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生命力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慈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生命力/张慈田

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力量,含藏著强韧的活力、意志力和创造力,个体一旦失去生命力,就显得枯萎。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思想、行为、语言上,必然充满开朗、自信、朝气、干劲、担当;相反地,生命力微弱的人,则表现畏缩、逃避、无奈、含糊、冷漠、任性、懒散。

生命力需要开发、强化、导引,更需要净化。生命力若没有开发,必然缺乏活泼的生机,生命因此显得无可奈何,有如老牛拖破车般。据说,人有九成左右的生命潜能未开发,值得正视。未经强化的生命力,有如风中烛,微风吹就摇摆不定。心力一经强化,便可以不受人或境界处处牵制,也摆脱不健康的依赖。未经导引的生命力有如没有舵的船舶,漫无目标地漂泊,没有一个归宿,因而呈现虚无、凌乱,若能加以导引,生命就能充实两向上、向善,走向光明。

生命力净化之道是将慈悲力、愿力,当做生命的原动力,而取代以欲望为前导的盲目、愚痴、短视。人若事事受制于冲动、私欲,而没有认真权衡自我、他人与事物、环境间“完整的”利害关系,生命力将因此不断地挫伤、消耗。慈悲是削减自他相损相害,而增进自他相辅相成;愿力是愿出离自他贪嗔痴毒害,而达成自他和谐、安乐。净化的初步功夫是深刻地觉察、分析以欲望为前导的损人不利己,深刻地辨识群己的关系是难以分割的互动性、密切性与整体性,发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警觉心惕励自己,那么“自净其意”就可以在自己的思想、语言、行为中实际运作起来,而不断地提升生命的品质与价值。

伤害生命力最厉害的莫过于“五盖”:贪欲、嗔恚、昏沉、躁动不安、狐疑;这些是苦恼的根源,不管它们来得慢条斯理或来势汹汹,终归都是在侵蚀、吞噬人的生命力。经过对自己心思一秒一秒的专注观察一段长时间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有几分蠢蠢欲动的贪欲、嗔恚,有几分心力不集中、焦虑、悔恨、追恋、懒散、白日梦、性幻想、情绪高低潮,这些都在消磨时间,白耗精力,也是心智生病的现象。

心智生病,生命力也随之萎缩,强化生命力必然要先治愈心病,心智健康,生命力也自然地完全发挥出来。人很在意自己身体生病,一不舒服就看医生、吃药。虽然现代医生提出警告:一半以上的生理疾病是心理因素造成;又美国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因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而受苦,但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过心智生病的根源,而认真去找“心病心药医”?这是由于人长期的或偶发的心智生病,习而不察或习以为常的结果。

治疗心病的第一步是要调整自己的人生态度,成为“战斗的人生观”。“战斗”是勇敢、警觉而不回避、紧张,把心理武装起来,准备与自己的贪嗔痴格斗、厮杀,佛陀说:“杀于嗔恚者,令人得欢喜。”杀贪欲、杀愚痴,亦复如是。此“杀”字是不带嗔心的慧剑斩情丝。初始修行,每天都秒秒专注,经历百千场大大小小的战役,时胜时败,战胜固然值得振奋,战败亦能汲取教训,在胜负的拉锯战中,渐渐地逆转被好恶牵著鼻子走的任性与惯性。本来习以为常,不泄不快的嗔恚,由勉强的压抑、转移而达到自觉的出离;本来一煽就燃的欲贪之火,因修止观而大有难烧、不烧之势;本来对自己身口意不很清楚,经过观照而念念分明,不做无意义、没效率的事,那是修行的功力!渐次地、适切地长养、保存,强化、净化生命的力量。

《法句经》说:“人能战胜百万人,不名战胜者;人能战胜自己,名为最上战胜者。”生命力的产生是由不断地战斗自己的贪嗔痴,不断地磨练战技(四谛三十七道品),及累积胜负的经验,藉著境界锻炼心智,“于缠(即烦恼)能解缠”,贪嗔痴一分一分地断,强劲的生命韧力、智慧力也一分一分地增长与茁壮,而有朝一日必能成就“斗战胜佛”(大乘经有此佛号)。(1987.11.《新雨月刊》第10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