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考
  (一)前言:“远离宗派门户之见”与“佛佛平等”
  一般的宗教徒常有一种不自觉的心态,认为自己的宗教是最好的,自己拜的神(佛)是最高明、最厉害,或境界最高的。在这同时,还会认为别的宗教,或别的神佛是比较差的。这种心态说起来有点幼稚,但也是人之常情。然则,佛教却认为,这样的心态其实是“烦恼”的一种,或者简单的说,是我见、我执的反映。
  问题是,难道佛教徒就没有这种“此是余非”、“我胜他劣”心态吗?我想,这是不能否认的。但是,总体而言,佛教对这个问题是具有反省力的,具格的宗教师通常可以免于这个烦恼。而且暂时先不讨论和其他宗教的比较,就以佛教教内的宗派来说,宗派门户之见通常是被批判的,李老师很喜欢《密勒日巴歌集》中的一段话:“一心定慧之进益,遂忘宗派门户见”,就具体反映了佛教的这个态度。
  如果以这个态度来检视净土宗,我们可以注意净土宗人在“抉择净土门,称念弥陀佛”的同时,是怎样看待其他的宗派、其他诸佛的?因为在这当中,通常可以反映这个宗教师是否具有“此是余非”或“自赞毁他”心态。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困难。因为净土宗人常说:“现在是末法时代,圣道门无法修成,只有净土门才有效。”这已经可以算是一种“自是非他”的表述方式了。净土宗人要怎样理解自他关系,才能免于“自是非他”之病呢?
  其实这样的典范并不难找。因为我们阅读唐代善导大师的著作,看他在分辨自宗与他宗时,就完全看不到这种心态。如《般舟赞》就说:
  “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又说种种方便,教门非一,但为我等倒见凡夫。若能依教修行者,则门门见佛,得生净土。若见闻有人行善者,即以善助之;若见闻有人行教,赞之;若见闻人说行,即依行顺之;若闻人有悟,即依悟喜之。”
  换句话说,善导大师虽然提倡念佛往生,但是他也认为佛教的其他法门,都是可以的、有效的,如果有人愿意修习,应当随喜、赞叹、帮助。善导大师接下来说:“不得轻毁他有缘之教行,赞自有缘之要法”,因为这样“即是自相破坏诸佛法眼”,“法眼既灭,菩提正道,履足无由,净土之门,何能得入?”这是善导大师对于“净土门”与“圣道门”不应互相贬斥的教诫,是净土宗人可以深思的。
  其次,关于阿弥陀佛与其他诸佛的胜劣比较。善导大师采佛教的通义,《观经疏》卷四说:
  “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等同,无少差别”,“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
  强调的是诸佛的等无差别,所尊崇的阿弥陀佛与诸佛平等平等。在此前提下,净土宗之所以特别赞叹西方,专劝礼敬弥陀,只是因为弥陀有特别的愿行,能使众生易得往生而已。
  《往生礼赞》说:
  “诸佛所证,平等是一;若以愿行来收,非无因缘。然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行,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是故释迦及以诸佛劝向西方,为别异耳,亦非是称念余佛不能除障灭罪也,应知。”
  善导大师在这里所显示的,是肯定自己的法门,而不否定其他法门;礼赞阿弥陀佛,而不贬抑其他诸佛的态度,不但在教理上是合乎佛教的通义,在心态上也是无诤、无嗔的表现,也没有“此是余非”或“自赞毁他”的心态,确是佛教大师的风范。
  (二)怪异的“佛中之王”观念
  基于善导大师这样的教说,回来检视我所接触过的净土宗教义,难免觉得存在若干差异。日前,一位莲友写给我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净土宗念佛人若是连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的神通愿力都信不过,那还有何身份谈信佛学佛?”
  我对她以“佛中之王”来称呼“阿弥陀佛”虽然感到詑异,但并不陌生。我过去也几次听过类似的说法。或许这样的讲法,在某些净土宗信徒那里,已经成为“定说”了。但是学佛二十多年,偶有机会翻阅佛经的我,一直以来总觉得这个说法有点怪,于是想考查一些这样的讲法是怎么出现的,究竟有没有经典的根据?
  为什么觉得这样的讲法有点怪。因为根据他们的诠释,和所谓“佛中之王”相对的是“佛中之臣”,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是诸佛的王,其他的佛是阿弥陀佛的“部下”。这样的讲法,它想建构的理论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由诸佛之王阿弥陀佛的部下,他们都是根据阿弥陀佛的命令在教化众生。
  但是,在佛教的观念中,“佛”的定义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意思;自觉觉他尚未圆满的,称为“菩萨”;佛的十个名号中,有一个名号是“无上士”,换言之,每一尊佛都是“最大的”,衪不可能“从属”或“臣属”或“求教”于其他人。在这个“都是无上士”的意义上,故说诸佛平等。清凉澄观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说:
  “佛佛平等,谓一切诸佛体性平等,法身无二故;智慧平等,德无增减故;内用平等,悲愿普应故。”
  因此,我们可以说,菩萨“从属”或“臣属”或“从学”于佛,但不能说某个佛“从属”或“臣属”或“从学”于另一个佛。或者更简单的说,只要是“从属”或“臣属”或“从学”的,就只能是“菩萨”而不能称为“佛”。所以,把“佛中之王”隐含著「佛中之臣”是不合于佛教教义的。
  (三)“佛中之王”一词的出处与原意
  但是“佛中之王”这个词是佛经中的话吗?用电子佛典去检索,这个词在整部《大正藏》中只出现过一次。因此确实是有的。但它的意思是否就能这样望文生义的自行解释呢?
  这句经文出自吴.支谦译《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这是《佛说无量寿经》的异译,它的上下文是:
  “佛称誉阿弥陀佛光明极善。阿弥陀佛光明极善,善中明好,甚快无比,绝殊无极也。阿弥陀佛光明,清洁无瑕秽,无缺减也。阿弥陀佛光明姝好,胜于日月之明,百千亿万倍。诸佛光明中之极明也,光明中之极好也,光明中之极雄杰也,光明中之快善也,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光明中之最明无极也。”(大正12.303b)
  这一段经文的译语,虽然不像一般通行译本那样精确通顺,但是意思也很清楚。这一大段话是意思,是赞叹的是阿弥陀佛的“光明”胜过其他诸佛的光明。在这里,“诸佛中之王也”是一个形容词,主词是“阿弥陀佛的光明”,而不是“阿弥陀佛”。因此,这一段话的意思很明白,它只是说:“阿弥陀佛的光明是诸佛中最好的”,它并没有说“阿弥陀佛是诸佛中之王”,更没有衍伸到:“其他诸佛都是阿弥陀佛之臣属、部下”的意思。如果“佛中之王阿弥陀佛”最原始的经典根据就是这个的话,那显然只是执只字片语,而作的随意解释了。
  在汉文中,“王”有“最大”的意思,也有“统治者”的意思。在这一段经文中,因为是拿来形容“光明”的,因此只有“最大”之义,而没有“统治者”之意。在语意学上,把这一段经文解释成“阿弥陀佛是诸佛之君王,诸佛是阿弥陀佛的部下”,首先犯了适换主词的谬误,其次又犯了“歧义”的谬误。因为是双重的谬误,所以说他是“只是执只字片语,而作的随意解释”。
  二○○六年四月四日撰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