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九品证相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西风雪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在智者大师亲撰的《法华三昧忏仪》里,讲到依法修行忏悔者,于三七日一心精进,或三七日满,或三七日间,有三种九品证相之不同,这对堪验行者功夫有大益处。
  下根证相者,所谓三七日中间,或三七日满,获得戒根清净。云何当知?就中亦有三品。
  一者下品行者。若得种种诸灵异好梦,或觉诸根明净,四大轻利,颜色鲜洁,身有气力,威德巍巍,道心涌发,是名下品知戒根净相也;
  中品戒根清净相者,于三七日中,若三七日满,于行道时,若坐禅中,忽见种种灵瑞,所谓光华净色异妙香气,及善声称赞。诸如梵网经菩萨戒中说,见如是一一灵瑞相已,身心庆悦,得法喜乐,无诸恶相,是名中品知戒根净相也;
  上品戒根净相者,于三七日,若三七日满,于行道及坐禅中,虽不证种种法门,而身心安乐寂静,于静心中,自见其身戒清净相。所谓见身着净法服,威仪整齐,身相端严,在清净众中,自见善业之相,了了分明,三篇戒相,次第而现,信心开发,心得法喜,安隐快乐,无有怖畏,于定心中,见如是等一一诸善业相,是名上品戒根清净相。以是三品相貌,验知戒根渐得清净也。其相众多,不可广说。若罪重难灭,而能用心苦到,忏悔不止,或时见诸罪相,所谓见无头手,及深坑浊水、猛火臭秽种种诸恶境界,见已心生恐畏,当重忏悔,忏悔不止,于后亦得戒清净也。
  云何当知中根行者得证净相?所谓得定根清净,就中亦有三品。
  下品行者,若于坐禅时,忽觉身心澄净,发诸禅定,所谓欲界住,及未到地定,身心空寂,身中诸触,次第而发,觉观分明,喜乐一心,默然寂静,或缘众生,证慈悲喜舍,或复缘佛相好,善心开发,入诸三昧,如是等种种诸定,是名下品定根清净相也;
  中品知定根清净相者,有诸行者,于坐禅时,身心安定,觉出入息长短细微,遍身毛孔出入无碍,因是见身三十六物,了了分明,发诸喜乐,入种种禅定。或见内外身诸不净,白骨狼藉,或见白骨皎洁分明,厌离世间,因是发诸禅定。身心快乐,寂然正受。或缘诸法而生慈悲喜舍。或缘诸佛微妙智慧种种功德而生三昧,如是等种种诸定开发,是名中品定根清净相也;
  上品定根清净相者,行者于坐禅中,身心安静,心缘世间阴入法界。即觉无常苦空,身受心法,悉皆不实,十二因缘虚假无主。一切诸法,不生不灭,犹如虚空,身心寂然,与空无相无愿相应,而生种种诸深禅定,微妙快乐,寂静无为,厌离世间,悯念一切,无复盖覆,及诸恶法,是名上品定根净相。此则略说中根行者得定根清净相也。
  云何当知上根行者得证之相。所谓慧根清净故,就中亦有三品。
  下品慧根净相者,若于三七日中,若三七日满,若于行坐之中,入诸禅定,忽觉身心如云如影,梦幻不实,因是觉心内发,智慧分明,了达诸法。方便巧说,无有障碍,通达十二部经,随义解释难问无滞,说法无尽,是名下品慧根净相也;
  中品慧根净相者,所谓行者于行坐诵念之中,身心寂然,犹如虚空,入诸寂定,于正慧中,面见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众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是人以见普贤菩萨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其名曰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陀罗尼者,即是大智慧也,得是大智慧故,诸佛所说,一闻不忘,通达无碍,于一句中,通达一切义,说无穷尽,如虚空中风,得如是种种诸智慧门,是名中品慧根净相也;
  上品慧根净相者,行者亦于行坐诵念之中,身心豁然清净,入深禅定,觉慧分明,心不动摇,于禅定中,得见普贤菩萨,释迦多宝分身世尊及十方佛,得无碍大陀罗尼,获六根清净,普现色身,开佛知见,入菩萨位,广说如普贤观经中。是名上品慧根净相。
  此则略说三根行者得证之相。差别不同,是三种证相中,或有魔事相似,或证此法,应善分别,不得即生着心也,是故行者欲得大功德利者,应当三七日中,一心精进,修前方法,若三七日不得,当复加功,勿生懈息,若得障道罪渐灭,而三昧诸深法门未现在前,欲常行三昧,未必悉依上十法,但取安乐行品中所说之意,一心修习,即自得六根清净,见十方佛,获普现色身,开佛知见,入菩萨位也。当知三七日为期,作如上所说六时而行者,为教新学菩萨未能入深三昧,先以事法调伏其心,破重障道罪,因此身心清净,得法喜味。若欲一心常寂,入深三昧,即须废前所行,直依安乐行,常好坐禅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起内外诸过,大悲怜悯一切众生,心无间念,即是修三昧也。若依前法,则事烦为妨,是故行者既得此意,当自以智力斟酌,一期所说不可全用。初学之者,未能善巧,且依今文,用前方法修三昧也。
  上三根九品证相,具录智者大师忏仪原文,未有个人私见,愿读者审察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