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熊华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

这个世界真的有各种分别吗?我们在路上走得久了,就把走过的地方叫路,那么把它叫一条河行不行?叫海洋行不行呢?一切名相都不过人心中的分别而已。几十层的高楼,叫它是火柴盒也是可以的,不信你到九万里高空去看,那几十层的高楼不仅是火柴盒,而且是个小火柴盒。当你站在太空中看地球,你会发现,你过去的分别都没有了。如果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世界又会如何呢?前面我设想过,一只水杯也可能就是一个宇宙,每一个凹下去的肉眼看都看不见的小坑就是一个国家,那上面也有生灵,谁能说它们没有分别?它们的分别在我们看来是不是很可笑?而我们的分别呢,换一个角度看,我们的分别又是什么呢?难道就不可笑吗?

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世人说,一个东西为什么是这样?是这样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为什么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就不是那样的。世人认为万物都有它们固有的对与错,是与否。其实,对与错,是与非都是我们内心的感知而已。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但站在“道”的视角看事物,没有什么东西不好,也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一颗种子是不是很小呀,我说它就是一个世界,你信不信?你想一想,一颗种子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植物所生?那么植物靠什么生存?是不是要有阳光、水分、温度、氧气?而这些东西是不是又构成了天地?天地乃阴阳所合,阴阳又因“道”而成。说到底,只有一个“一”,哪里还有“二”呢?

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

所以,小草和大树,丑女与西施,以及世间各类稀奇古怪的事情说到底是没有差异的,最后归于道体,都是一个东西。

宋代有两个大儒兄弟,哥哥叫程明道,弟弟叫程伊川。有一天两人到朋友家饮酒,弟弟程伊川见席上竟然有妓女相伴,于是不兴而走。哥哥程明道则尽兴而归。第二天,弟弟到哥哥家中,怒气还未消退。程明道说,昨天座中有妓,而我心中无妓。今日座中无妓,而你心中却有妓。这是为何?弟弟听后,自叹不如。得道之人,虽置身凡世,虽举止与他人无异,但心无挂碍,没有分别,不执一相的。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

庄子说,一个东西从道体中分离,就意味着成了一个个体。那个东西成了一个个体的同时,也意味着死亡。一堆土做成了花瓶,土死了,花瓶生了;一个花瓶被打碎了,花瓶死了,而碎片却生了。从这个角度说:

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所有万物是没有成与毁,生与死的,最后都是回归大道的。成与毁,生与死都是短暂的过程,成的同时意味着毁,毁的同时就意味着再成;生就意味着死,死就意味着再生。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

只有得道的人才会知道万物归一的道理。所以,不再分别,把自己置于“不探求”、“不执着”的境地。因为,人们探求、执着的都是假象。“不探求”、“不执着”才是真正地大用。能做到这样,就叫做通达。通达了,就算接近“道”了。

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如果我们得道了,我们是不是清楚呢?其实,你如果清楚自己得道了,那是假得道。真的得道了,是连“道”为何物都不知的。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说。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如果你整天劳心伤神地去寻“道”,那说明你还没有得“道”,你还没有树立起“万物齐一”的观念,这就叫“朝三”,也就是还有分别心。什么叫“朝三”呢?庄子举了个例子。有一天,饲养猴子的老人给那些猴子喂东西时就说了:过去是早晨喂你们四个橡子,晚上喂你们三个橡子。今天我在早晨给你们三个,而晚上给你们四个,怎么样?那些猴子一听,全都发了脾气,很不高兴地说:这样不行,这样不行。我们要闹事,我们要造反。养猴子的老人一看,不对劲呀,就说:好了,好了,别闹了,还是早晨喂你们四个橡子,晚上喂你们三个橡子吧。猴子们一听,都非常高兴,个个眉开眼笑。猴子得到的橡子是个什么情况呢?一样多。那么它们为什么一会儿怒,一会儿又喜呢?是因为追求名相上的分别,不懂“万物齐一”的道理。最初读庄子的这段文字,就笑猴子的无知,但现在笑不出来了,因为,我发现自己也不比猴子高明,甚至还不如猴子呢。

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所以,圣人眼里没有是非,他们把自己置身于道体之中,那里一片混沌,没有争斗,没有大小。如果把那种状态起个名字,就叫“两行”吧。为什么不叫“一行”呢?因为入道之前,心中还是有对立的。入道之后,才能合而归一。

“两行”还是名相,不过是说明一种境界而已,对于得道人来说,谁又会在乎是“一行”还是“两行”呢?

相关链接:

语言是个大骗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