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台湾佛教>>正文内容

台湾的佛教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何绵山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台湾的佛教文化研究
  何绵山
  台湾佛教研究近些年出现兴盛局面,成果众多,涉及面广,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一、发表了大量的论文
  1977-1999年底,台湾各刊物发表的佛教论文约6700余篇,具体为佛教总论314篇,佛教教理705篇,佛教经典与文献955篇,佛教历史1320篇,佛教学说,宗派1914篇,寺院与礼仪220篇,佛教文化,艺术1353篇,佛教文教事业152篇。从数字中可看出,台湾研究佛教学说宗派的最多,研究佛教历史和佛教文化艺术其次,再次为研究佛教教理。从这些论文,可看出台湾研究佛教已出现许多新气象:
  1.从传统的弘法性研究转为新型学术性研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的佛学研究,大多还是以弘法为目的,停留在对佛教经典的阐说和陈述,随意性研究者因缺乏严格的学术训练而使论文缺乏规范。进入八九十年代之后,随着不少佛学院的崛起和大批资金的注入,研究者受到系统的训练,也无需因食宿资金而恼烦,因此论文逐趋精深和规范。
  2.随着研究资源日趋丰富而使研究领域逐渐扩大。过去台湾佛教可供直接研究的资源有限,缺乏佛教遗址、写卷、古佚文献,且佛教长期由“中佛会”控制,生存空间有限,因此研究领域窄小。台湾解严后,许多研究者到祖国大陆考察佛教文物,查找文献资料,且佛教发展迅猛,各种道场崛起,也在客观上提供了可供研究的丰富资源。
  3.随着大批从欧、美、日返台留学人员的介入,台湾佛教研究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研究方法,并有学者不仅能直接阅读外文的学术佳作,还能利用所掌握的梵文、巴利文、藏文进行研究,这些使台湾佛教研究在方法论上受欧、美、日影,向,大大拓展了研究视野,进一步掘深了研究的深度。
  4.各种网络、资讯文献数位资料库等现代研究条件不断具备完善,使台湾佛教研究者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通过精确检索,提高了论文的质量。受蒋经国学术基金会和中华佛学研究所赞助的正在建构中的“台湾佛教文献数位资料库”,将从明郑时期的台湾佛教资料收集、编整,并将日据时代资料的整编、翻译,至当代佛教文献汇编,并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将这些文献资料数位化,并将其置于网际网路上,以提供学术界参考。这类资料库的增多,必将给台湾佛教研究带来巨大的福音。
  二、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研究者
  台湾研究佛教者不好界定,只能提供一个大概数据,如以研究佛教而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者约千余人,发表过佛教论文者逾4000人,但真正专业从事佛教研究的,不会超过百人。现仅将各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择其20人介绍如下。
  江灿腾,现为光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台湾近现代佛教史,有这方面著作14种,仅1977~1999年就发表论文53篇。其代表作如《台湾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全书40余万字,全面并分门别类地探讨了台湾省近百年来有关佛教史方面的各种专书、论文和调查报告,围绕教团史;宗教政策、佛艺创新、教势发展、经营策略以及思想变革和学术争辩等,都作了开创性的翔实研究。 《台湾当代佛教》以流利、简明和新颖的笔法,剖析了台湾佛教道场崛起的背景、经营手法、事业的社会诉求、接班问题、所面临的发展困境等。江灿腾其他佛学著作还如: 《人间净土的追寻一—中国近世佛教思想研究》、 《现代中国佛教思想论集》、 《晚明佛教丛林改革与佛学争辩之研究》、《台湾佛教与现代社会》、 《台湾佛教文化的新动向》、 《20世纪台湾佛教的转型与发展》、《殖民统治与宗教同化的困境——日据时期台湾新佛教运动的顿挫与转型》。
  蓝吉富,现为台湾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宗教所副教授,主要研究台湾当代佛教、佛教史料学、佛教型态学、佛教工具书等。1977-1999年发表论文12篇,其《佛教史料学》将各种常见的大藏经作实用性的分析,然后分别论述印度、中国等佛教文献的内容及特质,最后以实例说明佛典翻译、版本、伪经与遗迹等在佛教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其《听雨僧庐佛学杂集》为作者30年来所写的有关佛教文章的结集,共分为专题、佛典、人物、序跋、随笔小品等五个部分,其中对台湾佛教的系列思考论文,具有作者独到见解;其中论述佛教文化型态的形成及其发展,更具独特视野。其著作还如: 《隋代佛教史述论》、 《二十世纪的中日佛教》、 《中国佛教史述论》、《提婆达多》等,主编辞典如《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十册)、 《印顺、吕澂佛学辞典》(三册)。
