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生命法则的透视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虽然人类在组织社会生活时,经常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以致子人类历史多次陷入令人窒息的黑暗,但从总体上看,人类是抱着追求进步、找寻光明的目的来创造社会生活的;虽然人群中有不少丑陋之徒、凶恶之辈,但更多的人是友好善良的,是抱着热情善良的态度来参与社会生活的。可是,为什么社会总是充满逼迫、人生依然充满难于消除的痛苦,以致于佛家要将在人生本相视为苦?这苦的根源究竟何在呢?对此,佛家从人本身的生命构造法则上寻找答案。在苦谛之后,提出了集谛说。

集谛的集,是集合的意思。在诸如人的痛苦缘何产生,人的生命由何而来,人的命运由何而定,人生归宿究竟何在这些人生问题上,佛家既不同意那种认为人生的一切都是由神意所主宰或由前世所决定的观点,也反对那种认为人生的二切都无因无缘,说不清楚的观点,主张现实存在的一切都是由条件集合而成,都生于因果关系。相应,人生痛苦的原因和根源。就存在于作站生命构成和存在法则的十二因缘的因果关系之中。十二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其具体内容和关系如下:

无明缘行:"无明"指愚昧无知。在佛教中特指不懂得佛教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万法皆空等道理,而固执于绝对真理的存在和自我价值的证明。“行”,指意志活动。无明缘行就是说由于愚顽无知而育种种世俗和意志活动生起。

行缘识:"识"指人处于胚胎状态时的精神活动或托胎时的心识。行缘识是指人在追寻世俗目标的意志活动牵引下,使识向与意志活动相应的处所(母胎)投生。"
识缘名色,"名,指心、精神;"色"辐色质、肉体。名色就是指胎中生成的精神和肉质形体。识缘名色是说身心在母胎中得到发育。

名色缘六处:"六处。也称"六入。、"六根",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五种感官和心。名色缘六处就是指胎儿由身心混沌状态发育出不同的认识器官,即将诞生。

六处缘触:"触"指触觉。胎儿降生后,六种认识器官与外界事物相接触而产生触觉。这一过程发生在婴幼儿阶段,触缘受:"受"指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智逐渐发达,认识器官与外界接触时,能够领受外界的作用而产生苦、乐、不苦不乐三种基本感受。这开始于人的童年阶段。受缘爱:爱"指渴望、欲求、贪爱。人进入青年阶段,因对外界事物有所感受而产生贪爱和欲求之心。
爱缘取:"取"指追求猎取;人成年后,贪欲旺盛,对外界诱人的一切执著求取。
取缘有:"有"指"业",即人的思想行为。人由于执著求取而有种种思想行为,这些思想行为是能产生果报的善恶业。

有缘生,"生"指来世之生。由于爱、取、有所生起的迷惑和所造的善恶业,必然产生果报,从而导致来世的再生。生缘老死;由生而死,这是生命的必然,衰老死灭,是为老死。

可以看出,十二因缘,其实就是十二个生命环节,互为因果条件,按顺序组成的一条生命之链,这一生命之链揭示的是众生生死流转的因果关系。因此,十二因缘是佛家对生命构成和存在法则的总结,也是生命和人生痛苦的因由。据传,佛祖释迦牟尼是以人要老死这一现象事实,逐步反推十二因缘直到无明的,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生现象展开的原动力和人生痛苦的总根源是无明。正是由于无明;才衍生出一环接一环的生命和人生的因果循环链条,任何一个有情识的生命,在没有祛除无明,获得超越性的醒馆之前,都无法摆脱此一链条,"生生于老死,轮回周无穷"。

不难发现,佛教十二因缘所展示的生命现象和人生并不仅限于现实存在中的生命现象和现实人生,其连接的生命之链延伸到了过去和未来,是一条圆圈式的包含着前世、现世和未来三世的因果循环生命链条。而生命有如此生死流转的根据和动力是业。

佛家所谓业,是行动或作为的意思。做一件事先有心理活动,是意也;发之于口,为口业。付诸于身体上的行动,是身业。业体现着因果作用的力量,代表着功过是非,业一经产生便无法悔改,业力的影响不能消除,正因为如此,十二因缘的生命之链才得以环环相生,循回流转。同样,众生所作的善业或恶业都必然会引起相应的果报,即使是现实生命告终,也无法逃避这种果报,其一生的行为的总和,会产生一个整体效果的业,决定其死后的去向和转生的状况。由于业的性质不同,或善或恶,所得报应也就不同。由此,佛家对生命法则和生命现象的透视,便依据业和业报之说超越于现实世界之外,延伸到了一个更广大的时空之中;提出了生命流转的六道轮回思想。六道具体分为:

地狱:地狱加入道中最低级、最恐怖、最受罪处,地狱里烈火熊熊,布满炽热的铜床铁柱,罪大恶极的生命群体必然会堕入地狱,遭受无间断酌烈火焚烧和各种酷刑之苦。
鬼:鬼是与人相似、居住在世间,但身形隐匿的幽冥生类。因胆小多畏,故名为鬼。鬼罪恶深重,饱受饥渴之苦,千年万载难得一食,所以鬼类中饿鬼最多。
畜生:指与人类同居于世的傍行生类,如飞禽走兽及水游地藏的一切动物。畜生系遭贪愚等恶业果报而生,故常受劳役和宰杀之苦。
人:即人类,生活在地球表层空间,善恶掺半,故有福报亦有恶报。

