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菩萨不断除烦恼而证得菩提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菩萨不断除烦恼而证得菩提
  “不断烦恼而证菩提”有两个意涵:一个是说菩萨在种种的烦恼法里面去证得菩提;第二个意涵是说,菩萨不断除烦恼而证得菩提。
  我们先来讲第一个意涵:菩萨想要证得佛菩提,就要在一切三界中的烦恼法里面,特别是在人间的烦恼法里面,才能够证得菩提,因为菩萨所要证的菩提是佛菩提,佛菩提所证的标的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如果断除了烦恼障,舍寿以后入了无余涅槃,入了涅槃以后,你的十八界统统都没了、都灭尽了,没有见闻觉知心的你,如何去证你的第八识呢?因为你都不存在了,怎么会有你去证得第八识?
  所以尚未开悟的菩萨们,不修证二乘的涅槃,不去断我执烦恼,而在人间、在三界中来求证佛菩提。当你还有色身存在,还有见闻觉知心,那你就一定还在三界之中,三界中所有的法统统是烦恼!没有一法不是烦恼啊!因为,三界中所有的烦恼,都是依附于五阴或者四阴而有的,既然是依附于五阴四阴而有,当然是烦恼啊!因为五阴四阴就是三界生死轮回的本质。
  可是菩萨却在这五阴四阴里面,种种的烦恼法里面,去证得佛菩提。菩萨为众生奔忙,这也是烦恼啊!每天在家里,伺候先生儿子吃饭,洗衣煮饭,这也是烦恼啊!每天为了家庭而出外奔波,为了求得一家人的温饱,在外头从早忙到晚,这也是烦恼啊!但是如果离开这一些烦恼,你就很难去证得佛菩提啊!因为你的妄心、见闻觉知心、处处作主的心,在这些烦恼中运作,你的第八识当然也就在这当中运作啊!
  如果离开了三界,你就消失了嘛!第八识就不在五阴三界当中现行,那你也就找不到祂了:没有一个能够寻找的你,也没有第八识可以让你找得到,因为在无余涅槃之中,你已经不存在了,灭失了,怎么还会有你可以找得到祂呢?所以要趁着现在有五阴把祂拉住啦,趁着祂跟五阴的你同在的时候,才能证得祂的所在;所以,只有在三界烦恼之中,你才能够证得祂。
  可是五阴所在的地方统统都是烦恼,没有一法不是烦恼。也许你会说:“哪儿有?我睡觉的时候好舒服噢,都没有人来吵我。”真的没有吗?楼下人家如果“叭叭叭”的按喇叭,你就气死了;天气很热,正在房子里吹冷气时:“怎么又停电了?”……这些都是烦恼啊!但是,菩萨所证的佛菩提,是要证第八识,第八识就是要在这些烦恼里面去证;离开了这些烦恼,就证不到第八识,所以说:“菩萨不断烦恼而证菩提。”这个就是《心经》所讲的真正的、了义的、究竟的佛法。菩萨就是在“诸法空相”里面,也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无常空”存在的同时,去证得真实心。证得真实心以后,就能现观蕴处界的虚妄了,就能了知法界根源的体性了,佛菩提智就开始出现了。但是这个初悟菩萨的我执还是存在的,还要等待以后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初地到六地中,再去慢慢地断除他。但是他这样证得佛菩提智的时候,却没有先去断除我执的烦恼,这就叫做“不断烦恼而证菩提”。
  另外,有些菩萨并不是先证得声闻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然后才来证得佛菩提。他什么烦恼都没有断,就只是努力来修学大乘佛法;就在我见与我执等烦恼都还没有断的当下,却找到了这个第八识,使得他的般若智慧开始出现;般若智慧出现时,也同时使得他的我见断除了。菩萨如果先证得解脱果,成为灭尽定的阿罗汉,他就会一天到晚想:“我舍寿以后就出三界,不再来受生轮回了,又何必那么辛苦的去求证什么般若智慧?”如果他不肯再来人间受生,就永远无法证得佛菩提,只能证得声闻菩提、缘觉菩提。
  但是菩萨却保持着那些三界中的我执烦恼而故意不去断它啊!然后依大乘法的知见,去证悟第八识。证悟第八识以后,佛菩提的智慧就开始渐渐出现了。但是证得佛菩提的时候呢,我见的烦恼当下也就断了,从此以后就是悟后起修,渐渐去断声闻人所断烦恼障的烦恼—我执。当他顿悟佛菩提的时候,他并没有断我执的烦恼,是悟了之后才开始慢慢的断除的,是不急着断除的,是以修学无生法忍为主的,在这过程当中,是以超过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缓慢的次第修除的,是以很多的时间来利乐有情,来教导有情同证般若的,而不是在取证有余涅槃上用心的。这个就是《心经》所讲的“菩萨不断烦恼而证菩提”。
  二乘人所证的菩提叫做二乘菩提,名为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他们所证的菩提,是要断除烦恼—断我见我执烦恼时—才能证得菩提,因为二乘菩提修证的内涵,就是断见思惑—修除我见我执烦恼—而证的菩提,是解脱道的修法。
