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修心养性>>正文内容

福生于清俭 德生于卑退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0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君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人世间有德的人必定有福。德少的人不管怎样辛苦劳作,却经常有温饱之忧。世俗中的人讲积德,中国的古人大都相信积德得福报,所以本分的人都是与人为善,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修炼的人则讲守德,凡事顺其自然而不刻意强求,却要在修行中信守法理,不做任何有损道德的事。德生于卑退,因此大凡积德与守德之人都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个谦虚忍让的心态。

"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一语见于道家经典的《吕祖修养经》之中,也见于明代高濂所作的《遵生八笺》以及清代人金兰生编述的《格言联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中,儒、道、 佛三家的有关论述都提到了 "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因此在修德养性方面,诸家思想具有完全相同的修行目标和境界。"卑退"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谦虚退让。做人只要明白了谦虚忍让的道理,就能不断的积德;修者在修行中信守谦虚忍让,就不会失德;忍辱精進,就能修成大德之士。

曾几何时,面对恶语相向时总是抑制不住那颗愤愤不平的心。直到走上了修炼的道路,才真正明白了不失者不得的真理。以前有个上司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他总是无缘无故的大发雷霆,当时周围的同事们经常为我打抱不平,也有人认为我太软弱了,受到屈辱时应该针锋相对,向对方讨一个说法。然而,那时的我已经明白了骂人、欺负人都会失德的道理,别人对我们不友善,修炼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以恶制恶,而是要以一个谦虚忍让的心态来化解对方的怨气。用真诚、用善良、用忍耐来感化对方,一天又一天,后来那个上司再也不对我发火了,我真切的感受到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量不断的扩大,灵魂不断的升华。

又有一次,在一个出行到国外的深夜,我突然接到了一位好朋友的电话。他善意的提醒我说:"有一些来历不明的人,在你的博客网站上写下了许多有关人身攻击的污言秽语,这可能会伤害你的声誉,你赶快上网去回击他们吧。"此时的我就想到了佛法中不失者不得的道理,修炼中所发生的任何事都不是偶然的,与其以牙还牙,针锋相对,不如忍辱负重,承受了这一番羞辱,也许就了结了前生今世的一些恩恩怨怨,因此我没有对那些人反唇相讥。经过了这一场磨砺,在后来的写作中,顿感内心比以前纯净了很多。

德生于卑退,气势汹汹、出言不逊者必定会失德于天下。在磨难中提醒自己忍辱不辩,信守谦虚忍让,凡事与人为善就能广积众德,持之以恒必能修成正果!

标签:健康人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