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律宗>>正文内容

无相三皈依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无相三皈依
  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识,归依觉,两 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起,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 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 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 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 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 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 言却成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 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 自归依也。
  皈依不是一件小事,你了不起,我尊敬你可以,佩服你可以,绝谈不上皈依。 皈,是归老家,即自己的最终归宿;依,是依止,依靠,生生世世都需要的依靠。 所以,只有三宝才可以作为我们皈依的对象。三宝的境界即我们最后结果的境界, 也就是道。一个世间烦恼深重的人发心皈依也是不容易的,所以皈依也不是件简 单的事,而是人生最大的事。以上是对三皈依的一般讲法,而禅宗对此有自己的 特殊性。
  六祖在这一段里讲的三皈依,是以禅宗自己的特点和道理来讲的。有的人认 为六祖这种讲法不对,是取消三皈依了。不能这样认为,六祖是针对唐代当时佛 教的一些弊病而作了这样的开示的。那时一般的人都热衷于理论的研究,疏忽了 修行的实践。六祖对症下药,扫荡了那些虚浮琐碎的东西,他讲的都是要大家回 过头来,从自己身上做起,从自己本性上下手。《坛经》全讲的这个内容。如果 前面讲的大家真正懂了,那么六祖这里的“无相三皈依戒”也就不难理解了。
  六祖大师的种种的方便;让你自己和佛搭上关系。佛者,觉也,觉悟了就是 佛。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悟了,成了佛。我们如果也觉悟了,难道就不是佛吗? 六祖大师反复强调的是“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强调“前念迷即凡夫,后念 悟即佛”,所以这里强调“皈依觉”,就是要让你知道自己的觉性也是与佛无二 的。皈依佛当然对,但把什么责任全推到佛身上,自己一点不用功,佛也度不了 你。所以皈依觉,一方面是皈依佛,另一方面就是要把自己的觉唤醒。自己的觉 不唤醒,尽管受了三皈依戒,你还是不能了生死的。所以六祖进而以“自心皈依 觉”、“自心皈依正”、“自心皈依净”,这样的方式,来疏通被“愚迷”、 “烦恼”所窒塞了的心性,真是滴滴归源,丝毫不爽。这一切,全都纳入了“无 相”的自心自性之中,落实在每一个具体的人上,就使佛与众生贴近了,大家也 才感到修行、解脱的可靠。只有禅宗,才有如此直捷的方便:“劝善知识,皈依 自性三宝”,你自己就是三宝,不给点出来你不知道。佛者觉也,你觉到了吗? 现在大家在这儿听佛法,这就是觉,佛就是凭这个觉而开悟成佛的。
  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 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 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法,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 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 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 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 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 云。
  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 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澈,于自性中,万法皆现。 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归依是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 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 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 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 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 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 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 化为地狱。思念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 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 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 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 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 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
