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篇,用时2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戒的普适性

    的关系后,对于颠倒众生的慈悲开示。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4951093.html
  • 学佛的态度和目的-释妙华法师

    学佛的态度和目的-释妙华法师  学佛,什么是学佛?每天念经、持咒、念佛算是学佛吗?  学佛,就是让我们按照佛说的去做,向佛看齐,修正我们的自身行为。如果一个人,每天吃斋念佛、诵经打坐,但是自己的行为却一点都不改变,贪嗔、嫉妒、种种不如法的行为集于一身,那不是学佛。学佛是让大家做佛,我们大家都本来是佛,因为无明妄想蒙蔽我们的智慧,使得我们的佛性不得显现,所以成为了颠倒众生。就好比一个原本光明的镜子...

    妙华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61362310.html
  • 妙莲老和尚 佛七圆满开示

    实实在在明白了,就应该要厌离娑婆,那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才真正的切。   你在这世间有苦而不知苦,反以为乐,真是颠倒众生、愚昧凡夫,夫复何言!唯有去凡情念弥陀,生到西方才靠得住,到了西方入...   (一)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恭禧诸位!你们有福德因缘参加七天的佛七,于此功德已全部圆满结束。有如是因必感如是果,这是出世之因,将来我们大家必定离苦得乐。并将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同得解脱。...

    妙莲老和尚

    |净土宗|念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1/1656267645.html
  • 见自本心识自本性

    越修离本心越远。不见达摩祖师于《血脉论》中云:「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念佛礼佛,佛在何处?不应作如是等见,但知自心,心外更无别佛」。佛门里有着许多不同层次的修持。吾人十分了解许多佛教...本心’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代表着众生的真心本性,亦是佛性的别名。虽然本心本性很难用言语文字表达清楚,但在方便位上我们且还可以将它做个略诉或形容。 本心说开了可以是‘本来具足的真心本性’。什么是‘本来...

    法溪行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1445494.html
  • 物竞天择 共存共荣

    产生宗教的力量,心灵上有所归向,精神上得以慰籍,依靠着教团的引导,就会产生一种稳定人心的作用,利益于社会。但宗教如果被一些别具用心的政治野心家利用作为统治工具,则可能产生垢病,颠倒众生甚至祸国殃民,令...物竞天择 共存共荣  作者: 澳门佛教总会理事长 释健钊     “物竞天择,共存共荣。”这自古以来顺应自然环境纯真的生活方式,是现今环保人士所追求回归大自然的一种理念。在普遍存着贪求欲望之众生...

    释健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81366658.html
  • 《金刚经》的五层深度

    对神经病人最常见,也就是因为偏执狂、妄想症等,大家好理解,通过他们可知现实当中绝对的“无我”,是怎样的情形。或好听的佛学名词借来叫“执著”的境界,我们讲他们是“无我”的,是颠倒的。但为什么佛说我们众生也是颠倒众生呢?因为我们是迷失自己的典型,只不过程度不同,五十步笑百步罢了。俗语讲,干事要专心,要精力一致才有成果,其实也是一种迷失!只不过换了一个名词而矣,较明显的阶段性迷失是艺术家,在投入创造时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33753365.html
  • 《法华》奥典,妙冠群经

    诸儿服,诸儿失本心故,不肯服食。良医为设方便,自己暂去他国,遣使告儿,汝父已死。诸子闻父背丧,自惟孤露无依,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取药服之,毒病皆愈。佛亦如是,非灭示灭,不过令颠倒众生,觉悟而已。本经《...怀悲感,心遂醒悟,乃取药服之,毒病皆愈。佛亦如是,非灭示灭,不过令颠倒众生,觉悟而已。本经《如来寿量品》:“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常在此教化,为度众生故,方便示涅槃...

    张秉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5058302.html
  • 一个佛教徒之本分

    休息,也从不退转。我们才出家几天,就想贪图享受,这真是佛教中的可怜愍者、颠倒众生、末法的种子。   凡为佛教徒,都应以佛教之兴衰为己任,尤以出家弟子,更应担当起大责任。人人有如此的抱负,何愁佛教不...,是因人的行为才能表现它的善恶美丑。众生的心行趣向于善,大家都守五戒十善,世界就呈现出一片祥和气象,这就是正法的精神。   众生都趣向于恶行,贪嗔痴的气氛弥漫虚空法界,把正法掩蔽在黑暗里,那还有何...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0020018863.html
  • 《胜鬘经》中的“如来藏”思想及其发展

    小乘虽无四颠倒,却不了佛身“常、乐、我、净”之德。而之所以佛身是常则是由于佛性本来清净恒常的缘故,但是为烦恼所缠,处于隐伏状态。《大般涅盘经》提出了一切众生均有佛性,佛性就是...不思议佛法”,另一方面还是断脱异外的一切颠倒虚妄有为法所依持建立的根本,亦即众生生死杂染依于如来藏,清净功德也是依它。   正是有了如来藏,众生才知道厌离烦恼种种苦而求涅槃常乐境界。因为...

    杨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1851297.html
  • 《法华》经王纯圆独妙

    皆愈。佛亦如是,本无涅槃,而现涅架,不过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而已。《法华经·如来寿量品》:“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祗,常说法教化……,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架,而实不灭度。”隋智者...,权宜方便的意思。佛根据众生根机所能接受的权宜、方便说教,称为权法;实,不作方便,直显法体实说,法体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所谓“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称为实法。  佛说四十九年法,既有权法,也...

    张秉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4460867.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