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有情生命与“无”我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净 行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有情生命与“无”我 
  净 行
  (一)无“我”的众生
  善男子,关于“我”这个观念,世人持有很多不同的见解,但是他们却有-个共通的地方,就是人人都声称拥有一个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
  有人说:“色-那构成身体的物质就是‘我‘。你我间的分别,再没有比身体的个别差异,更能分别你我了。” 
  “没有了这色身,‘我’便不存在了,因此,色就是‘我”‘。
  又有些人说:“色是物质,没有感情和生命力,怎会是‘我’呢?色决不是‘我‘。”
  “受--感受--对外界刺激起爱恶反应的才是‘我’。‘我‘是指对外界所起的感受反应。”
  又有些人说:“受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太机械了,怎会是‘我’呢?”
  “想--思想--才是‘我‘。‘我’即是思想,没有想,‘我‘就不存在了。”
  又有些人说:“想有什么用呢?没有付诸实行的本领,便看不到有什么个体的存在,也看不到有什么‘我’了。”
  “因此,行--行为--才是‘我‘。‘我’是由行为做作所显现的,行为做作就是‘我‘。”
  又有些人说:“行不是我,因为若对外界一无所知,便没有任何行为可言了。”
  “识--对外界起认知了别作用的精神力才是‘我’。”
  “没有了心识的作用,就看不到东西,听不到声响,闻不到香臭,辨不到味道,失去了触觉,不能对外物作整体的认知了,因此,识才是真正的‘我‘。”
  又有些人说:“色、受、想、行、识这五个东西、都各蕴藏了独特的功能,是任何人都不能缺少的,因此,任何单独的一个都不是‘我’。‘我‘是这五蕴的总和。”
  “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和合,便构成那个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了。”
  善男子,以上的见解,都不是真理。
  为什么呢?
  善男子,色不是‘我‘,因为一切物质,都在生灭之中,方生便灭,方灭又生。物质既在不断的生灭变化之中,那么,究竟哪一个能称作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
  “我”呢?
  是灭了的一个,还是尚未生的一个呢?现在的一个却是不能执着的,因为它的存在刚成立,便瞬即灭亡了。那么,又怎样能从色--那物质上,找到一个“我”呢?
  善男子,受也不是我,因为,在快乐的感受、痛苦的感受和中性不苦不乐这三种感受之中,应该执着哪一个为“我”呢?
  凡人在感到快乐的时候,他不能同时感到痛苦,也不能同时有不苦不乐的感受,因为,它们是截然不同的感觉,在本质上是不能同时出现的。
  所有的感受都是短暂的,必将止息。那么,在感受消失之后,那个“我”是否也一同消逝了呢?
  感受是短暂的、有生灭的,因此,绝对不会是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
  善男子,同样的道理,想不是“我”,因为一切的思惟活动,一切意念,那是有生有灭、不能持久的。
  在每一天里,众生都有不可胜数的思想意念。
  哪一个念头、哪-个思想是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呢?若是想是“我”,那么,想灭了,“我”也消失了。
  善男子,同样的道理,行不是“我”,因为行为本身就是生灭。无论是善的行为,恶的行为,或是中性非善非恶的行为,都是短暂的,做作完了,便再不存在。
  如果行为是“我”,待做作完了,“我”便消失了。这样,又怎能从行为本身,找到一个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呢?
  善男子,识也不是“我”,因为对外物的认知了别,也是短暂的、有生灭的。若是识就是“我”,那么认知了别完之后,“我”不也是消失了吗?
  因此,在识里,并没有一个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
  那么,五蕴的总和是否构成“我”呢?
  善男子,若是五蕴的成员,无一持有一个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把它们聚在--起,也不能改变它们的本质,又哪里有“我”的踪影呢?
  因此,构成人的五蕴,实在并没有一个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的。
  那么,在哪里可以找到一个如是的“我”呢?
  善男子,众生是永远不可能在任何的世间心物里找到-个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的。
  众生所认作“我”的,只是一系列生灭不定、迁流不居、绝不永久的身心活动。
  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根本不存在于世间的任何心物里。
  (二)无“我”与生命的延续
  众生若没有-个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是谁去接受从前种下的因的果报?是谁去轮回生死、浮沉于六道之中,经历各种不同的际遇呢?
