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身心智慧>>正文内容

走遍圣地——成都文殊院:古寺春柳问禅心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上世纪80年代,我来蓉求学,闲暇之余,便去游览成都的名胜古迹。第一次游文殊院的理由,说来再也俗气不过,听说文殊院的素餐好吃,便嘴馋得很,要去尝一尝。文殊院的素餐果然名不虚传,好吃,而且神形兼备。

  饭后,我沿着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殿、园林依次转了一圈,文殊院那悠远岁月的痕迹,便从寺院里粗大茂密的树林和殿堂的镂空花窗间无法抵挡地弥漫而来。当时游客极少,香火也不旺盛,寺院内野草丛生、静悄悄的,不像城里的处所,倒有点像被人遗忘、年久失修的深山古刹。

  那时并没有想到,在我定居成都之后,文殊院会成为我时常小坐的地方,成为一颗游子之心的精神家园。如今的文殊院,每逢天晴,院里热闹得像集市一样,我也是热闹人群中的一份子。每次走进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弥勒笑眯眯的脸和他那著名的大肚子。我常常痴痴地望着弥勒,心想,世间多烦忧,他为何可以大肚能容天下事,笑口堪破古今愁?

  自然想不出什么结果,但看看他灿烂的笑脸,进院自然而然有了好心情。左边的园林内杂花生色,绿柳如烟,照例也有一池中国园林都有的池水,池塘中央横跨着一座廊桥。但这片池塘有它特别的功用,它是放生池。每当天气晴朗,大大小小的乌龟就争先恐后爬上池中假山,你推我攘,占据一席之地,然后昂首向天,一动不动地享受阳光。

  石头空间有限,乌龟们为了节约用地,后一只就爬到前一只背上,层层叠叠,蔚为奇观。有时一个不小心,一只乌龟滑下石头,就会连带着一串乌龟跌进池中,引来廊桥里游客的哈哈大笑。这些乌龟中的许多,都是被人从菜市街边甚至餐馆买来,放入池中的。刀下余生,想必它们也格外珍惜阳光吧。虽然一墙之外就是繁华的主街,难见一只鸟儿。

  文殊院内,却是百鸟聚集,它们自在啄食、全不惧人。百鸟啁啾,啼声清脆,为游客们凭添了许多生机和乐趣。我最爱休憩的地方,是千佛塔边的回廊,对着佛塔,回廊外藤蔓茂密,勾勾挂挂互相牵扯成一片,在春雨中格外嫩绿养眼。千佛塔檐、一层一层悬着铁铃,但我极少听见它们的声音,可能成都少有大风,铁铃也就一直沉默着。

  无论风和日丽还是淫雨霏霏,茶客喧哗也罢,空无人迹也罢,塔和铃,总是寂静地立在那里,人塔对望良久,我总会记起一句诗,老杜的诗:风雨不动安如山———每念至此,心头顿时释然许多,仿佛放下了心事,不再思虑纷飞。可以安静地喝茶、安静地看书,安静地休养心灵。每至此惬意之际,便想起湖北潘祖贻的名联:“世事难忘有限繁荣萦梦寐;禅心入坐无边烦恼付烟云”。

  我不会坐禅,世事也很难忘记,禅心恐怕是远远达不到了,但对着千佛塔喝茶,却也洗却了尘世繁劳,看开了些许烦恼,心情平和了不少。文殊院里,不断地有人捐善款,我有时会为希望工程捐点钱,因为这个理由,我更加喜欢文殊院。文殊院不仅成就了芸芸众生的欢乐与祥和,也潜移默化地强化了人们的慈悲和关爱。

  它虽然地处市中心,空间狭小,但是院内放生的龟、觅食的鸟、兴高采烈的茶客,精美可口的素餐,都向我昭示着一种博大宽广的胸怀,一种给予万物生灵安详喜悦的气质。成都人有文殊院,有福了。

  资料:文殊院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西北角,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灾。传说清代有人夜见红光出现,官府派人探视,见红光中有文殊菩萨像,便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称文殊院。

  康熙帝御笔“空林”二字,钦赐“敕赐空林”御印一方。康熙帝墨迹至今仍存院内。 丈殊院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1600 平方米。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殿、说法堂、藏经楼庄严肃穆,古朴宏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两相对峙的三檐式钟鼓楼,钟楼里悬有4500多公斤的铜铸大钟一口。观音大士像为青铜铸造,可称雕塑精品。护法神韦驮像,为清道光九年(1829年)第七代方丈本圆用青铜翻砂而成,工艺精细,童颜神态,体现了“童子相貌,将军威仪”的风度。还有一尊列为“空林八观之一”的缅甸玉佛,是院僧性鳞和尚于民国11年(1922年)历尽艰辛,步行募化到缅甸请回的。

  另外,院内还有大小300余尊佛像,无论是石刻、铜铁铸造,还是木雕泥塑,均具有文物艺术价值。 文殊院还珍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和佛经、文献上万册,如院僧先宗等3 人于每日清晨刺舌取血书写的“舌血经书”;明神宗的田妃绣的千佛袈裟;清杨遇春长女以自己头发绣制的水月观音。

  院内所藏唐僧玄奘顶骨尤为珍贵;1942年在南京发现3块唐僧顶骨,现1块留存南京,1块送西安,因成都是唐僧的受戒地,1块就送成都。

  游人还可在文殊院茶室品尝四川特有的盖碗茶,手捧茶船、茶碗、茶盖,耳听民间艺人的弹唱,尽情领略川西风情。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