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对大香林建弥勒净土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9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能成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对大香林建弥勒净土的思考

  李能成

  不久前,应会稽山弥勒文化研究会(筹)的邀请,参加即将在绍兴大香林风景区召开的关于会稽山弥勒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座谈会。虽然笔者曾从事过宗教工作,对绍兴的佛教文化也有所了解,但对这个学术研讨会的主题还一度惘然,因为在笔者熟悉的绍兴佛教文化历史中,弥勒信仰没有占据过十分重要的位置。隋唐以来的佛教八大宗派中,与弥勒信仰有着密切联系的唯识宗没有传入过绍兴,与弥勒信仰有一定联系的净土宗,在绍兴虽然有肥沃的土壤,但自东晋以来,这种净土信仰也以弥陀信仰为主。如果一定要找弥勒信仰的历史依据,那就是绍兴境内在南朝至隋唐时期3尊石刻弥勒(新昌大佛、柯岩石佛和羊山石佛)像,表明境内曾经有过的弥勒信仰,除此之外,在绍兴的地方志书中有关佛教史料很难有明确的弥勒信仰资料。但笔者以为这不并妨碍在大香林建弥勒净土的要求。事实上,大香林建弥勒净土不仅延续了会稽山佛教历史文化,同时也是会稽山佛教文化的创新发展。

