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三法印——大智慧的印契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三法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三法印——大智慧的印契

  三法印开示了佛法的甚深要义,是佛法的大智慧,所以三法印可以当作佛法的标准,以此来简别内教与外道。然而,你又是否真切地体悟到了三法印中所包含着的大智慧呢?不故弄玄虚地说,它又如何与你自己的生命结合起来,成为生活中很实用很具体的指导?

  三法印首先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呢?不外从两个方面,即:现象与本质。现象是我们所看到的万事万物,而本质则是对现象的概括与总结。如果把本质理解为事物本来所固有的特性,则本质可以被称作本性,如果把本性理解为是事物本来所自有且恒常不变的特性,则本性可以被称作自性。

  佛法首先引导我们面对现象,它向我们揭示,我们所看到的万事万物,它们在现象上都是无常幻变的。一切现象由缘而生,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所以“诸行无常”,“行”的含义,乃泛指一切现象。因为一切现象缘起而生,所以佛教主张“缘起”论。

  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这本来就是大家的体验,大约没人会反对,因为你根本找不出一种现象是不会变化的。然而在万事万物的现象背后,是否有一个决定现象的存在,并且是独立自存、恒常不变的本质呢?对这个问题分歧可就大了。

  这基本上可分作两个思路,一种认为,本质只是对现象的概括与总结,所以现象在前,本质在后,本质只是一种逻辑的存在,并不是独立自存的。另一种则不这么看,而认为现象只是本质的一体呈现,本质是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本质在前,现象在后,没有本质,也就没有现象,而且本质是居于现象背后一种独立自存的存在,因它无需任何现象来决定它,它是万事万物的绝对本质,是一种自性(自持其内在本性)的存在,同时因为其自性独存的特征,所以它还具有恒常不变的本性。

  印度教的大梵是世界的绝对本质,大梵因而具有独立自存、恒常不变的本性。中国道家的“道”及儒家的“天”也是世界的绝对本质,同样也具有独立自存、恒常不变的本性。在西方,从柏拉图到黑格尔主宰西方哲学主流思想两千年的本体论,同样也为世界确认了一个绝对、且独立自存、恒常不变的本质,它被称作本体。而西方的基督教,上帝则是被柏拉图本体论改造过的上帝,上帝因而成为一个更加精致的绝对本质,基督教的信仰便是建构在本体论上的信仰。

  然而,这一“绝对本质”却不被佛教所认可,佛教认为“诸法无我”,认为任何一种法则规律背后,都没有一个作为绝对本质的存在,也没有其独立自存、恒常不变的本性。“我”一词,意指一切自性的存在,而佛教却不认可任何自性的观念。因为没有任何自性,自性是空,所以佛教主张“性空”见。

  佛教的观念的确十分超前,因为本体论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必经的阶段,也是人类思维走向成熟的一种重要标志。思维只有从对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本质的认识,人类才能够从纷纭万象中把握其根本。同时由于本质有一种抽象性(现象背后的)、不变性(作为概念性的存在,当然不变)、独立性(现象已灭,概念仍存),所以把它误以为是独立自存、恒常不变的自性存在,也十分合情合理。所以西方思想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延续了两千年,本体论思想才走出它的臼穴。到了黑格尔之后,本体论在西方哲学中被解构了,这一解构到海德格尔才真正完成,黑格尔被当作一条死狗被踢。而在两千多年前,佛陀面对着婆罗门教作为本体的大梵,同样的领悟与超越就已经完成。

  所以三法印中,“诸行无常”与“诸法无我”,实际上是从现象与本质两个层面展开对对世界的理解:从现象上,佛教认为一种现象均是缘起而生,无常幻变,这是佛教的“缘起”观;从本质上,佛教则不认可有一个独立自存、恒常不变的本性,所以自性是空,这则是佛教的“性空”见。“缘起性空”这四个字,便成了佛教思想最简捷的概括。

  那么,明白了佛教的“缘起性空”,又能解决我们生命中的什么问题呢?

  事实上,佛教有一极大的胸怀,就是要解脱人生的一切烦恼。然而烦恼又是如何产生的呢?烦恼源自于我们的执着。而我们的执着又是针对什么在执着呢?不外两个:要么对现象执着,要么对本质执着。执着就是你觉得本来应该如此的一种想法,佛教告诉你,无论是现象还是本质,你都不应该持有本来应该怎样的想法,它就没有本来应该有的样子,“缘起性空”告诉你,你执着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我们应该超然于执着之上。

  当我们不执着时, 我们才会让我们的内心回归宁静,回归生命本来的状态,这便是一种不让烦恼有丝毫生起的状态,也即是是三法印中所说的“涅槃寂静”。“寂”指的是烦恼寂灭不生,“静”指的是回归内心的宁静,而“涅槃”则是种与道合一的状态。在寂灭与宁静中,能让你回归到生命的本来面目,一种美妙的喜乐自心底油然生起,这种状态则是一种生命的大喜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