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6篇,用时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三论宗重要著作

    ,破出世间人、法的邪迷,以显中道实相的观行。  《观十二因缘》、《观邪见》二品,破小乘迷执,而辨小乘的观行。  《观邪见品》末二偈,重明大乘的观行,归敬于佛陀。  依该论主张,“缘起”是宇宙间一切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1667620.html
  • 《中论》各品大意

    法也是由因缘相待而起,无有自性其实相是毕竟空不可得。“观十二因缘品”、“观邪见品”是破小乘人法,明佛说小乘法是方便,为令众生悟入大乘诸法无自性毕竟空之实相。  三、别述《中论》诸品大意  观因缘品:本...是无自性毕竟空寂不可得之法,是众生的虚妄分别而已。希望通过学习“观十二因缘品”后能够对十二因缘法有一个正确和新的认识。  观邪见品:本品主要破众生的一切“执见”,一中观学的角度而言,我们众生的一切文字...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5969576.html
  • 《中论》诸品大意

    有让我们去修行或证得。因此,在本品中以种种形式破十二因缘法是无自性毕竟空寂不可得之法,是众生的虚妄分别而已。希望通过学习“观十二因缘品”后能够对十二因缘法有一个正确和新的认识。  二七、观邪见品  本...希望通过学习“观邪见品”我们能够对佛说的一切法有一个正确而完整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习法能够真正断除众生的烦恼和执见,见诸法毕竟空寂而证得法身涅槃。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74154678.html
  • 略谈龙树中论的复古精神及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的省思

    观邪见品”做总结的。列举以上经论的目的,旨在说明以离见为主的“中论”思想,乃是承绪于阿含之两大教化,而为时代对治之适应。(龙树当时之宗教哲学界,在思想上有很大的诤论,因此见诤之化解,确为时代之需要)。 ...

    吕胜强

    |中论|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7/1529034882.html
  • 奘净两师所传的五科佛学

    rdquo;卷四“观邪见品”释。   (一九)十支论中“庄严经论”因已有译本,“分别瑜伽”因要义不出“深密经&...

    吕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85839944.html
  • 略谈龙树中论的复古精神及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的省思

    欲贪,其教化重在“离欲爱”(经文中处处可见,不另举证);而“中论”所谓的“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则是重于“离邪见”,“中论”第廿七品(最后一品)就是以“观邪见品”做总结的。...

    吕胜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2646336.html
  • 浅谈龙树中观思想

    。在“中论”里,每品都称之为观,如‘观因缘品’乃至‘观邪见品’等,“中”是无执著的立场,“中”必含摄著“观”。它是一种通观全体、富于批判精神的动态智慧。人在生活里,不断地努力向上,而趋近完美、幸福,这...

    李巧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1666128.html
  • 中观思想的实践(上)

    名之为中。可知龙树揭示缘起、空、中道的同一,而更以不落两边的中道为宗极。在《中论》里,每品称之为观,如〈观因缘品〉,乃至〈观邪见品〉等。观就是观察,正确的观察缘起、空、中道,从论证的观察,到体证的现观...

    释传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1568204.html
  • 佛教哲学中的“是”

    sattva”,是明显由单词构成的判断句,它论述了绝对存在。《中论》第二十七品《观邪见品》中,龙树论证永恒不变的“我”不存在,开头便问:“我在过去存在吗...

    林晓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5361599.html
  • 龙树《回诤论》中“量”之理论的研究

      更有甚者,龙树的《中论》当中,不但大量地应用了穷举证法和归谬证法(应成法)而且还非常相似地用到了因明中的“三支作法”(注60)。例如,《中论(卷四)·观邪见品(第27)》,第22颂即说:五阴常相续...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22538184.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