  一、会稽山佛教文化会稽山,华夏四大镇之一,《周礼·大司乐》中有云:“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郑玄注:“四镇,山之重大者,为扬州之会稽(即南镇)、青州之沂山(在今山东,即东镇),幽州之医无间(在今辽宁,即北镇),冀州之霍山(在今山西,即中镇)”。会稽,古属扬州之域。会稽山不仅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绍兴佛教文化重要发祥地,具有浓厚宗教文化积淀。佛教传入绍兴是在东汉末年,慧皎的《高僧传》记载了安息国高僧安世高云游的史事,虽然当年安世高一入会稽就被相打者击中头部,应时陨命,这些史事记载虽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安世高去世的半个多世纪后,会稽境内却出现了寺院一正德院,创立时间在三国吴赤乌二年(239),这比吴首都建康的创建的建业寺时间还早。正德院的建造虽已经没有直接的实物证明,但当时三界地区已有佛教传播,却是有佐证的实物资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上虞、嵘县境内出土三国时的谷仓罐中有堆贴的胡僧形象,如上虞县江山乡南穴村一座吴墓中发掘出土的青瓷谷仓上,“腹部等距贴附四只铺首衔环和佛像”,其中佛像有10尊。而在嵘县大塘岭吴墓发掘的青瓷三足蹲(M95,11)腹部,可辨认出坐佛像3尊,墓中尚有“永安六年(263)的砖铭。”尽管出土地点不同,堆贴方式各异,但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事实,即信佛己经成为当时会稽山周围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而且深入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丧葬习俗之中。到了东晋南朝时期,佛教在会稽地区很迅速地发展起来,并在境内形成了两个传播中心,其中一个传播就在会稽山周围,当时建有嘉祥寺、云门寺、法华寺、灵嘉寺以及郡城的宝林寺、灵宝寺等,许多从北方来的高僧相继驻锡这些寺院中。东晋时期的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代表人物除道安外都在会稽境内活动,使得会稽地区一时成为江南佛学中心,特别是即色宗代表人物支遁、幻化宗代表人物竺道壹往来于会稽山弘传般若学思想。南朝时期,会稽境内出现了涅槃学、毗昙学、成实学等学派,并出现了首部《高僧传》。隋唐时期,高僧吉藏在境内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三论宗,而天台宗的创立与发展也与会稽有着密切的关系。之后,佛教的其他宗派也相继在境内传播。一直至五代,会稽(越州)是江南的重要佛教传播地。五代以后至清末,随着临安(杭州)政治地位的提高和明州(宁波)经济地位的提高,绍兴佛教传播的地位逐渐被杭州、明州所代替,境内的佛教逐渐衰落。虽然在明末清初,曹洞宗、临济宗在会稽山的显圣寺、平阳寺曾一度中兴,但就总体而言,绍兴的佛教地位已无法与杭州、明州抗衡。不过已经过一千余年传播的佛教在绍兴有着深厚的土壤,它在大多数绍兴百姓的生产生活中打上了浓厚的烙印。?二、弥勒净土思想弥勒人间净土的思想,本于《阿含经》,起初是包含两方面的。但后来的佛弟子,似乎特别重视上生兜率天净土,而忽略了实现弥勒下生的人间挣土。佛教原始的净土特质,被忽略了,这才偏重于发展为天国的净士,他方的净土。所以《佛法概论》说:净土在他方、天国,还不如说在此人间的好。总之、弥勒净土的第一义,为祈求弥勒早生人间,即要求人间净土的早日实现。至于发愿上生兜率,也还是为了与弥勒同来人间,重心仍在人间的净土。弥勒菩萨,当来一下生成佛,这是佛法中所共认的。弥勒是梵文,译成汉语为“慈”。弥勒以慈心利他为出发点,所以以慈为姓。一般学佛人,都知道弥勒菩萨住兜率天,有兜率净土;而不知弥勒的净土,实在人间。弥勒,在未成佛前,居兜率天,这是天国的净化。《佛说观弥勒菩萨L生兜率陀天经》,就是说明这个的。求生兜率净土,目的在亲近弥勒,将来好随同弥勒一同来净化的人间,以达到善根的成熟与解脱;不是因为兜率天如何快活。弥勒的净土思想,起初是着重于实现人间净土,而不是天上的。这如《弥勒下生经》所说。《弥勒下生经》,中国曾有五次翻译。在这部经中讲到,弥勒下生的时候,有轮王治世。弥勒在龙华树下成佛,三会说法,教化众生。人间净土的实现,身心净化的实现;这真俗、依正的双重净化,同时完成。佛弟子都祝愿弥勒菩萨,早来人间,就因为这是人间净土实现的时代。弥勒净土思想在绍兴早期的佛教传播过程应该也有流传,笔者在前文虽说弥勒信仰在绍兴佛教历史文化未占据过重要位置,但这并不是说,绍兴自古就没有过弥勒信仰。且不说前面已经提到境内的三尊石刻大佛像均为弥勒。实际上弥勒信仰是伴随着佛教传入的。东汉所译的大乘般若类经典《道行般若经》、两晋时期陆续译出的《放光般若经》、《摩诃般若经》、《维摩经》等,这些佛经中都有弥勒信仰的内容。而这些佛经在东晋南朝时期都在会稽境内流传,特别在般若学六家七宗的传播过程中,如即色宗的代表人物支遁尤爱好《道行般若经》、本无异宗的代表人物竺道潜及弟子心无宗的代表人物竺法蕴都善《放光般若经》等,他们在探讨般若学时不可能不谈及弥勒信仰,虽然在他们的传记中未提及。然而在两晋南朝时期,由于朝代更替之快,战争频繁,人间的痛苦似乎远远超过佛教徒追求的“人间净土”,所以他们更追求的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后世逐渐转为弥陀净土信仰的原因。当然弥勒净土是佛教一直追求的理想。?三、建大香林弥勒净土是会稽山佛教文化与弥勒净土思想的有机结合从会稽境内佛教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历史看,绍兴对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不乏有创新发展的精神,从最初的接受佛教传入,到东晋南朝时期各学派师说的传播,至隋唐时期三论宗的创立,都体现了创新发展佛教学说的精神。即使到了宋代以后,佛教宗派中禅净合一的思想也包含了绍兴境内高僧的智慧,宋代高僧义怀在天衣寺(又名法华寺)提出和实践禅净合一的思想等等。事实上,中国佛教也是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的,它继承了印度原始佛教的许多教义,但也增加了更多的中国因素,从而成为了中国化佛教。当今社会,追求人间净土,不仅活跃于佛门弟子的心中,也是人类的共同要求。当一些国家和地区经常发生逐步战争的时候,许多战争又因宗教或民族引起,人们在关注着宗教,关注着宗教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人们十分珍惜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是追求整个社会的和谐,这也是佛教所描绘的人间净土。事实上,也只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下,宗教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佛教关心社会,佛教关心人的需求,建设人间净土,这正是佛教与社会相适应的前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