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四谛——开启智慧之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陀最初宣说的法是“四圣谛”,因其“真实、揭示真相”而称为“谛”,因其超越一切平凡庸俗的迷乱谬误,称其为“圣”。

  一、苦圣谛:世间一切都是苦的本性的真相。

  世间一切都是苦的本质,这包括了生老病死等痛苦本身,也包括了我们以为的快乐和平静在内。

  为什么一切都是苦的本质呢?因为所有的事物都必须借助多种因缘而存在,因此具有无常、变化、不自主、不自在的性质,这种无法自主就是苦的根源,比如我们想永远和自己的亲人一起幸福的生活,但是却无法阻止他们离开;我们对幸福无比留恋,但是却无法阻止它一点点的消失变化;我们不想遭遇任何痛苦,但是痛苦总是不期而至;我们希望永远快乐,但是快乐却总是如此短暂。

  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独立存在,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恒常存在!我们回想一下所有过去的时光,预计一下所有未来的时间,都无法逃脱这个宿命,这就是万事皆为无常的道理,无常本身不是苦,但是当我们不认识它、不接受这个真相的时候,苦就无法避免的产生了。

  这就是佛教徒对于世间所应具备的基本的认知,不管世人接受或者不接受,愿意或者不愿意,只要你自己去观察,结果必然如此,而并非屈服于哪个权威的压力,你是自己思想的主人,一切取决于你,因为,这是你的人生,你的世间,你的痛苦,你的解脱。

  二、集圣谛:苦的来源和集起的方式。

  痛苦本身也并非独立存在于某处而等待我们发掘或者遭遇的,当众多相关的因缘条件聚合成熟的时候,痛苦就会不可避免的来临。比如,当我们和自己的亲人欢聚的时候,是没有痛苦的,但是当我们和他们分离的时候,内心就无法避免的感受到了痛苦,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不愿意接受这个变化。于是我们付出种种的努力来避免这个结局的来临,但是事实证明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的,换句话说,不管我们愿意或者不愿意,变化都会发生。当你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讨论佛法的第三个圣谛了。

  三、灭圣谛:苦的寂灭。

  在夏日美丽的沙滩上,父子两个各自在构建自己的沙堡,精心构建的沙堡具有各种美妙的线条和造型,令人忍不住感叹不已。这时,一阵海浪冲来,沙堡顿时化为乌有,父亲看着一片狼藉的沙滩,哈哈大笑,转身向海中游去,打算尽情享受一下清澈的海水,但年幼的孩子却忍不住失望、气恼、哭泣 ,这种情绪甚至会延伸很久。因此,当你洞彻了一件事物的本质,并从而不会被它影响的时候,原本因为对其无知而产生的各种痛苦,就自然的熄灭了。

  这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佛陀的第四个圣谛:灭苦之道。

  四、道圣谛:我们所必经的灭苦之道。

  诚然,我们每个人都在逐渐的长大,幼年的很多痛苦现在都化为会心的微笑,但是我们却不断会有新的痛苦,来侵蚀我们的快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了解究竟的灭苦之道,虽然经历了无数的经验,我们却仍然被事物的表象所欺骗,实际上我们从来都没有长大过,所谓的成熟也只是将儿童时的玩具变成大人的玩具罢了。

  如果你明白、确信世间的无常本性,并在你的生活中真正的实践这种洞彻世事的智慧,这就是佛陀所开示的灭苦之道,它所带来的结果就是痛苦寂灭的快乐。 这种快乐是如此的深邃久远,乃至没有任何打击可以毁坏它。

  拥有这种智慧和快乐的人,才能够拥有真正真实的人生,因为我们不拒绝厄运的来临,事实上也无法拒绝,因此在厄运尚未降临的时候我们内心坦然而安宁,不会被虚幻的恐惧所逼迫而辗转反侧;而当厄运真的来临的时候,我们也不会特别的害怕和意外,因此会有更多的精力和智慧投入到对解决问题有意义的事情中去。

  因为我们不期待幸福的永恒,事实上也无法永恒,因此在拥有幸福的时候,我们不会被未来虚幻的更加幸福的贪婪所分散注意力而忽略去享受目前的幸福,也不会被幸福终将失去的恐惧所影响目前的幸福,也因为我们明白幸福终将失去,于是我们现在也会更加的珍惜,而不是三心二意的将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空想、贪婪和恐惧之中。

  这就是佛陀以其究竟圆满的智慧,凭借自力证悟而为我们所宣说的解脱之道——四圣谛——开启佛法智慧之门。

  佛不是救世主,也不是主宰者,他不强迫任何人屈从于自己的观点,也不感激任何人赞美他的智慧,他只是用他深邃而透彻的智慧和慈悲,为我们揭示世间的真相,并为我们指引一条通往真正幸福快乐人生的道路,赞成或者反对、做或者不做,那是你的事、我的事、我们的事,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痛苦和快乐,自己的轮回和解脱。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