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台湾佛教>>正文内容

台湾佛教教育问题探讨(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行禅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台湾佛教教育问题探讨(二)

  作者:行禅法师

  来源:马来西亚佛教总会网

  (续前)

  四、吸收大专学生将来从事佛教事业发展

  使佛学社在大专院校扎根。从大专院校中吸收同学从事佛教文化参与学习,仿基督教团契般为日后佛教人才做种子培育,使其将来能从事各种社会慈善及佛教教育人才文化事业。台湾佛教教育环境正处于春秋战国时代,各佛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不下二十所,但各学院在人事制度的稳定及教务(训导)辅导工作专业化上都有待加强,针对当前各佛学院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下列几项途径中寻找解决方案。

  (一)健全的佛学院应建立稳定的人事制度。亦即减少人员流动率,才能使佛学院在稳健中发展。建立良好的组织制度,使从事教务(训导)辅导人员及授课老师均能安定,是人事制度建立的首要工作。目前佛学院学员人数均属小规模,除了圆光、佛光山二所佛学院学员人数超过百人外,其余均是十几人及数十人不等。以少量的学生做初、中、高级分级授课,其教育资源重叠投资,将影响教学品质,且其学习成效如何,应当给予适当的评估(评鉴),以免造成各种有限人力、物力上的重复浪费。

  (二)在教务及辅导(训导)工作上应用现代教育理论。从事佛教教育者应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以应用于佛教教育体系内,改良教学品质。如系统化课程安排、教材编辑、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等。

  (三)学院事务应与寺院独立运作;学员与住众(常住)分开管理。佛学院常依附于寺院,但寺院和学院在事务上毕竟有很大差异。寺院可能是一个观光区,或是宗教信仰活动的道场。可是佛学院并不是观光区,且其对于宗教活动可能做某些选择性的学习。故在学院行政事务或人事管理上应和寺院分开独立运作。学员与住众生活应分开管理,如此学院在体制上才可能建立专业化,达到学院的教育目标。

  (四)学院体制的建立应奠基在组织的专业分工原则上。逐步地让学院体制制度化,摆脱人为因素的干预及人息政亡缺点。在专业分工的现代社会中,任何事务要做得好,须靠组织分工合作。使人力、物力各方面资源达到最大功效。故建立学院的人事行政、教务辅导(训导)体系及总务(庶务)行政系统使彼此分工合作,以使组织功能发挥。

  (五)建立学院声誉,培养完美僧格。佛教教育和世学的社会教育或是技术职业教育其主要差异在于除了慧学(佛理)学习外,更重视学员人格的薰习。如何从生活教育中以"戒"为师,是从事佛教教育者所应体认的。所谓言教及身教对于学员人格的薰习影响是很重要的。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学员道心更是从事辅导(训导)工作者努力方向。例如一所禅宗专修学院,他如何使学院环境蕴育出学员具有禅师威仪及风格而净土法门的专修学院应能培养老实念佛风貌,这是各佛学院应自行建立的。

  (六)建立学院优良传统的学风特色。譬如学院是以学术文化为导向呢?还是以专宗修持为主?这对学风塑造是非常重要的。一所普通大学可能以工学技术见长或以人文社会或是著名的医学系为其特色。相同的,一所佛学院他想扮演多功能的学风角色,诚属不易。更何况在有限的人力及物力资源上,如何达到教育目标的完成,则具有特色的学院学风必须确立。亦即教育目标应明确落实。目前各佛学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佛法专宗研究为主的学院。譬如一所禅宗或净土法门的专修学院,应当在其日常生活中对学员的个别修持提供更多辅导。而以佛学教理研究为主的学院,则应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如丰富的图书馆藏书、研究室提供等,给学员良好的学习环境。后者如日本佛教大学,美国各大学佛学系全组均可供参考。

  (七)人间大乘佛法的弘扬。生活在科学文明发达的今日,人性(理性)论的抬头,使佛法的人性(觉)教理,愈来愈跟社会的进步互相辉映。以往佛教者神奇论的宗教信仰传播应转为大乘人间佛国的建立。佛学院必须配合时代要求培育出关心社会及服务大众的现代弘法人才。使学员毕(结)业后,能从事于各项社会慈善事业或佛教文化及道德教化行列。进而建立大乘人间净土。跳越单一宗教信仰活动层次,使佛法能对现代人生活品质的提高产生其积极影响,并从佛法多闻薰习中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哲学智慧。

  (八)多元化的人才培育。依学员专长性向辅以相关知识训练,使其将来能从事于社会慈善、佛教文化教育或带领宗教信仰活动。所以佛学院对学员专长的培育,未来将朝着多元化的人才培育目标迈进。

  (九)有系统地(短、中、长期计划)培养僧才,达到专才专用。如何辅导学员毕(结)业后能踏入相关的就业市场,从事佛教的专业工作(佛教文化教育、社会慈善及宗教活动等),这将对能否吸引大批有志青年进入学院学习有很密切的关系。例如管理寺院的住持资格,必须接受何种程度培育训练,担任佛教会的理(监)事或是佛教团体领导人应具备何种专业资格,这是教内所必须建立的体制。如天主教或基督教团体可供参考学习。

  在上述观念中我们发现佛教教育要办得好,应当应用现代各种教育学习研究成果来辅助学院教育的推动。譬如教育心理学、教育行政、教学方法、课程编辑理论、教育训导原理等,以建立佛教的教育理念及其共识。这要靠教育专家及有心从事佛教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参与。

  未来佛学院如何在人才分级培育中,大家分工合作,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中,把初级(高中)、高级(大学)及研究所的授课内容明显区分,以提升教育品质并突破各自为政的缺点,是大家要共同努力的。各学院在师资的稳定上,如何提供佛学教师(教务)合理的待遇及研究环境,这都将和学院的发展息息相关。展望未来的佛教教育者,我们都将面临并克服下列的挑战课题:

  1、传统佛教与现代化社会生活相结合的问题。如何一方面能够承续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能够跟着时代进步及社会结构变迁,开创适合现代人学习的佛法,是各佛学院在拟定教育目标所将面临的问题。

  2、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价值观,佛教在弘法时应做怎样的诠释。

  3、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相互冲击下,佛教本身的调适问题。

  4、中国传统农业社会蜕变为工业社会时,中国佛教应如何调适,例如丛林禅宗的环境已渐消失。

  5、促进国际佛教文化的交流,提供外国人学习中国佛教。如何把具有中国佛教特色的禅宗,天台宗及华严宗等宗派,提供给外国人学习。是我们后学者应自我努力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