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篇,用时5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正确认识藏传佛教“上师法”

    弥勒佛上师。  现在很多人由于不了解藏传佛教内涵,见到如此看重上师,便误解藏传佛教是个人崇拜宗教。其实尊师重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良传统!即使世俗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无一不是依赖老师教导,...正确认识藏传佛教“上师法”  作者:喜饶嘉措  众所周知,在藏传佛教中,特别看重上师。藏传佛教徒在念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前面,都要加诵“皈依上师”。但这并非是说藏传佛教有四皈依,而是说上师是...

    喜饶嘉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35377299.html
  • 杜永彬教授谈藏传佛教西化

    寺院建筑样式就消失了;二是精神层面西化,传统藏传佛教可以概括为六个字:闻、思、修、讲、辩、著。到了西方,这六个字内涵也发生了改变。比如“讲”,在国内是喇嘛给喇嘛讲,用是藏语,到了西方则变成了...藏传佛教信徒和追随者理解和实践,他们不是藏人,无法产生地道藏族文化下对信仰理解。或者说他们更多是坚持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来理解并改变藏传佛教内涵,即使是准确了解了某个教义真实内涵,他们也会...

    顾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04576879.html
  • 大乘善知识标准

    弥勒佛上师。   现在很多人由于不了解藏传佛教内涵,见到如此重视上师,就误解藏传佛教是个人崇拜宗教。其实尊师重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良传统!即使世俗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无一不是依赖老师...  大乘善知识标准   合格上师重要性   在藏传佛教中,特别看重上师。藏传佛教徒在念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前,都要加诵“皈依上师”。但这并非是说藏传佛教有四宝,而是说上师是佛法僧三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83785623.html
  • 佛教藏传佛教、喇嘛教、印度教有何渊源及区别?

    “密宗”或“喇嘛教”,这些称呼和藏传佛教内涵有些许不同。藏传佛教佛教各宗派中一部份。佛教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由本师释迦牟尼佛弘扬,传至今天,主要分为南传(即缅甸、泰国及斯里兰卡一带之佛教)、北传(...佛教藏传佛教、喇嘛教、印度教有何渊源及区别?   藏传佛教、喇嘛教都是印度佛教分支。   佛教和印度教有区别   佛教和印度教,同属于古老东方宗教,同源于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5551862.html
  • CNKI收录因明论文综述4

    中,与藏传佛教形成了密切联系,丰富了藏传佛教内涵。文章分析了藏族文化体系中诸要素关系,并通过中外学者对文化与宗教关系理解,对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化关系进行了阐释。”  欧阳祯人在《浅论佛教精神与... 3.藏传因明研究  藏传因明是以藏语言为文化载体,不仅是藏语言区流传佛教逻辑,而且在一定意义上看也是我国因明研究最重要基础。近二十年以来,我国学者也重视藏传因明研究,但有系统成果并不多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00238634.html
  • 索达吉堪布:显密问答录 10、藏密——不容置疑纯正佛法

    交流深入、语言障碍被打破,思想壁垒也一定可以清除。   如果想要全面评价藏汉佛法本质特征,纵论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特点,那就必须精通汉传、藏传佛教内涵,否则所有评论都有可能走向片面...返回目录   济群法师:在汉地,对藏传佛教持有两种截然不同态度。学术界对藏传佛教,尤其是密宗部分,基本持否定态度,以为那是不纯正佛教。如印顺法师和圣严法师著作中,都有关于这方面内容。而普通...

    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堪布|显密问答录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003511248.html
  • CNKI收录因明论文综述(一)

    文章值得重视。   班班多杰在《也谈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化关系》说:“长期以来,藏族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与藏传佛教形成了密切联系,丰富了藏传佛教内涵。文章分析了藏族文化体系中诸要素关系,并通过中外...哲学观是与一切世间哲学观不共。一种哲学思想是所诠,而能诠则是语言思维方法。因明学是佛教用来诠解哲学思想形式方法,故而它在佛教中占有一定地位,特别是在藏传佛教中,因明学是义学一门重要科目和论辩方式...

    刘邦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52038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