  颂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
  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
  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
  离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 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 喜奉行。
  在佛教中,的确有许多东西需要抉择,如六祖这里讲的三身佛,就与教下讲 的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人听到开悟两个字,立刻会问,他开悟了,有没有神通呢? 起报化没有呢?在成都,以前对这个问题就有很大的争论,有的说一悟便了;有的 说悟了还不行,还要继续修报身、化身。这里讲一段故事:抗日战争时期,虚云 老和尚在重庆主持“救国息灾法会”,成都佛教界推举袁焕仙居士到重庆去礼请 虚云老和尚到成都说法。袁先生顶礼虚云老和尚后就呈本份作略,说:“成都参 禅的有三种人须要救:一种人认为悟后必修;一种人认为一悟便了;还有一种人 认为修即不修,不修即修。请老和尚垂慈简别。”虚云老和尚的回答是:“天下 乌鸦一般黑。”后来大家都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把话题叉开了,没有下文。 袁先生当时就来信给我介绍了这些情况,看这封信时,大愚和尚也在场。大愚和 尚说:“袁老居士的问话问得好,虚老的答话也不错,但虚老作为一代宗师,似 嫌下刃不紧。若是我,就会问袁老居士,你是这三类中的哪一类呢?这样才会狭 路相逢,各呈手眼。”大愚和尚在宗门中也是很有见地的人,他感到虚云和尚应 机不紧。这是就宗门的机锋而言,不得作实法会。如实而言,我自己的体会是悟 后必修,不过悟后的修不同于悟前的修。
  在唐代,有个学人问长沙岑禅师:“现在的宗师、善知识们证得涅??没有呢?” 长沙岑禅师反问他:“你问的是因中涅??,还是果上涅???若是因中涅??,那就 见与佛齐,一切万法莫不俱足;若说果上涅??,那就功德不够,还达不到。”所 以开悟后,见到了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但这一切都是在因地上,并不是在果位上就与佛一样了。在禅宗史上,从《景德 传灯录》、《五灯会元》,到清代的《五灯全书》,在数以千计的祖师中可以看 到,他们的悟人是有深浅的,其中真正大彻大悟的人并不多。《金刚经》说: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思就是说,虽证了无为,但有深浅的不同, 四果、四向就是依此而建立的。希望大家在实践上能充分认识这一点,只要我们 把真种子种下去了,再勤加耕耘,以后自会开花结果的。
  六祖下面说的很重要,可以说是点睛之语:“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本性清 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对 这句话,万不可等闲视之。有人会问:清净法身这么好,又是清净的,怎么还可 以做恶事,生恶行呢?王阳明说得好:“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我们自性本来是清净的,因为那些无明烦恼一来,就把自性遮障了。你若用功修 行,把无明烦恼扫除了,本来面目就现了,自性清清净净,连动都未动一下。要 知道,在这里清净是自性,无明烦恼也是自性,扫除无明烦恼的力量也是自性, 统统全是你自己。再进一步,法身、报身、化身还是你自己。这个自性真是妙不 可言,能善能恶,能大能小,能上能下,简直是自由自在的。如果自性只能善, 不能恶,那么这个自性就不完满,就不自由,就是一个有缺陷的东西。当然,这 是禅宗的讲法,大乘圆教是这样的讲法,唯识学家们则不同意。唯识学认为善恶 是各有其种子的。
  一个人是具备万法的。正因为自性万法惧足,也才有丰富的人生,也才有六 道轮回,也才有天堂地狱,也才有菩萨罗汉。如果用孟子的话说“性本善”;或 用荀子的话说“性本恶”,都把这个性说死了、局限了、不丰满了。性是活泼泼 的,如水一样,随方就方,随圆就圆。所以善恶等一切相对的“二”,是自性本 体的作用,在体上是不能谈“二”的。但既有这个体,它的作用就无穷无尽了。
  六祖在后面“机缘品”中还说:“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 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简直明白之极,所以不要以为在外面有个佛,佛 才具有三身。就我们自己就具备三身,我们的自性,本来就是清净法身,明白了 万法皆空的道理,开悟了,见了道,你就得到了圆满报身;然后你广修六度,普 作万行,就是百千亿化身。大家都有清净法身,为什么自己看不见呢?是无明遮 障了嘛;“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一开悟,自性般若之光透出, 这些全都扫除了。所以大家要用功,要实践,要当下得受用。有了这个,你就会 见到自己的法身,也具有了自己的报身。不是离开我们自己别有个什么法身、报 身。就我们现在的自己就是法身、报身。那什么是化身呢?六祖也讲清楚了,你 念头一起,东想西想、天南海北,过去,现在,未来,十方都想遍了,那就是千 百亿化身啊。你想,几十年来,大家从早到晚,所作所为,有好多念头啊!可以 说有恒河沙数那么多吧!这些念头不是别的,全是你自己。
  当然,有的人是不会同意禅宗的这些说法的,他们会问,你真的成了佛呢?你 能呼风唤雨吗?你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吗?许多学禅宗的面对这样的问题难以对答, 也难怪他们,若承认自己是佛,自己又有那么多烦恼,自己又那么无能,当然不 敢承当。要讨论这样的问题,教下热闹得很,三藏十二部有关的论述极为丰富, 要看要学都可以,又何必学禅宗呢?要学禅宗,就必须接受禅宗的特点和方法, 就必须透过这一关,要敢于有勇气承当。透过了这一关,法报化三身都是多事, 大家记住这个话,到了以后你有所证悟了,你才明白这一点也不假。所以禅宗可 以说什么东西都没有,却只有一条:提醒并帮助你自己认识自己,提醒和帮助你 开悟。“吾祖唯传真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这就是祖师们的心愿。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