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智顗的“一念心”

    rdquo;的外延可以从如下两个层面来界定:   (一)“一念心”是智顗观心实践中的物件,即观心要观的“境”──智顗将其称为“不思议境&...ldquo;一念心”及“一念三千”并将“一念心”作为观心要观的“不思议境”来加以论述的,尽管在这个文本中智顗最终没有将...

    陈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342604.html
  • 中观唯识思想与真常思想之比较研究

    ——即观心治心方法。心识(指阿赖耶识)是染净依,所以可以转染成净,这是唯识学的观心务。由心净后,再精进努力,方能开智,了达涅盘之理。唯识学从头到尾都是净心之运动(即无漏有为行),它没有把主体心识...的方法、认识,也是学理体系的终结。我们不否认在历史上,中观与唯识各有其学派传承,但学派的传承和学理思想的演进并不是一回事。可以说唯识学全承了中观哲学原理,并在其理论基础上,对观心修行做了全面系统深刻的...

    胡晓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1341213.html
  • 略谈法相唯识的空义

    观心现,这叫做“缘空”。第三种“自性空”,如前所说。   五、唯识无境的意趣   上述“空宗与有宗”一节,把法相唯识学归属于有宗,这是对般若性空学而言,因它不同空宗的一空到底,肯定缘起之法,则绝无...空宗的。我曾在“为性空者辨”中说到:我不能属于空宗的任何学派,但对于空宗的根本大义,确有广泛的同情!”最明确的是晚年写“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一文,他说:“我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本著一项信念,不断的...

    超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5742679.html
  • 与青年朋友谈学佛(上)——陈兵

    体、用两个方面。从体的一方面来说,应在生活中随处观察诸法缘起性空,无常无我,锻炼自主其心的能力,不被声色货利诱牵而丧失自心的安祥自在。随时观察自心,有如牧牛,觅求不动的主人公,观心起念,缘境而生,...就见青年学佛中的问题,提供自己的一孔之见,以与青年朋友们作一次笔谈。 佛教与青年 在近代佛教革命的风潮中,佛教,曾被人从自我反省的角度,谑称为“老年的宗教”、“学死的宗教”。教徒年龄的老化,与整个...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25080032.html
  • 因明大疏里书(六)

    无边处识无边处(十遍处)此观心变火等。是身虽在中。无烧温用也。又上界定心缘下界火时。变火等亦无烧用。然能观心皆是现量各附己体故。是自相收也。又备德仁德俱云。上界定心变火等无烧用者。上界身等极微妙故... 因明大疏里书下末   言理门但举有喻依者。意云。理门论中。但举有喻依俱不成。而不说无喻依之俱不成也。故理门云。如立声常。无触对故。同法喻言。诸无触对见彼皆常。如业。如极微。如瓶等(...

    明诠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82338520.html
  • 唯识观行略探─以《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为主

    ,谓由名、事、自性、差别假立如实遍智,如是皆同不可得故。[7]  从文中可知要悟入,须听闻熏习大乘教法,有了闻熏的种子,然后生起闻思修慧,来思惟、考察经中诠的法义(观心似现的影像)。但因推求及...如实智,是悟入真义一分(即谛顺忍)。但忍是印如实智的取义空;义空,唯识想也自然的渐泯渐寂。所以《摄论》的解说,忍位是悟入唯识义空;义不得生,自然似唯识想亦不得生。因此,本论的观心次第如下[10]: ...

    释会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845914.html
  • 从中观的二谛中道到后中观的台贤二宗思想对立

    以彰显中观真谛罢了。智顗则不然,据灌顶记(《摩诃止观》卷1开头),“此之止观,天台智者说己心──中行法门”,即指特就当前自己的(阴)妄心著手,予以观心,而与天台圆融三谛等等教义两相配合。事实上,...有待重新检讨的必要。我的意思是说,智顗开始的天台家观心、观法,由于强调“即事而真”,且又由于当前己心亦即众生的阴妄之心,乃是观心要著手的入门要领或修行方便的关键所在,故谓“妄心论”,其实天台圆教...

    傅伟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647154.html
  • 蕅益智旭思想的特质及其定位问题

    一切执著,无法可执,此即是心体,亦即是指理体,如引文中述“心体离过绝非,不可思议故”。由此,吾人也可以了解智旭理体论之建立,是由离一切执著,离一切相而建立的。由观心,观现前一念心,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吾人之取著,乃吾人对心现之相分的执取,由此破除吾人之执著,悟入心之本性,诸法之实相。因此,智旭更就“观心”来解释心性理体,以下仅就《盂兰盆新疏》来作说明。  依智旭的看法,《盂兰盆经》是以“自性三宝”为...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748133.html
  •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的历史演变

    ,在天台宗人看来,这既是最容易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修持方式。观心就是以心为观照对象,修持主体通过观照已心以明心的本性。天台宗人对观的心和观心达到的境界作了独特的论述。智yǐ 在阐发获得觉悟的四种...不可思议之境。   智yǐ 认为,一心同时即观心无明,又观心法性,或者说,一念妄心当体即假、即空、即中,从而观的心也就显示出佛性,呈现为佛性。他说:“若观心即是佛性,圆修八正道,即写中道之经。明一切法悉出...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148145.html
  • 试论〈博山和尚示初心做工夫警语〉疑情之探究

    试论〈博山和尚示初心做工夫警语〉疑情之探究   释天宏(曾秀枝)   南华大学宗教硕士班   试论〈博山和尚示初心做工夫警语〉疑情之探究   一、前言   《借壳指月〔二〕飞跃看话禅》文中〈博...0971,而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省略未收,[1]但收于朝鲜僧清虚堂休静(1520~1604)编之禅门撮要卷上,凡二卷(佛光大辞典编修委员1999:5114)。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又称〈博山禅警语〉、〈...

    释天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85060744.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