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3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法句經》及其譬喻的演變略探

    道行、A21廣衍品、A22地獄品、A23象、A24愛欲品、A25沙門品、A26梵志品。  小結:第三結集(西元前251年頃)時,在印度的《法句偈》,內容仍未變,從〈雙要品〉到〈婆羅門品〉,維持《法句...7善行、B8語言品、B9業品、B10正信、B11沙門品(A22地獄品)、B12正道(A20道行)、B13利養品、B14怨家品、B15憶念品、B16清淨品、B17水喻品、B18華喻品(A4華香品...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30640257.html
  • 《法句经》及其譬喻的演变略探

    12爱身品、A13世俗、A14述佛品、A15安宁、A16好喜品、A17忿怒品、A18尘垢、A19奉持、A20道行、A21广衍品、A22地狱、A23象、A24爱欲、A25沙门、A26...语言、B9业品、B10正信、B11沙门(A22地狱)、B12正道(A20道行)、B13利养品、B14怨家品、B15忆念、B16清净、B17水喻品、B18华喻品(A4华香品)、B19马喻品...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0040394.html
  • 早期佛教般若学和贵无派玄学的关系

    传译胡文,出《般若道行》等十余部”。这里提到的《般若道行》十卷,就是以后被称为仙、》的般若经,是魏晋时期研究和讲授般若学的主要依据。在僧祐的出经目录中,这一经目之下有一小注:“光和二年(公元...属于“本无”,为什么人们的认识又偏偏视为实有呢?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把自己的名言概念当成一种客观的实际存在。·《道行般若经·道行》说:“名本无形,字无有形。”就是说,一切名言概念,既不代表也不反映有真实...

    杜继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34465818.html
  • 支愍度学说考

    无如何?〖HT 〗  等句中, 其所称之经,即指《放光般若波罗蜜经》而言。然则此经乃心无义之所依据。是一证也。  (二)《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后汉支娄迦谶译。其一《道行》第一云:  〖GK2!...过江,而于此经偏加讲说,殆 非无故。然则此经亦为心无义之所依据。是又一证也。  心无二字正确之解释果如何乎?请以比较方法定之。  与上引《道行般若波罗蜜经?道行 》中“有心无心”之文同本而异译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1962057.html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四)A

    不过最初传译过来的时候,只有这一部,不知道还有其他的『般若经』,也就没有引起『般若经』的部类问题。『般若经』最早传译过来的,是汉灵帝光和二年(西元一七九)译出的『道行般若经』,十卷,三十章(),或名...于阗去访求的。等到晋元康五年(西元二九五年),竺叔兰译出了『放光般若经』,与『道行般若经』相对,古人就称之为「大」与「小品」。这二部,有着共同的部分,古人是相信从「大」抄出「小品」的,如道安(西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75240615.html
  • 汉魏两晋般若学经、论翻译的考察

    《般若经道行》抄撮而成,首尾割裂,自然理有所滞。  竺朔佛《道行经》一卷,乃是抄撮《般若经道行》十卷而成的略本。而支娄迦谶所译的《般若道行品经》十卷,即是《般若经道行》十卷的全本。但是,此《经》...所以朱士行在讲竺朔佛《道行经》时,深觉般若思想乃众经之渊奥,而所出经典义理滞碍,于是决志远赴西域,求取《大》,这就是后来译出的《放光般若经》。  《光赞般若经》:《光赞般若经》其实与《放光般若经》是...

    罗 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646646.html
  •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在中国的传译

    摩诃般若》,即《大品般若》),它又称为《小品般若》。   汉译般若的第一译是支谶译的《道行般若经》,有十卷,三十,支谶译的《般若道行》所以取这样的名称,或许是因为这部经的第一是《道行》。一些日本学者研究《道行经》时,说《道行般若经》的主要内容就在其第一,认为这一是《小品般若》的最基本内容,是佛教般若经典最早形成的部分,关于这部分论述见下面一节。   《般若道行》中的“道行”,是波罗蜜多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84061918.html
  • 支谶、支谦的译经、地位及其影响

    内藏百宝经》一卷 [今存]  其中《般若道行经》即《小品般若经》(一名《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十卷,三十。因经中第一为《道行》,故题译名为《般若道行经》,其翻译经过见《佑录》卷七《道行经后记》...。  而有关《般若道行经》之来由,《佑录》卷七道安所撰之《道行经序》有如是记载:  佛泥曰(涅槃)后,外国高士抄九十章,为《道行》。桓、灵之世,朔佛齐诣京师,译为汉文。  以时间论,《后记》在先,《...

    静华 慧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30065775.html
  • 吕澂:略述經部學(上)

    ,別有用意,並非究竟之談。如此批評滿懷成見,當然難言平允。實際譬喩者之重視四諦,又作特別的解釋,都有它的典據,卽是依照「法句」的要旨來為組織。「法句」說,「八直最正道,四諦為法跡」(見吳譯本卷下「道行」)。又說,「道為八直妙,聖諦四句上」(見秦譯本卷十三「道品」)。這些都以諦和道並舉,可見譬喩者之宗四諦,完全凖據修道的方針。由此解釋各別諦相,也一依修道而說。像「法句」說,「鹿歸於野,鳥歸虛空,...

    吕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1939970.html
  • 关于“四十二章经’的考证

    法句经序”中说:“佛说原有十二部经,四部‘阿含’,是后丘部沙门,各自钞采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此次其文,条别为。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适名,故曰‘法句’。”晋道安“道行经序”也载:“佛泥洹后,外国高士钞几十章为‘道行’。”“祐录&...

    蔡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35564731.html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