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三无漏学中的戒无漏学
谈三无漏学中的戒无漏学
智 铭
三无漏学者,就是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其中“增上意学”,是修“意”入“定”,所以即是“增上定学”,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在这三无漏学中,“戒无漏学”居其首,最为佛陀所重视。
首先,要说明如何修三无漏学,在这三学之中,是有着连锁反应的关系存在着的,所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就可以充份说明三学问的连锁反应关系了。现在先说明如何修三学。
一、修增上戒学者,就是要明了“戒”的目的,是为去非、止恶、行善。一切的恶、不善法,都是由违犯了戒法而来。所以,唯有守戒,才能止非、去恶,唯有止非、去恶,才能成就其善业。
戒法非常绵密,因人而异:有在家戒法,有出家戒法,佛陀所重视的,仍是出家戒法。因出家比丘、比丘尼,是为僧宝,属三宝之一,是龙天众生师范,必须戒行清净庄严、威仪具足。
以比丘二百五十戒中,无一不是善法律。其中有重戒也有细微戒,犯重戒者,一定获大恶业。一般的行者,对重戒多不敢违犯。但于细微戒,则或多忽略,而犯细微戒,若日积而月累,亦可积成大恶,故佛陀认为即使细微戒亦不可犯。
行者犯了细微戒,应随犯随悔,既悔则不可重犯,要随时注意清净梵行、随益梵行、久住梵行,这样才能使戒行坚固,以戒为师,随顺常住。若行者对戒学能如实知、如实见,即能断除身见、戒取见、疑等三结,只要能断这三结,即能得须陀洹果而不堕于恶趣,并能正趣三菩提而究竟苦边。
二、修增上意(定)学者:只要行者重于戒学,持戒不犯,由于戒学成就,不为一切有漏法牵动,即能使定增上。行者于定中,可断身见、戒取见、疑、贪欲、嗔恚的五下分结。五下分结能断,即受生于般涅槃而得阿那含果,不堕轮回,也不再还于此世了。
三,修增上慧学者,因行者重视于戒,使戒增上;又因持戒而入于禅定,并使定增上,由于心定于一,行中道观,不着于恶,亦不着于善,而智慧灵明,慧也因之而增上。凡能持慧不失,就能使欲有漏心得到解脱、有有漏心得到解脱、无明有漏心得到解脱。一切解脱已,即自在安乐。
由以上的分析,知道戒学实为解脱生死问题的关键。故佛弟子都应学修“戒无漏学”。凡是尚未满足戒身的行者,应专心、系念、安住于戒学,对戒学末深入观察者,更应以智慧去系念、思惟、观察、安住于戒学,若身触于有漏法而有过患的时候,要以相对的戒法对冶,使一切过患消除清净。
佛陀告诉弟子们:行者学戒,应念念于戒学而不可疏忽,就如同母鸡伏卵细心护持一样。不论所伏的卵有十个、十二个,母鸡都会一一注意卵的动静,使所有的卵冶暖伞均,如此护持,到时候小鸡自然会孵出来,若伏卵的母鸡,心存浮躁,认为一天一天地伏在卵上,要等何时才能孵出小鶸?如此一念,乃以尖嘴去啄破卵壳、或以利爪抓破卵壳,希望小鸡早日出生,这种作法将适得其反。所以,既做一只鸡蛋的母鹅,就得以忍波罗蜜的精神,随顺时宜地克尽孵卵的职责,小鸡会自然、安然地出生。行者的修学戒法,亦复如此,对所有受持的戒法,不论戒条的多少,,都要一一地护持,不可顾此而失彼,所以更应行忍波罗蜜,戒法自然圆满,不起有漏,心善得解脱。
佛陀告诉佛弟子修戒,讲求实践,而不是只注意外表的浮华。佛陀曾说了一则很有意义的譬喻,佛陀说:
“譬如驴随牛而行,而作是念:“我作牛声。”然其彼身亦不似牛;色亦不似牛;声出不似,随大牛群,谓已是牛,而作牛鸣,而去牛实远。
如是,有一愚痴男子,违律犯戒,随逐大众,言:“我是比丘!我是比丘!”而不学习胜欲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随逐大众,自言:“我是比丘!我是比丘!”其实,去比丘太远。”
这一段譬喻发人深省,实践戒学的重要,由此可以概见了。
佛陀在崩伽聚落,为比丘说二百五十相应戒法的时候。当时有些大弟子曾向佛陀表示:“不能修戒”。如尊者跋耆子,尊者迦叶氏等,都曾向佛陀表示:“我不能堪随而学。”但是,他们立刻发现戒学的重要,都生悔悟之心,如尊者迦叶氏向佛陀忏悔说:
“悔过,世尊1悔过,善逝!我愚,我痴;不善、不辨,我闻世尊为诸比丘说戒相应法;赞叹制戒。对于世尊所,不忍、不喜、心不欣乐,而作是言:“是沙门极制是戒,赞叹是戒。”……世尊!我今日自知罪悔;自见罪悔,唯愿世尊,受我悔过。”
佛陀听了迦叶氏的悔过以后,告诉他说:
“汝今迦叶,自知悔,自见悔已,于未来世,律仪戒生,我今授汝,哀愍故。加叶氏!如是悔者,善法增长,终不退灭。”
佛陀对不守戒的行者,或违犯戒法的行者,一旦忏悔罪过,对其过罪经忏悔俊仍恢复其戒法,保有其戒体。但是,佛陀剀切要求年长的比丘必须学戒、修戒、守戒,以为中、少年比丘的典范,佛陀说:
“若是上座长老,初始重于戒学,赞叹制戒,……余人当与相习近、视重,同其所见。同其所见故,于未来世,彼当长夜以义饶益。是故,于彼长老比丘,常当赞叹,以初始乐学戒故,中年、少年,亦复如是。”
佛陀忠告佛弟子们,要知道轮回之苦,学戒成就者即可免于轮回,戒学不成就者,仍难免于轮回。佛陀说:
“转轮圣王,七宝具足,成就人中四种神力,至四天下,身坏命终……然犹未断地狱、畜生、饿鬼恶趣之苦。……多闻圣弟子,持粪扫衣,家炭乞食,草蓐卧具,而彼多闻圣弟子,解脱地狱、畜生、饿鬼恶趣之苦。所以者何?以彼多闻圣弟子,于佛不坏净,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是故!比丘!当作是学。”
在这世问,有生就有死,这是不足为奇的,无论佛出世或不出世,这法性常住不变。但佛陀为怜愍众生,免于生死之苦,在自己成等正觉之后,开示众生,要明白世间的一切法,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所谓:
“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起。缘无明有行,乃至缘生有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苦阴集。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苫阴灭。”
要灭“苦阴”,唯有圣戒成就。佛住世的时候,有师有戒,佛弟子依师依戒而修,所以都有很高的成就,自佛入涅槃俊,现世的佛弟子,已无师依而只有戒依,若受戒已而不遵守戒法,则是师、戒两失。就将与转轮圣土一样,犹不能免于轮回了。
佛陀住世时,曾告诉佛弟子们:在佛灭俊,以戒为师,所以现在的戒法,具有“师”、“戒”双重的意义。依此师、戒而住、而学,使戒学成就,定学方可成就,定学成就,慧学才可成就,戒、定、慧三妩漏学成就,才能免于轮回而入于涅槃。
摘自《内明》182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