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7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汉文电子佛典制作与运用之研究

    linkGrp〉〈link targets="A1 B1 C1"/〉〈link targets="A2 B2 C2"/〉〈/linkGrp〉,〈link targets="T1579DD065 T...type="volume"〉20〈/biblScope〉  〈/series〉  〈/biblStruct〉  (2)以解题、导读为例  〈div1 n="1" type="entry"〉〈div2 n="...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4274067.html
  • 思想论(六)

    、a2来理解知识?,从而认为知识?的思维质也是a1、a2,而不是g1和g2。这样,十分显然,这种理解在a1=g1、a2=g2时才是正确的,当a1、a2与g1、g2不相同时这种理解便不正确。我们在这里称前一情况为?相知?,后一情况为?误解?。这样,相知是指头脑?完全以自己的方式便可以正确理解知识?,在相知中,头脑?中的思维质与知识?中的思维质相同,即g1=a1,g2=a2。这种情况是头脑?与知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24738206.html
  • 《集量论》略解(九)B

    但是你要逆推的话,想从果推出因,这是不准确的。就是说由烟推火是不可靠的。火推烟可靠,但烟推火不可靠。数学上就有: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1+1=2是绝对的,但要把2分解的话,只能说有分解成1+1的可能性,你给分解成3-1也行,给分解成5-3也行……根据需要而分解成不同的数据,有很多种可能性。1+1=2是唯一的答案。根据烟认识火这是由果推因,它不绝对,所以说“应无比量”。能够成为“量”的一定得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54538357.html
  • 《集量论》略解(十)A

    是“故不决定”。这句长行中的“欢喜等果,如功德随行”根本就是例子。它这例子反而不如我们1+1=2这例子方便简洁。“若不许者,非所受用者非功德故,根本因不成也。”“若不许者”就是如果不同意刚才的说法的话...也就是说,有实性与之相应的就是实。现在两种情况都可以相应,所以“彼等亦应成实”,这两种情况都符合你给“实”下的定义,它们都是“实”。“应许实即相应,或相应亦即实”,就是说现在有一个式子:1+1=2,等号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54538358.html
  • 《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

    色身法身贪著佛,何以故?信乐空法故,知诸法如虚空(大正二六,86上)。 #本文齐头=《思惟略要法》举生身、法身二观之后,亦举诸法实相观。其文云: #楷书上下空1=诸法实相者,当知诸法从因缘生,因缘...慧观,见诸虚妄之法有种种相。得实相者观之如镜中像,但诳眼人,其实不生亦无有灭。如是观法甚深微妙。行者若能精心思惟,深静实相不生邪者,即便可得无生法忍。…… #楷书上下空1=欲生无量寿佛国者,应当如上观...

    向学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3350944.html
  • 冯学成--心地法门的关键

    了,就是根本智,也叫无师智。   “1+1=2”这个道理小孩子知道,就是爱因斯坦得出的结论也是“1+1=2”。开水是烫的,冰糕是冷的,这个还需要别人教吗?有了这个根本智,一切因缘而起的都是后得智。后得...

    冯学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04364549.html
  • 云林县寺庙观音造形之探讨

    1988,页31   李利安《观音思想的组成、架构与主要特点》,《宗教哲学》3:1=9,民国1997年1月,页139-153   何方军《漳州佛国之由来及走向》,《东南文化》第96期,1993年....信仰的现象分析》,《宗教哲学》2:1=5,1996年1月,页133-144   郑僧一《青颈观音与大悲心陀罗尼》,《内明》第90期,1979年9月 ,页5-6   郑僧一着 郑振煌译 《观音─ ...

    赖淑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155682837.html
  • 论玄奘演绎逻辑的倾向性——从其翻译《因明入正理论》看

    就把上述因果联系作为情境类型的制约概念的经典例证。在情境语义学那里,上述因果联系表述为:  S=[slsl=《smoke——present,l,t,1》]  S(是存在或出现烟的情境的类型)  S·=[slsl=《fire——present,1,t,1》]’ S·(是存在或出现火的情境的类型)  w1=《involve,S,S,1》  (在现实世界中:有烟的情境类型制约有火的情境类型)  这种...

    张忠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12138734.html
  • 佛教美学的知识论依据——知识论与价值论美学连载之十六

    就是一种倡导人生超越的、具有价值批判效用的精神科学。佛教如果说它具有很的审美意涵,也恰在于它体现了这种价值批判效用,否则把佛法与“1+1=2”以及看看苹果是红色,茶树是绿色,就判定那些颜色、形态为美的...先生说:“佛家的实相说常和缘起说连在一起,主要从缘起的现象上见出真实的意义即实相;换句话说,这在缘起现象上作实相的判断,侧重‘价值’的一面绝不同于单纯的客观解释。”[1]“实相”这个概念,类似说真理,...

    赵建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0244259.html
  • 禅宗法脉

    还有求不得苦,爱别离苦等,“法”的特质在于熄灭苦,你不熄灭苦,这个法就是无用的。   法通过戒定慧的行持去契入,他不是一个学问。不是通过1+1=2,这样思维就行。如果是这样,佛陀留下那么多经典,都看完...

    衍真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4585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