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篇,用时2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黄念祖以“般若为导”之净土思想

    的重视与提倡。  二、以“般若为导”之净土思想传承  “大乘佛法是全部佛教的核心,般若是大乘佛法的核心。”任何宗派若离了般若,那就无法体现佛教的精神与特质。然在弘扬净土法门时,特别强调以“般若为导”的...的引文,特别是关于禅宗与密宗的传承到底与黄老弘扬净土法门以“般若为导”的思想有何种关系呢?这就涉及到般若与禅密净三宗的关系,在密宗法门中,最高之见地与境界,就是无上瑜伽,而无上瑜伽就是般若佛法中所讲的...

    定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1957052.html
  • 学佛──非一般的学习

    佛,学习的对象既是缘起性空的般若佛法,也是修学者生命自身的佛性,学佛的过程,是持续的能舍和放下,不断将自己的佛性如实还原,回归整个宇宙世间的“诸法实相”于一体,从而最终消除主体和客体的分立,更不存在“主体”对“客体”的占有。世间一般知识,均属有漏的、约定俗成的“世俗谛”,唯有佛法真俗二谛俱备,尤以无漏圣智的“胜义谛”为不共于世间知识之本质。佛法中亦含摄部分世俗谛,但具有趋向、提升至胜义谛之性格,...

    李炳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75978530.html
  • 说法当机当机说法——吴信如上师答深圳佛友问

    ,气可以化光,就是可化;光可化才能最后一道化虹,就是直奏虹身工。   问:您的书有个观点,如果是以般若为导的话,一切法的修持都是佛法。那么按这个观点,以般若为导去修学基督教和天主教那是不是佛法呢? ...的判教与行持》:   般若佛法 圆满具足 圆融大小 圆融显密 圆融真俗 圆融二世   律基十善 禅为法本 性明中观 相显唯识 教在贤台 归在净土   行在三密 宗不思议 根于般若 证如来藏 推开...

    李艾峻 廖自力 整理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31394495.html
  • 觉悟心中的佛性

    “附佛外道”及“相似佛法”兴胜,宗教受到质疑的时期,弘法者不应只想再从心理上「安抚」众生而已。大师们应该可以开始讲授不共于外道的「般若智慧」了。讲《心地法门》的传布比丘,以当时九十二岁高龄就告诉我们了...运作的「能」,其频率强弱不同,特别是临终时情绪的激荡,便影响形成投注不同的六道途径,其各自相聚变化多端,非造物主之能操控。可惜动物们之智慧不足,仍须转为人身,听闻般若佛法以后,才能觉悟脱离轮回。用电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2058580.html
  • 五台山的“圣山化”与文殊菩萨道场的确立

    菩萨,这位妙光菩萨即是文殊,《大正藏》 九,p.4。  ─3─  佛教中向来有“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诸佛以法为师”的说法(15)言文殊菩萨为佛母,实际上等于将祂提升到与般若佛法同格的地位来看待。如此功德...参访、问法之外,对于诸佛菩萨化迹的“灵山圣地”,也表现出相当程度地崇仰和向往。佛灭度后,诸佛弟子虽以法为师,但佛经中的诸菩萨,却是具体实现佛法中悲、慈、行、舍、愿、力、智、理等德行,而仍留迹人间的代表,...

    王俊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84160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