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身心智慧>>正文内容

什么是积极的生活态度?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3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君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常常听到人们说这句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这句话,大家一般认为是描述一种比较颓废的生活态度,前途很渺茫,生活得很无奈。

那么,什么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呢?首先就要有生活的动力的。和周围的人探讨,有人说是为了孩子,有人说是为了吃好穿好、找好对象、买车、买房等等……包括一些很高尚的,比如,古人的扫天下等等。

不过末学觉得那种生活很累呀,举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有人家养了一头牛,有一天闹了牛脾气,晚上就是不进圈,男人在后面推,女人在前面牵,就是不行;正在这时,孩子放学了,看到了,赶快拿了一把草,叫父母走开,用草在前面引路,老牛就乖乖地进圈了。——用利益去吸引。正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包括那些高尚的理由,未必就不是心头的一把草。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下面引用犟牛居士的话:
六度在一心念佛

同修问我如何使六度圆满,就是发心专念。发心是因,专念是行,发心为解,专念为证。学人应在一心上下功夫,无不成就者。
一心念佛具足六度万行:
一、若能一心念佛,必能舍弃境缘,对境缘统统放下,即布施波罗蜜(波罗蜜,梵语到彼岸,究竟圆满之意)。
二、一心念佛,诸恶莫作,心不起恶想,即持戒波罗蜜。若真一心念佛,决不应再有一个持戒念头,再找戒律修即破了一个圆满的戒律,必挂一漏万,所持的必定是个不圆满的戒律。戒是防非止恶,整个律藏无外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恶念不起,见思惑断了,小乘戒律圆满成就。若善念没有了,所知障破了,断了尘沙烦恼,菩萨戒律圆满了,一心念佛戒定慧都在其中。
三、一心念佛,心即柔和、柔软,遇事不起心不动念,即忍辱波罗蜜,无忍辱相。若还有忍的念头,心没清净,本来无一物嘛。
四、一心念佛,永不懈怠,不退惰,佛号绵绵密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各人工作好上加好,即精进波罗蜜。执事废理成就不大,执理废事,必堕三途。口念可断,心念决不能断。
五、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即禅定波罗蜜。
六、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对外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均明了通达,但心不起念头,即般若波罗蜜。
可见六波罗蜜即在一心念佛中。只要一心念佛,统统圆满,统统具足。一心念佛万行具足,直接修心,直接了生死,直接出三界,所以佛称此法为易学难信之法。众生都好搞离奇古怪,有的人说自己是大佛转世,欺骗多少众生入魔道,若有点小神通,众生更信了。此即末法时佛法弱、邪法兴的表现。

所谓的活在当下,活在平和的一句佛号中,应就是积极的生活态度。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做。此时的你做起事来,无不是绵绵密密,柔和自然,此时的工作、生活能不顺利吗?!过去、未来都不去着意,这难道就是“中道”吗?!这难道就是“随缘”吧?!此时的念佛人不求神通感应,只是踏实做人。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阿弥陀佛

标签:菩提文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