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8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最艰难的舍离

    http://www.fjdh.cn/Item/31716.aspx
  • 菩萨应当舍离的加行布施

      菩萨应当舍离的加行有:   “不速与,稽留乃与”:不及时给与,而让人数数求取,拖到人心疲倦才布施。   “令起烦恼,然后乃与”:让他心生苦恼后才给。   “令行非法或违世间道理之业,而后施与”:让人去做与正法、因果、世间道理相违的事情,然后才给他。   “先誓与此,后减少给或给下劣”:首先承诺给这些,之后减少数量或换成粗劣之物。   《菩萨地》说:菩萨答应布施众生某财物,终究...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布施|慈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19123924799.html
  • 菩萨摩诃萨的十种魔业和舍离之道

    。恒执取故。三昧魔。久耽味故。善知识魔。起着心故。菩提法智魔。不愿舍离故。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作方便。速求远离。  其中这几种魔大家要格外小心:     善根魔,恒执取故──以善根为实有而生执着之心...菩提法智魔,不愿舍离故──对种种修法方便心生贪着,不愿舍离。《金刚经》中之教诲不应忘记:如来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对善知识魔,密乘弟子应特别留神。亲近上师(上师是善知识之一种)无疑是解脱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445370.html
  • 论佛教的基本教义及其舍离精神

      论佛教的基本教义及其舍离精神 澹思  一、 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应限在释迦在世时的教示。(部派佛教,大乘佛教都是后来发展的佛教,不能算作基本 -- 亦即根本。)这问题,正如讲...为五事亲敬亲族,亲族亦以五事亲敬于人。云何为五?一者护放逸。二者护放逸失财。三者护恐怖者。四著屏相教诫。五者常相称叹。(巴利本前三略同,第四则是于不幸时,亦不舍离,第五尊重其子孙。但此在六方礼经中稍有...

    澹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65555294.html
  • 出离心——舍离五欲的心

      修行不能没有出离心,没有出离心而想开悟,那一定是外道。目前有人自以为在教禅,自命为禅师,但是不离五欲,认为释迦牟尼佛也不离欲,并且主张在欲中才能真正地修行。那是外道,不是佛法。   有出离心才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743930.html
  • 出离心——舍离五欲的心[圣严法师]

         修行不能没有出离心,没有出离心而想开悟,那一定是外道。目前有人自以为在教禅,自命为禅师,但是不离五欲,认为释迦牟尼佛也不离欲,并且主张在欲中才能真正地修行。那是外道,不是佛法。   有出...

    圣严法师

    出离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135851849.html
  • 徐恒志答:“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是什么意思?

    问:“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是什么意思?  徐恒志答:凡夫不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以幻为真,所以不能舍离种种烦恼。如果知是幻化不实,不取不舍,便能逐步歇下。应知道这个“知幻”的“知”字是“证知”,而不是“解知”,因为“解知”仍属意识分别范围,不能产生“知幻即离”的力量。若能离幻,当下便是圆觉了。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570011379.html
  • 关于“爱见大悲”

    此病非真非有,众生病亦非真非有。作是观时,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所以者何?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爱见悲者则于生死有疲厌心,若能离此无有疲厌,在在所生不为爱见之所覆也。”  关于爱和见,《...因观“如我此病非真非有,众生病亦非真非有”,因此应舍离于诸众生所起之爱见大悲。依本人浅见,此处所应舍离之爱见大悲,其主要所指是其中的爱见,而不是大悲。因为舍离爱见,即是断除客尘烦恼。该经紧接着就说:“...

    奉心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3145526.html
  • 佛视病人 爱如亲子

    我们佛法平等,上下和睦。从今天起,弟子侍奉师父,如像侍奉父母,至死不应舍离;师父对待弟子,视同儿女,随时将息,至死不应舍离。师徒互相慈爱,保持永久。所有什物,平等分配;如果没有什物,当多方去乞,照顾...

    佚名

    |因果|慈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4/13431517836.html
  • 如本法师答:何谓“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是涅槃”?

      如本法师答:佛法非对立法,远离相对待,方得契入涅槃之道。 知见当下就是真如之体用,若另外再立个知,就是舍离真如,另寻他法来安真如,真如本一非二,是二非真如,是二即落入相待法,即有生死(梵语samsara),是故,名为知见立知是无明本。   真如本体已无相、无住、无念、无见、毕竟空(梵语atyanta-sunyata)故;若知见有见,即有相、有住、有念、不能与法性相应,又落入无明深渊;佛之...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005612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