天:也称天神。人依所修功德的大小死后可以上升生活在高低不同的天界中。天清净光明,甚少欲生污染,天神是六道中最优胜高妙的。天神根据所染欲念的多少又分为不同的档次,四天王是最接近人世的,帝释天则高居于三十三天之上。由于天神还没有完全摆脱欲念,因而也还有升进与堕落,即还有生死轮回。
阿修罗:是介于天和人之间的魔神。其能力象天,但多怒好斗,被撵出了天界。

以上大道包括了全部众生,六道是佛教对众生的分类,其中地狱、鬼、畜生称三恶道,天、人、阿修罗称三善道,人的地位在天之下,阿修罗之上。佛家宣传,众生的生命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善恶因果关系中,修善的随福业而上升,作恶的随罪业而下堕,轮回流转,永无了期。

应该承认,佛教用十二因缘说来解释生命的声生和发展显然是不科学的,将生命之链括圈三世,用业力不灭滋衍出六道轮回更是臆想。但是作为在滚滚红尘中沉浮挣扎的人们对生命现象和人生痛苦的观察与体验,十二因缘和业力说确实又把握到了生命和人生现象的一些基本因果关系。人生问题的探讨本身并不是严格的科学研究课题,因此没有必要用严格的科学标准去评判十二因缘说的是非。至于大道轮回说,那不过是佛教在当时条件下为了增强自己理论的影响力和规范世人行为而虚设的一种伦理召引和威慑,是在人的自觉觉悟之外增设的世俗功利手段,我们今天也用不着去深究。我们只须领会到,佛家十二因缘和业的思想有一个核心点,即不要到自身之外去寻找人生痛苦的原因,人生痛苦的根源就在于人自身的弱点,就在于迷妄观念和意产引导下的执迷追寻。

确实,回首过去,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灾难,人类遭受的笋一次血与火的痛苦,哪一次不是由于人的贪婪、人的愚痴而造成的呢?辉煌一时的古罗马帝国的毁灭,耀武扬威的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崩溃,浑浑噩噩的大清王朝的没落,以及其间无数次在追求真理、捍卫正义旗帜下的争战攻杀,英不如此。而从个个方面来着;人们所经受的哪一种痛苦又不是"自作自受"呢?有一句话叫佛魔一念间,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很多罪恶和痛苦的确是由于人的一念之差而造成的。就笔者的见闻中,便有人与邻居争吵时忽起凶心而持刀杀人;有人因失恋而顿起歹意用镪水泼女朋友的脸;有人因贪图享乐而侵吞公款……。前不久,笔者的一位年轻女同行成了被告,站在法庭被告席上泪流满面,痛悔不己。她因虐待小保姆,故意伤人而被判刑入狱,丢掉了公职、损毁了名誉不说,撇下两岁幼儿无人照管,可这又能怪谁呢?完全是她自己妄念难抑造成的。对工作、对生活、对家庭有所欲求而本能全然如意,便心躁气浮,不能待人以善:把怨忿发泄在小保姆身上,结果是害人害己,痛苦不堪,悔之莫及。

当然,说人生的罪恶和痛苦是由人的无明,即妄念引起的,并不是说环境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不重要,但外界的作用最终必然要透过我们思想的过滤才能转变为我们行为的动力,影响我们的行为。因而能否拥有觉悟的心灵和清醒的头脑,是我们能否正确看待人生和坦然面对命运的先决条件。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朋友,在遭遇挫折,有所不顺心的时候,往往喜欢找客观原因,从外界因素中为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失败找借口。其实仔细反省,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不正是我们自己铸就的吗?就以笔者而言,在当今的商品化、世俗化社会中属于失落感强的那一群,但不正是自己执迷于传统文人的风度,执迷于名的流传,才自行选择了一条条虚的人生道路,并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拙于遨游的吗?而我们之所以面对充满诱惑的物质世界焦虑烦恼,不也正是因为我们心中欲念甚炽,泼水难熄吗?总之,痛苦的酿造和对痛苦的过度敏感都在于我们心的无明。

懂得了人生痛苦的产生和对人生痛苦的过度敏感,都只能在人身上寻找原因,便可以明白不能把摆脱痛苦的希望寄托在外界环境的改变和救世主身上。每一个人都应该自己承担起自己的人生责任和社会责任,自己拯救自己,这样,当我们步入人生,踏进社会后,无论具体环境条件如何,皆可坦然无惧,行事从容,在有限的范围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实在在的事情。笔者一位朋友,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也曾一度下海,与人台办公司、研究所之类,但由于知识面和社会关条方面均无经营活动的优势,结果无功而退。后来,他发现炒股票是一条单纯而使捷的生财途径,便急功近利,投身股海。殊不料股海风险莫测,股市上的钱并不好赚,而且由于经验不足,犯了股市中过贪的错误,屡屡受套。他起初也心躁气浮,抱怨政策多变、股市投资环境不良,把解套的希望寄托在政府救市和股评家指点迷津上。这当然没有多少效果。后来他从佛理中悟出自己得失心太重,股心太重而缺乏主见的弱点,便放松精神,以平常心看待股市涨落和资金的帐面盈亏,每次买卖不企求最低点和最高点,真正做到了股市格言"切忌过贪",结果不久便扭亏为盈,实现了自己拯救自己。

"当然,从佛家的眼光看,这位炒股票的朋友也还是在名利场中沉浮,也还是人生痛苦的套中人,但我想,在个人无法左右的社会中,他起码是做到了自己的随缘而定,随遇而安,因此也就不再那么焦虑、那么痛苦。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