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凡人到圣者阿罗汉——禅观的发展

    。  在一般看来,一系列成功的禅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基本理论的学习、基础维巴沙、禅之止、维巴沙之深化、阿罗汉果证。  作为一个从来没有禅观经验的人来说,开始阶段进入止禅训练是比较困难的,同时缺乏对于佛教整体的基本正见,这样的修行在我看来并不合适。佛教的禅观并不是一个具有错误见地的人可以真正得到的,因此在起初,一个想要禅观的人应该了解佛教的意义、佛教的训练方法、维巴沙对象等基本问题。   如...

    dhiti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3849827.html
  • 佛教中学预备班

    提木叉律仪戒为总摄。   什么是心清净?   心清净是与近行定相共的禅定。   有两种传统,是培养色界、无色界禅定的传统和培养近分禅定的传统。   色界、无色界禅定的传统中可以根据个人根性,选择修习阿禅(...第三课------四种阶段的果 什么是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   预流是初次体证共相,直觉涅磐,摧毁邪见及堕落三恶道之烦恼。最迟七番生死即得证究竟涅磐。   一来是体证生灭共相,远离维巴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34253369.html
  • 佛教中学

    因为如此种种原因,我们应该认真的持戒。持戒是佛教修学的基础。 佛教中学第三课------如何持戒 具体持戒与日常生活言行是不能分开的,怎么作呢?核心是心意一法,即说正念正知于自己的日常言行等。《...罗侯罗尊者。 佛教中学第四课------戒的净化如何进行净化戒律当知悔过重新。怎样的所作所语之后才需要净化呢?凡那些违反戒制的言行在行者身上不同程度的真实发生之后──当净化。 简言之,即污染其心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34353371.html
  • 佛教小学十课

    幸福的方法。这一方法称为维巴沙禅,今译为“非凡的视力”,即运用心看的方式。通过客观的观察来使心离开对世界的错误执著,又称为“内观”。 佛教小学第七课-----佛教精神 并非虚无主义的佛教精神 ...有人不知道身和心无常、不圆满、无我的本性,而执着身和心是常的、圆满的、我可以主宰的,身和心如果无常变化了、如果不圆满了,就会令人生起各种的烦恼与沮丧。 如果能够如实知道了身和心二法无常、不圆满、无我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3415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