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律宗>>正文内容

持八戒斋一昼夜 中品中生今生成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见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持八戒斋一昼夜 中品中生今生成


——清定上师鉴定(侍者师1995年6月19日经手)


作者:见内


  《观无量寿佛经》中,第十五观云:“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华,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花乃敷。花即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
  《优婆塞戒经》八戒齐品云:“善男子,若能如是清净皈依,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
  是故普劝念佛居士,当受持八戒斋。以六斋日受持最宜。其戒受法,准诸经论,有说要当从人受。若有比丘、比丘尼知戒相者,感从受之。若无,准《随机羯磨浅释》、引《成论》、《智论》中都开自誓而受。自誓受者,当于早晨,天明后,至佛像前,收拾整洁,沐手焚香,礼佛已,当先忏悔言: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如此念三遍,拜三拜)长跪合掌,应如是受:
  我某甲(即法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夷)。(如是三说)
  我某甲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夷)竟。(如是三结)
  次授戒相言:
  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离花香璎珞香油涂身,离高胜床上坐及作倡伎乐故往观听,离非时食。我某甲一日一夜亦如是。(一说)受竟。应如是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一切有情众,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受毕。
  注:前五戒除不淫(指断一切淫,非但邪淫),杀、盗、妄、酒四戒,与三归五戒同。
  “饮酒”:南山律祖云:正文无此(指食荤及肉),即受净身,焉啖膻(shan)臭,理不可也。
  弘一律师云:今案吸烟,亦应例此,判为不可。
  “花香璎珞香油”:指有香味的化妆品,一切首饰、香皂、洗发香波、香牙膏等。
  “高胜”:即高广大床,高一尺六寸之上犯。广只容一人转侧。今双人床,席梦思床,雕刻、装饰金、银、珠宝之床,沙发等皆不宜用、坐、卧成犯。
  “倡伎乐”:倡指口出韵调,伎指奏乐人。乐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之八音,广指弹奏一切乐器,这些均指享乐而无教育意义之举。
  “非时”:是从日中(即中午)至次日天明前之间,不吃食物。除白水及因病服药。一切食物水果不得吃。律典云:以过中(午)不食名为斋。
  现俗人误为吃素就是吃斋。日中(午)的具体时间,每天各异。以通过北京的经线为基数,即东经117°邻近的地方,夏至日中11:45分;冬至日中12:15分;春季、秋季12点整。过此时间至次日天明以前属非时。经度(东经)每减少15°,日中就推迟一小时,每增加15°,日中的时间就提前1小时,成都市春秋雨季可推迟到12:45分,夏季日中12:30分,冬季1:00。其它地方可准此算出日中时间。
  所受八戒八戒斋一日夜内,慎勿违犯,若犯,应及时向受持不犯之人发露忏悔,忏悔即得清净。若当时没有可对面忏悔之人,日后遇到,要对之忏悔。忏悔有两种,一是破前四条根本重戒,要先对人发露忏悔已,再修取相忏。二是犯后四条戒,对一不犯之人忏悔。亦名对首忏。
  所言破前四根本戒者,指杀人,盗值5圆钱,淫欲(非梦淫,若梦中淫,醒来但责自心),未证言证(非一般妄语)。言取相忏者,专心拜忏,如大悲忏、千佛忏等,要以见好相为期。好相者,佛来摩顶或见光、见华,种种异像,便得灭罪,若无好相,不能灭罪。所言对首忏者,指杀天人、修罗、鬼神、畜生(非误杀,误杀不犯,但责自心)。偷盗若钱若物不满5圆钱,方便欲行淫而未行,手淫,小妄语(所谓知言不知,不见言见,非自称有证有悟以骗取名利也),贪杯饮酒乃至一滴入口(除因病服药酒),及八戒斋中后三条有所违犯,均用对首忏除罪。其忏法,是先对一人(无论他是在家、出家人,但不犯要忏之这条戒者)。若对出家人,应长跪合掌;若对俗人,但单腿跪而合掌,如是忏:大德存念,我优婆塞(夷)某甲(即法名),有故(称罪名或云饮酒等,随事称),犯下品可悔恶作罪及方便覆藏恶作罪不忆数,此所犯罪,我今于大德前,从清净来,并皆发露,不作覆藏,由发露已,便得安乐。(如是三说)
  (所对者问言):汝见罪否?
  (答):我见。
  (又问):将来诸戒能善护否?
  (答):能护。
  (所对者言):好。
  (答言):善。(忏毕)
  现念佛人多,往生者少,盖临终一念,难以把握,其原因很多,主要是乘急戒缓,或戒乘具缓等。
  △律云:持戒之人,寿终之时,风刀解身,心不怖畏,魔军远离,怨家债主不能得其方便。持一戒,福等虚空。
  △地持经云:三十二相无差别因,缘由戒所得,若不持戒,尚不得下贱人身,况复大人相报。
  △灵峰集要云:若不坚持禁戒,纵有禅定多智现前皆成魔业。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