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心灵公益,换一种方式让爱心延续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7日
来源:《环球财经》   作者:刘艳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真正成熟的公益模式,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很多人分别做一点。 

追溯公益的起源,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一种是“欧陆”模式。

1884年,在伦敦城内最贫困的教区之一的东伦敦怀特贾伯区,圣朱德教堂的牧师巴涅特(Samuel Barnett)及其夫人罗兰(Henrietta Rowland)邀请了一些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大学生,建立了史上著名的汤恩比馆,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旨在帮助失业者、贫困家庭、病人、孤儿、身心障碍者并对他们进行“社会诊断”和“社会治疗”,后来发展成为“睦邻运动”。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发展模式:国家立法济贫,介入和干预不足,民间的慈善事业于是填补空白,并由此兴盛,此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不过,由牧师和宗教组织率先倡导的这种模式,带有“恩赐性”和“随意性”。

于是,另一种重视福利制度建设,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欧陆”模式开始在欧洲流行。建立在公民权利基础上的社会保障,履行的是国家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责任,以专业化、职业化的模式被很多国家所接受。

中国目前所有的公益项目,似乎更接近“盎格鲁撒克逊”模式。“5·12”地震成为展示中国公益力量的一面镜子,也成为探寻中国企业公益模式的创新和进展的平台。不过,纵观整个的捐助过程,还是停留在单一的物质捐助为主导的形式。

固然,对于受灾的群众来说,物质捐助更为直接,效果也更明显。但公益慈善显然不能仅仅只有一种形式。“5·12”地震两年后,国内一家基金公司——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对慈善有了新的考量,“超越物质、重视心灵的抚慰和建设”的“心灵公益”成了公司对公益做法的尝试,这也为公益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一笔。

“心灵公益”践行

“物质捐助固然重要,有了灾难鹏华基金也会有物质的捐助。但我们发现,灾后人们不仅仅是财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创伤更需要抚慰,而这个是单纯的物质不能解决的。”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曹毅告诉《环球财经》记者,现在鹏华基金将今年5月至12月的每月首个周末定为“鹏友多汶川心灵公益日”。

“鹏友多汶川心灵公益日”也成为鹏华基金探寻“心灵公益”的开端。所谓“心灵公益”即脱离的传统捐钱、捐物的形式,而是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配备心理危机干预专用设备,开展定点危机干预心理辅导,为特定群体提供的专项心灵抚慰服务的一种方式。

其实,对于汶川,每个人心中都一个印象。“5·12”之前有人说这里的景色胜过欧洲的任何一个国家。“5·12”之后有人用“惨烈”形容过这个地方。地震给这个小县城带来了太多的灾难,人们总是很直观地看到山体滑坡、道路被毁、房屋倒塌。两年后,再返汶川,景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房屋得到了重建,道路也正在修复。但阴霾仍在。

“两年了,每当我想起孩子被埋在废墟里,手还张着,我就整夜睡不着。那个画面至今让我无法忘怀。”汶川县龙溪乡阿尔村的李玉香(化名)告诉《环球财经》记者。在阿尔村,有很多这样的家庭以及与李玉香有相同感受的母亲。
 
“在汶川有很多地震后心理出现问题的群众,虽然过去了两年,但是很多人还没有从恐惧中走出来。不过现在这个心灵抚慰项目才刚刚开始,就诊的患者还不是很多。”汶川县人民医院办公室罗主任告诉记者。2010年5月12日,在汶川县人民医院的心理诊疗区,记者看到,有30多位闻讯赶来的患者在等候治疗。

心灵一旦受伤,打击有时致命而深远、甚至伴随灵魂直到记忆消失才会停止。正如最新的影片《唐山大地震》中的母亲李元妮,地震中不得不面临一个不可能有正确答案的生死抉择——她的一对儿女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的两端。救女儿,儿子死;救儿子,女儿死。最终,一个艰难的抉择,让这位痛不欲生的母亲背负了32 年的心灵枷锁,无法释怀。

