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京腔京韵 看老北京城里的车事儿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5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摩的”

时下人们的生活好了,闲暇时光都愿意出来走走、看看。到外地您就坐火车,或乘飞机;在咱北京城逛呢,除了公交车、地铁、小汽车和自行车,还有那三轮车。

说起三轮车,人们都不陌生。这车因有三个轮子而得名,但要细分这车有两种:一种是拉人用的,这车的后面装有座位,这座位比较讲究,在座位的四周装有围档,围档上面又装遮阳棚。遮阳棚的颜色很鲜艳,人坐在里面颇感舒服。另一种是拉货用的,在车的后面是一块大平板,人称“平板车”。

无论是拉人的,还是拉货的,这三轮车在咱北京城的历史可长了。著名作家老舍写的“骆驼祥子”,生动描写了一群拉车人的众生相。不过那里的车还是两轮的,拉车人用两个胳膊拉着车跑。后来发展成3个轮子,拉车人可以坐在座子上蹬车了。

拉车人对车十分爱护,每天早晨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擦车。先用掸子将车掸干净,然后再用抹布擦一遍。擦过的车,整洁,舒适,让人一看就想坐坐。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三轮车可是咱北京城的主要交通工具。人们到哪儿去都愿意坐它,因为这三轮车进出胡同方便。您要是走亲戚,它能一直能拉到您要去的家门口。再说了,坐上这三轮车,还能观赏一下市容,看看风景。夏天的时候,人坐在上面还很凉爽,小风吹过,惬意得很。

眼下交通工具很发达,但这三轮车还是大有用途。比如现在搞的“胡同游”就离不开它,在什刹海一带经常能看见这三轮车拉着客人结队而行。车,统一配置;拉车人统一着装,一水儿橘黄色的马甲披挂在身。车过铃响,俨然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再看那拉车人,不光是拉拉车,还承担起讲解员的任务。客人坐在车后面,他在前面一边蹬车,一边述说着北京城的各种故事。主客之间,有问有答,有说有笑,一路下来,客人们很满意。

除了这三轮车,现在京城又兴起“摩的”。什么是“摩的”?所谓“摩的”,就是用三轮摩托改装而成的一种车。要说这北京人还真能琢磨,愣是把那露天行驶的摩托车改装成带棚带门的舒适小车。可能不少人都看见过这种车,在座位前后整体装上一副不锈钢的支架,然后用帆布包起,左右还开了两个小窗户。驾驶室左右也是有门,上下很方便。前面的挡风玻璃用的是玻璃钢的,宽敞明亮,还很耐用。

现在不少人家都有这种车,拉老人上街转转,到商场,去医院,或者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人们都喜欢用它。这小车开起来有点速度,您想啊,这是摩托改造而成的,能不快吗!有些老人也喜欢上它,时不时开上到处兜兜风,挺有意思!

人是社会的人,除了吃饭睡觉休息、避风雨躲严寒,不可能总是呆在屋子里,总是要到外面走走、看看。而这北京城可看可转的地方又多,人们更愿意出来了。诚如此,交通工具的问题就提到日程上来。门将出,怎么走?这是必须要考虑好的一个问题。从北京城来说,路有多种,既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也有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既有东长安街那样宽的马路,也有1米多宽的胡同。应对此种情况,那么车也有多种,这各种不同的车,能应对各种不同的路况。汽车可在大马路驰骋,三轮车、自行车能在小胡同里穿行。各有各的用途,不可偏废。

京城的各种车,国人喜欢,外国朋友也喜欢。一些驻华使馆的官员及夫人、专家和留学生,对三轮车、自行车格外青睐。假日里他们或坐上三轮车,或骑上自行车,在京城里随意逛来逛去。独具特色的四季气候、热闹非凡的街景、充满人情味的北京人……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