  菩萨当然也修解脱道啊!可是,菩萨的解脱道是慢慢来修的,不急着断我执,不急着取证有余涅槃的,所以菩萨在七住位明心时,如果努力的进断我执的话,一生就可以取办了,一生就可以成为阿罗汉了;但是菩萨并不在这上面用心,所以菩萨证悟般若之后,如果还有很重的贪瞋等习气,也是正常的,这表示他还是停留在第七住位中,还没有往前进修。虽然并不是每一位证悟的菩萨都那样。
  菩萨的主修是在般若实相的智慧上,是法界实相体性的智慧,是自心如来藏本来解脱的智慧,而不在事相上去取证解脱果。所以菩萨所证的菩提,不是因为断我执烦恼而去证得的,而是我执烦恼还很深重的时候,就证佛菩提了。这就是禅宗的开悟破初参,所以禅宗祖师破参后的我执习气大多仍很重;而且破参后也不急着求证有余涅槃,而是在救度众生同证般若上在用心,希望有更多人从此可以永离三恶道。
  所以《心经》处处宣说真心与妄心,宣说的是:在这两个心具足不灭时,可以现证空性实相。菩萨由于证得真心与妄心和合运作,并且现前观察、现前体验:这个第八识心常住不灭,所以人死了以后不是断灭,所以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不是断灭空。因此菩萨不害怕生死,也不堕于常见之中。菩萨只有挂念:“这一世为佛教、为众生该做的,做了没有?做完了没有?”他只挂念这个,不挂念自己能不能出三界,不挂念自己解脱果的修证。所以他虽然还没远离胎昧,却能够不畏惧生死,因为知道有个真心以及自己永远不灭,所以不害怕。是哪个自己永远不灭呢?是意根!意根就是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心,在第三转法轮里面的经典,说祂叫做末那识。
  因为知道这个作主的自己永远不灭,虽然见闻觉知的意识自己不能去到未来世,但是作主的心可以继续去到未来世。又还有一个第八识,祂跟着我常住不灭啊!祂也含藏着此世的我所修习的种种智慧法种,而带到来世去,此世所修的佛法结果,绝对不会唐捐其功;既然这样,那我怕什么呢?所以就不怕生死,来世再来人间;就算有隔阴之迷,也没关系,下辈子照样又会开悟。如果这一辈子悟了,下辈子因为隔阴之迷没悟(编案:因为是打听来的,不是自己辛苦去参究而悟的),那也没关系,下下辈子总会再悟嘛!总有一世又会让我再证悟了。就这样不害怕,一直进修,直到三地满心以后(亦有至四、五地满心以后),就不会再有胎昧了。
  所以菩萨七住位明心之后,一直要到第六地满心位时,方才取证俱解脱果;在这以前,精进的人,在一生乃至四生中,都可以取证慧解脱果;在三地满心位时,就可以取证俱解脱果;然而菩萨都不取证,一直到六地即将满心时,若不取证有余涅槃,就不能再进修无生法忍了,这才不得不取证俱解脱果—取证灭尽定而成六地满心菩萨。所以,菩萨就是这样不急着断烦恼,而利益众生,而求证佛菩提;因为这样留惑润生而利益众生、而地地进修的结果,最后福慧俱足时,终于可以究竟成佛了。
  菩萨由于证得这个“真心以及意根妄心并存不灭,可以一起去到未来世”,所以他能够发起受生愿,而不急着断除我执的烦恼,世世受生于人间,一再的出生来世的意识觉知心,来利益有情,永不止息,这样才叫做真实的般若啊!这样才是真正的佛菩提啊!所以不是“一切法缘起性空”可以说为般若,那是二乘菩提所说的法;真正的般若实相智慧所证得的是:依于真心第八识,才能够产生了一切法缘起性空的事相,这样才叫做般若;真心第八识才是法界万法的根源,才是法界的实相,才是法界体性智的根本。
  菩萨却由于亲证无余涅槃中的实际的缘故,所以在还没有进入无余涅槃时,就已经了知无余涅槃之中无境界的境界。又因为未入无余涅槃境界时,能以七识心的自己,现前观察到自己的如来藏本来就是常住于涅槃的境界中,就是无余涅槃的实际,所以他亲证了世尊所说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因此他就转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以菩萨未入涅槃,便已住在涅槃;由于这个现前观察的缘故,了知自己及一切众生都是本来就不曾离开涅槃,都是本来就没有生死,所有的生死都只是假象,所有的生死都不是真的,所以菩萨就不害怕生死,就不必急着进入无余涅槃境界,因此能够起心保留最后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生,世世修行菩萨道,最后才能成佛。
  因此菩萨所证得的解脱果,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解脱果虽然相同,但他是了知“无余涅槃内无境界境界”的圣者,他是亲证无余涅槃内的实际的圣者,也是亲见“未入涅槃便已是涅槃,涅槃常住而非断灭,涅槃非从修得,亦非不修而能得”的圣者,所以他对于解脱的见地,与二乘圣者是完全不相同的,与二乘圣人是迥然不同的;所以,菩萨由于这种大乘涅槃的亲证,他所修证的解脱果虽然同于二乘圣者,但是他所产生的解脱智慧,却是远远地超胜于二乘圣人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