,即使道理对,但态度不对,也不能算是孝顺。父母教会我说话,如果我用这个本事和父母顶嘴,怎么算得上孝顺呢?其实一家人很多时候即使道理讲不通,错误还是会犯,但不能伤的是感情。早教要教孩子和长辈沟通时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这对小孩子具备良好的教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我昔日犯的错误是大家的前车之鉴,如今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注意教好孩子。如今已经伶牙俐齿者不要用这个本事对待养育自己多年的父母,那会让父母很伤心。

  要想教会孩子什么样才算尽孝最好的方法是以身作则。通常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年轻的夫妇都因为忙于工作难以照看孩子,多会请父母来照顾孩子,这时候就是你向孩子示范什么叫孝顺,你对父母之命是什么态度?对父母嘘寒问暖了吗?对早晚都向父母问安了吗?有好东西会第一时间和父母分享吗?向父母进言是否和颜悦色?是否巧妙得体?这些孩子都看在眼里,也会模仿,而当你在孩子幼年时给他孝道的教育将会使孩子长大了懂得感恩、分享、自重、自爱、善解人意、良性沟通,而所有这些美德从小能基于亲情来培养要比长大了去磨练容易的多,父母能给孩子的早教最终如果能使孩子具备可以令他一生受用的美德,岂不是最好的早教教育!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