  阚正宗,现为《菩提长青》杂志负责人,主要研究台湾佛教人物、台湾佛教史、台湾佛寺文化,其{台湾高僧》对台湾著名法师的生平作了研究,史料翔实,考辩细致。 《台湾佛教一百年》评析介绍了近百年来在台湾有重大影响力的佛教宗派,对于一些名不见经传常不为人所注意的宗派,作者都予以一一评介。 《战后台湾佛教》为一部研究台湾当代佛教史的力著,全书气势宏伟,资料翔实、新见迭出,是了解台湾佛教不可不读的著作。此书最大的特点是将田野调查和史迹资料相结合,态度平实,不带个人偏见,视野开阔,成功地架构出台湾整个宗教的生态变化,客观地呈现当时佛教核心人物对佛教处境的评估与反应。作者还著有《台湾佛寺导游》系列丛书、 《台湾佛寺的信仰与文化》,译有《凝视死亡之心》等书。
  万金川,现为南华管理学院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佛教中观思想,擅长梵、汉、藏、巴等佛教经典语文,1971-1999年发表佛学论文20余篇,出版的代表作如《中观思想讲录》,为近些年台湾研究中观最有影响的著作主一,作者以文献学方法,利用通晓梵、藏语言优势,从各种译本中来探求中观的真谛,且视野开阔,涉及了欧美的有关文章,全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杨惠南,现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佛教哲学思想,以哲学思辨入佛学法海,仅1977~1999年就发表研究佛教哲学论文72篇,代表作有《从”法性无解”到“性恶”》、 《看话禅和南主战派之间的交涉》等。已出版的著作有《六祖坛经——佛学的革新》、 《佛教思想新论》、《龙树与中观哲学》、 《当代学人谈佛学》、《佛教思想史论》、 《禅史与禅思》。
  吴永猛,现为台湾空中大学教授,主要研究佛教经济、佛教艺术、台湾当代佛教,仅1979~1999年就发表佛教论文26篇,代表作如《坛经与六祖禅画》、 《当今台湾佛教募款方式之探讨》、 《台湾寺庙募款与现代社会的互动关系》、 《{阿含经)的印度经济》。
  李志夫,现为中华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曾留学印度,为台湾学术界少数研究印度宗教学者之一,主要研究印度思想文化史、天台学、唯识学,仅1977-1999年就发表论文27篇,代表作如《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玄奘大师在印度境内游学与善才童子参与有关地理、路线及其意义之探讨》、{佛教中国化过程之研究》、 《智者之圆教教义及其形成之探讨》,著有《印度哲学导论》、 《印度当代哲学》、 《楞严校译》、《中印佛学比较研究》、 《法华玄义研究》、{摩诃止观研究》等。
  周伯戡,现为台湾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佛教理论、佛典翻译、电子佛典。1977~1999年发表佛教论文17篇,代表作如《库车所出{大智度论)写本残卷之研究——兼论鸠摩罗什之翻译》、《{大智度论)略译初探》、 《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的理论基础》。
  林保尧,现为“国立艺术学院”传统艺术研究所暨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佛教艺术,仅1977~1999年就发表各类有关佛教文章99篇,代表作如《弗利尔美术馆藏北周石造交脚弥勒菩萨七尊像略考——光背僧伽梨线刻素画图相试析之二》、 《东魏武定元年铭石造释迦五尊立像略考——造像题名与像主尊像构成体式及其图式试析》、 《东魏武定元年铭石造释迦五尊立像略考——造像记文的造像主与造像对象试析》。
  李玉珉,现为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员,主要研究佛教艺术,1977~1999年发表佛教艺术文章20余篇,代表作为《敦煌初唐的弥勒经变》、 《黑水城出土西夏弥勒画初探》、 {从敦煌壁画看中国佛教的发展》。
  曹仕邦,现为中华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佛教戒律在华蜕变史、中国佛教史、佛教典籍,1977~1999年发表佛教论文60余篇,代表作如《中国古代佛教寺院的顺俗政策》、《浅论中国求法僧俗出国前、后学习域外语文的机缘》、《中国佛教的译场组织与沙门的外学修养——大乘佛教基于东亚的两大要素》。著有《中国佛教译经史论集》、 《中国沙门外学的研究:汉末至五代》、《中国佛教史学:东亚至五代》。
  陈英善,现为中华佛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天台学、华严学,1977~1999年发表论文31篇,代表作如《(观音玄义)性恶问题之探讨》、《慧思与智者心意识说之探讨》、《慧思的禅思与首楞严三昧》、《天台智者的戒体论与{菩萨戒义疏)》。著有《天台性具思想》、《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华严无尽法界缘起论》等书。
  陈清香,现为“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佛教艺术和建筑,1977-1999年发表论文48篇,代表作如《达摩事迹与达摩图像》、 《大溪斋明寺的传承宗风》、《妙禅佛寺的建筑艺术——日据时代的台湾佛寺风格探讨L