有关心理专家指出,一旦灾难创伤超过受害者的心理承受力,各种心理症状群,比如噩梦、失眠、恐惧,就都会出现。灾后1~5年是心灵家园重建的“黄金期”,如果错过了这段时间,心灵创伤对人的影响可能将贯穿其一生。

在就诊现场,《环球财经》记者亲身体验了“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疗效,这是一套首先在军队中运用的心理治疗系统。在大约半小时体验结束后,记者的感受是,确有一定效果。据现场受助患者反应,也对治疗过程有一个基本认同。

“抚慰受创的心灵,唤醒内在深层的心灵能量,使人们的心灵回复到正常状态,为灾区的和谐发展打下基础。与一般的企业公益项目相比,鹏华基金开辟了企业公益活动新的方向。”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廖国龙如此说。

如果说“汶川心灵公益日”作为心灵公益的起端,“上证民企50ETF及联接基金”的发布是鹏华基金心灵公益的又一实践。根据“上证民企50联合公益计划”的目标此次将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合力,打造一个平台,邀请有共同公益理念的合作伙伴共同做公益。

“其实不仅仅是受灾的人有心理治疗上的需求,在社会上还有很多人需要心灵上的关怀。比如我我们的投资人等等,于是鹏华自主发起‘投资者心灵公益计划’,进一步关注投资者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心灵健康。”曹毅说。

“真正成熟的公益模式,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很多人分别做一点。”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曾对公益做过这样的评判。“联合公益计划”作为心灵公益的一条纽带,让更多民众了解这些企业在直接创造财富之外的社会贡献。“我们通过联合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回报社会,带动普通投资者在投资中不仅关注上市公司财务方面的表现,同时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企业参与社会公益的状况,了解企业的社会贡献。”鹏华基金总裁邓召明告诉《环球财经》记者。

心灵公益路还很远

公益领域已开始体现“术业有专攻”的特质。无疑,这种公益方式将产生更有效、更深远的社会效益。心灵抚慰,理应成为社会公益行动的新目标。

“富士康”事件后,有专家认为,我们的社会现在缺乏两个系统,一是利益诉求系统,二是心灵抚慰系统。这是合乎实际的判断。人需要语言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情绪的宣泄、利益的表达,一旦交流沟通的渠道不畅,淤积堵塞,心态便会出现扭曲,倘不及时疏导,各种后果难以想象。因此,社会上下都应该建立健全民意民情的诉求机制,让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畅所欲言的管道;同时也要有心灵抚慰、情感护理的机制,对“想不开”的人及时予以疏导。

严格说来,心灵公益项目也算是心理咨询的范畴。但目前对于心理咨询和沟通还未被认可,也成为心灵公益实施无法绕过的一个问题。

“目前,在我国但多数人看来,心理问题就是道德问题、人生问题,有关隐私泄露的恐惧心理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令其对心理咨询望而却步或难以真心接纳。”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心理训练中心首席专家王择青教授告诉《环球财经》记者。在中国,心灵沟通的方式还没有被大多人认可。

西方人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对心理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主要是通过求诸宗教,神父、牧师就是上帝、基督在尘世的代理,他们无条件地接受教民前来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焦虑、痛苦、原罪感,并代表着全知全能的上帝为他们指点迷津。

但在中国,则更触及到深层的文化元素及人们文化心理上的应对。从逻辑上说,我们是否接受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最核心的决定因素在于其是否具有权威性。当然,这种权威性有不同的层次,如专家的权威性、咨询机构的权威性、使用方法的权威性等。

这样看来,无论是背后理念的权威性,还是运行中对各个环节的配合,心灵公益要想被大众广泛认可,形成成熟的模式,其中专业的心理专家、专注的公益慈善团体和坚持公益理念的志愿者,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这些,目前我们还很匮乏。

这也决定了心灵公益之路,注定漫长。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