  善男子,凡夫看到有生死轮转、因能结果,便以为必定要有一个常住不变的“我”去接受果报和生死轮转。
  其实,生死轮转与果报的承受,是不需要一个常住不变的“我”的。
  譬如--个农夫把一颗芒果的种子,种在肥沃的泥土里,每天灌溉,适时施肥。数年后,种子已变成果实累累的芒果树。
  到那时,我们能否说,这芒果树只是一颗常住不变的芒果种子呢?
  善男子,把芒果树说成芒果核是荒谬的,因为芒果核早已发芽生根,长叶开花,结成果子,再不是种子,却是一株大树了。
  从前的种子不再存在了,现在的果树也不需要-个不变的种子才能够受持果树的形相与特质。
  相反地,种子若不变化、不坏灭、不失去它的特质形相,现在的果树决不能出现。那么,在种子里,哪里能找到一个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去接受新长
  果树的--切呢?
  若是种子有一个常住不变的“我”,它便永远都是种子,永不能成树了。
  善男子,譬如一只母鸡,产了卵,花了很多天的功夫,才把小鸡孵化了。
  数月后,小鸡长大了,成为一只强健的雄鸡。
  在那时,我们能否指着这公鸡说:“这是一只常住不变的鸡蛋呢?”
  把一只雄鸡视为一只鸡蛋是多么荒谬愚蠢的事情啊!
  从前的鸡蛋,再不存在了。它已蜕变为一只雄鸡,再没有鸡蛋的形相和特质了。
  相反的,若是鸡蛋不起变化、不改变它的形相特质,雄鸡的成长便没有可能了。
  那么,在鸡蛋里,又哪里可以找到一个常住不变的“我”呢?
  善男子,同样的道理,人从母亲受精的卵子开始,以至出生、成长、死亡、再生,皆是一系列迁流不居、不断生灭的物质与精神活动,并没有一个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处于其中。
  后一物从前一物而生,后一念从前一念而生,并不需要一个不变的“我”去接受。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生命的延续,其实不需要常住不变的一个“我”,也没有一个常住不变的“我”能去接受轮转与果报。
  (三)圣者肉身瓦解后的存在形态
  善男子,舍弃真实的智慧,而相信真有一个“我”,实实在在存在于现世的众生,都有一项假设,说这“我”的生命必会有-天永久地幻灭了。
  或者,相反地会说,这“我”的生命是永远不会幻灭,却会永远保持现有的形态。
  若假定它不会幻灭的话,他便会堕入“我”的生命是永存的邪见。
  若假定它会幻灭的话,他则堕入“我”的生命会绝灭的邪见。
  善男子,天上和人间的众生,大多受这两种极端的邪见所支配,因而不能见到真理。
  为什么呢?
  因为,天上或人间的众生,若以生存为乐的,都执着有“我”,执着有“我”的永远存在,认定“我”的生命是永存的。
  告诉他们没有“我”的存在,便是破坏了他们的幻想与希望,是他们不表同意、不愿接受的。
  这样,“我”的永恒生命,便成为他们的累赘和-切苦恼的来源,使他们得不到解脱了。
  相反地,有些众生,却耻于生存,厌于生存,为生存而感到烦恼。于是,他们欢迎绝灭的思想,不愿见到有永恒的“我”,希望有一天,在肉体瓦解后,便永远不再存在,再没有生命,再不要受生存的苦恼烦扰。
  他们同是执着有-个“我”去受苦,所以希望生命有绝灭的--天。因此,“我”的执着,同样是他们的负累和痛苦的来源,令他们不能得到解脱。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愚痴的众生,就认定梵行清净、不起业力、永离六道生死的圣者,必定是有一个不变的“我”去享受永久的涅槃快乐。
  或者,圣者是处于一个“我”已完全幻灭、无知无觉、没有生命的寂灭状态里。
  善男子,对生命有如是执着,对“我”的存在有如是执着的众生,是没法了解圣者解脱后的状态的。因为,圣者的存在,并不需依赖一个如是不变的“我”的。
  因此,以“我”的生命永恒或“我”的生命绝灭这些假设去测度圣者肉身瓦解后的状态,必定是颠倒与远离事实的了。
  善男子,圣者肉身死后的存在,既非永存,亦非永灭;既非“有我”,亦非“无我”。只有亲证涅槃境界的行者,才能真正明白。
  因此,在世间语文不足以描述圣者境界的情况下,一切的描述,皆是戏论,难见真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