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身心智慧>>正文内容

季羡林叮嘱温家宝 如何做到“内心和谐”?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季羡林先生对看望他的温家宝总理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内心和谐是实现其他和谐的前提。要做到内心和谐绝非易事。最要紧的,是通过修身养性、抑制贪欲、忘却自我三部曲来实现。

  人之所以要修身养性,是因为人生在世,要不断发生灵与肉的冲突,心灵的精神世界和身体的物质世界不断地发生矛盾。应该特别提倡通过修身养性解决肉体和精神的矛盾。人应该充分利用在世的短暂时间,注重精神的提高,真正做到内心和谐。这就要求把每个人的三个精神领域调节好,即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灵性精神要平衡,不可让它们有所偏废。人的三种精神的培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为此,对人要实施三种教育,即物质的教育、人文的教育和灵性的教育,三者缺一不可。

  抑制贪欲的关键是正确对待物质欲望。人活在世界上,需要衣食住行,一定的物质欲望的需求必须得到满足。不满足,人就无法生活。需要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初始原因,人类的第一个需要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但是,人类为了需要的满足,既可能激发积极性,创造出人生的辉煌,也可能走向纵欲和贪婪,毁掉自己的一生。应该怎样去对待需要、对待人的物质欲望?是无限制地去追求物质方面的高层次享受,使饮食男女的欲求得到高度满足,还是控制欲望或者禁绝欲望?人是不能灭欲的,灭欲就等于不让人有物质追求,使人无法生活。选择抑制贪欲的态度是合适的,因为“抑制贪欲”这4个字是一切值得称颂的人类品质的根基,体现出人类所有灵性特征的坚实基础。这4个字是一切行为的平衡之轮,是使人类所有美德保持平衡的手段。

  忘却自我要达到的目标,是使灵魂与肉体达到一种极为和谐的状态,一种特殊状态,精神、肉体都极端喜悦,仿佛忘却自我,也忘记周遭世界的一切。按照《庄子·人间世》提出的“心斋”说法,忘我必须在内心斋戒,使心志高度集中,摒除一切杂念,用心灵去体认。因为人“最大的监狱是自我之狱”,从自我之监狱中释放出来时,才是真正的自由。“一个人除非喜悦地接受了兴衰荣辱的变化,不是简单地放任和逃避,而是喜悦地服从,否则无法获得这一自由”。所以摒弃自我与所有世俗的一切,抛弃所有牵累的财物,洗尽自我和情欲,修出超然脱俗的胸怀,这个世界才会彻底改头换面。

  通过这三部曲,调整人内心的平衡,做到心平气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变不惊,不喜不惧。以此心态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自然会容易达致和谐。

季羡林为山东大学教授、研究所副所长,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还能阅读法语、俄语书籍。他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