  黄运喜,现为玄奘大学宗教系副教授,主要研究佛教经典、佛教史、僧伽制度、佛教教育,1977-1999年曾发表论文26篇,代表作如《国法与戒律之间——唐代僧团律令分析》、《佛经概述》。
  熊琬,现为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佛教人物、佛学与理学,1977-1999年发表佛教论文25篇,代表作如《朱子理学与佛学》、 《宋代性理思想之渊源与佛学(禅学)》。
  释惠敏,现为“中华佛学研究所”副所长、 “国立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佛教哲学、戒律、禅定与教育,1977~1999年发表论文23篇,代表作如《月喻经的研究——以{瑜伽师地论)有关部分为主》、 《戒律与禅定》、 {汉传”受戒法”之考察》、 {“心净则净土净”之考察》。代表专著《戒律与禅法》,是其发表在各学术期刊的研究成果结集,系统深入地探讨了“合乎伦理的外在行为习惯” (戒律)与“调整内心情绪反应与思考模式” (禅法)之互动关系。
  释慧严,现为“中华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台湾佛教史,1977~1999年发表论文16篇,代表作如(中国禅宗在西藏》、{台湾佛教史前期》、《明末清初闽台佛教的互动》、《日本曹洞宗与台湾佛教僧侣的互动》、《从台闽日佛教的互动看尼僧在台湾的发展》、《西来庵事件前后台湾佛教的动向——以曹洞宗为中心》。
  杨郁文,现为“中华佛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阿含经、巴利佛典,代表作《以四部阿含经为主综论原始佛教之我与无我》、 《南、北传”十八爱行”之法说及义说》、{初期佛教“空之法说及义说”(上、下)》、《佛法的人间性及现实性》,著作有《阿含要略》、《{长阿含游行经)注解》、《由佛法透视缘起、我、无我、空著》、《佛教圣地随念经注解》、《生活中的呼吸禅:安那般那念》、《生活中的四念处:佛说念处经》等。
  蔡耀明,现为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佛教经典,代表作如《欧美学界大乘佛教起源地之探讨及其论评》、 《{大般若经,第二会)的严净、清净》、 《因材施教与教学上的人我分际——以{论语)、 {阿含经)禾口(大般若经)为根据L
  陈宗元,现为辅仁大学宗教学系讲师,主要研究佛教哲学思想,代表作如《陈那的三性思想——在(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圆集要义论)中的理解》、(护法在(成唯识论)的立场之研究》、《陈那唯识理论的初探——以{集量论,现量章)为中心》等。
  三、创办了一批高水平的纯学术刊物
  有代表性的如: (中华佛学学报》年刊,由“中华佛学研究所”主办发行,创办人释圣严,发行人李志夫,主编释惠敏,执行编辑洪金莲、赖姿蓉,为台湾佛教学术刊物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术刊物之一。其特点有四:1.编审力量强大,阵容可观,其编审委员会委员皆为世界顶级的学者。2.刊登论文面广质高。至13期,共发表论文304篇,其中印度佛教63篇,西藏佛教9篇,近现代佛教31篇。由上述可看出,印度佛教、中国佛教是研究重点,其中又侧重于哲学思想探讨。3,作者大多为研究佛教各领域的代表人物,如该所特聘研究人员、编委会成员等,其中大陆学者也占一定比例。4,以中文为主,兼发英文。
  《中华佛学研究》年刊,由”中华佛学研究所”主办发行,创办人释圣严、发行人李志夫,主编释惠敏,执行编辑常庆(郭丽娟)、赖姿蓉,编审委员基本为该所人员。此刊大多刊登青年佛学研究者的论文,如该所研究生毕业论文、该所研究生学期研究报告、该所奖助的各大学硕、博士论文、所外青年佛学研究者的论文。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年刊,由台湾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编辑委员会编辑,该刊采用主编轮流制,编委会委员为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古清美、萧丽华,哲学系教授林义正、杨惠南、释恒清,历史系副教授周伯戡, ”故宫博物院”书画处研究科科长李玉珉等。该刊物面向社会,主要刊登与佛学有关之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心理、教育等有关论文,学术性强,作者队伍基本为台湾各界佛学研究者。从1-7期看,共发表81篇文章,其中发表最多的为佛教哲学思想,其次为中国佛教史,再次如佛教艺术与文学等。
  《普门学报》双月刊,由星云法师创办,佛光山宗务委员会总发行,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发行,主编满果法师,编辑道圆、觉佑、妙斌等法师。发表内容有佛教学术论文、佛教著述书评、佛教学术动态、佛教书目文献、佛教文摘等。从第1-14期,发表的佛教学术论文有177篇(含后续篇),其中发表论文篇数的种类依次为:中国古代佛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佛教思想。
  (圆光佛学学报》年刊,发行人释如悟,执行编辑释性谦,圆光佛学研究所发行。该学报注重与日本的交流,发表了大量日本佛学论文,此外,以该研究所各研究室研究人员论文为主,也发表社会上自发来稿。
  (作者工作单位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