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0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访韩随笔

      访韩随笔   天台山国清寺 月悟法师   应韩国佛教天台宗总务院的邀请,以天台山国清寺方丈可明大和尚为团长的中国佛教天台宗代表团一行三人,与以中国佛协刀述仁副会长兼秘书长为团长的中国佛协代表团一行十二人,以浙江省民宗委邢越生副主任为团长的浙江省民宗委代表团一行二人,于二OO一年十一月十五日出访韩国天台宗,同月二十三日返国,进行了为期八天、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友好交流。笔者有幸随同可明大和尚...

    月悟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4878791.html
  • 随笔禅话

      随笔禅话   ◎秦孟潇   生活瑜伽化   有一印度高僧阿难陀抵港弘法,在九龙一佛学会主讲“瑜伽术”,他讲的佛法与中国高僧很不一样,颇具印度的色彩。   他开讲的第一句话,就使听众进入“陶醉之乡”了。他说:“懂得瑜伽术,是可以改造身体!”年轻的女郎,学了瑜伽可以青春常驻,保持娇嫩的颜容,婀娜曲线的体态;年老的人可以延年益寿,百病消除,身体健康。他如此解说瑜伽术的妙用,怎不使听众著迷呢...

    秦孟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65281060.html
  • 随笔禅话

    勤修法门   当前国内外不少佛弟子,非常热门勤修念佛法门,受印光大师《文钞》教导影响所致。即使不信佛的人,在生活中自然而然也会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为甚么要念佛?单就字形上来说,“念...

    秦孟潇

    |心得|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1442202589.html
  • 参禅随笔

    禅是看入本性的艺术;艺术是看入本性的禅。禅与艺术都是发现与常驻圆明本性的审美观照。它们所啜饮的是流自心灵最深处的甘泉。 芸芸众生整年整日向外驰求,追逐外物,很少有人转回头来看一看什么是自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1647781.html
  • 灵岩随笔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5583486243.html
  • 蕅益大师见闻录白话

      (一)   楚中有一生员。心迹正直。值冥府缺第七殿。上帝命暂主之。每隔数日。则入冥理事。但正坐简阅文簿。不劳签判。   而随彼前人行业。罪福异趣。每见有自上刀山剑树者。辄使左右救之。愈救愈上。...

    (明)古吴沙门智旭随笔 凡夫白话译

    因果|鬼神|附身|报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1/2126131876.html
  • 小沙弥随笔随笔

    http://www.fjdh.cn/Item/74902.aspx
  • 两知室随笔

      两知室随笔   慈模   楞严经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学佛旨在圆通,奈何触途成滞。因以两知名室,藉资警惕,偶有所感,随笔记录,备后日之省悟耳。   (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皆知此二语乃诸葛武侯之名言。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此精神;所不同者,在其目的之为私为公而辨别其善恶耳。但公私两字之分野,亦颇易混淆;论其究竟,即有公私,已非上乘。儒曰:放之则弥六合,退之...

    慈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14369316.html
  • 竹窗随笔”读后心得

     - 慈光禅学院   刚学佛时,曾听人说“‘竹窗随笔’是学佛者必看之书。”至今读完一次,更深感此言不虚!莲池大师将其生平所感所见,撰成此书,对于有心向道者,可谓有著如良导般之启发作用。  既是...而言,更是应读的。佛教在现今社会中,要如何发展?出家人应如何自持?在家人如何护持佛教?这些都可在大师的随笔中,找到适切观点! ...

    妙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44840376.html
  • 竹窗随笔摘录

    竹窗随笔摘录 竹窗随笔,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莲池大师的著作。里面的文字看似平淡,但跟修学都大有关系。他自己的很多用功经验,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感,无不呈现在文字里面。从里面,可以看出一个很真实的大师。这部书,下笔很轻,几乎没有称性极谈之说。藕益大师就是因为这本书,由排斥佛教,转而深入学习的,可见此书因缘非小。 看来最平凡的,往往是最高明的,这部书也是如此。看懂了这本书。修持有镜子和标杆了。...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20176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