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96篇,用时3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问:“缘法”指的是什么?

    缘法说白了就是因果,缘分,机会.佛道儒三家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守心修心.而缘法在其中所含的就是自身的际遇. 十八义指: (1)内、(2)外、(3)内外、(4)空空、(5)大、(6)第一义、(7)有为、(8)无为、(9)毕竟、(10)无始、(11)散、(12)性、(13)自、(14)诸法(一切法)、(15)不可得空、 (16)无法、(17)有法、(18)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45978176.html
  • 汉译龙树论典大智度论“十八”之研究

    “性”、“自”、“不可得空”。“散”意谓散坏故,笔者特别引进大品般若经的“蕴即义”拓深其义蕴。“性”与“自”互为表里,此二强调一切法从因绿生故无自性、无自,无自性、无自即是...有为与无为的内涵及其论证  第三节 毕竟的内涵及其论证  第四节 毕竟的六项相关论题  第五章 散、自与不可得空之研究  第一节 散的内涵及其论证  第二节 性的内涵及其论证  ...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1763664.html
  • 性差别

    、无散、本性、一切法、无性、无性自性。此等略义、云何应知?颂曰:能食、及所食,此依身、所住。能见此、如理,所求二净空。为常益有情,为不舍生死,为善无穷尽,故观此为。为种姓清净,为得诸相好,为净诸佛法;故菩萨观。论曰:能食者:依内处说。即是内。所食者:依外处说。即是外。此依身者:谓能所食所依止身。此身故;名内外。诸器世间,说为所住。此宽广,故名为大。所住故;名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2056791.html
  • 菩萨为众生说四圣谛

     佛言:“不得也。菩萨则往来六道中。若众生知诸法自,菩萨摩诃萨不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拔众生于三恶趣,乃至往来六道生死中。以众生实不知诸法自性故,不得脱六道生死。是菩萨从诸佛所,闻诸法自...自,是菩萨用如是智慧,观一切法,无法性可见,住是性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无性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诸佛所作,非辟支佛所作,非阿罗汉所作,亦非向道人所作,亦非得果人所作,亦非菩萨所作...

    智 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3367263.html
  • 之探究(四)

    的「自」(或作「」或「自共相」),分立为「自」与「共相」──二。原有的「散」(或作「无散」或「散无散」),分立为「散」与「无变异」──二。这样,十八就演化为二十。「中... |无际 |无际 |无际  散 | | |散  | |散无散 |  |无散 | |无变异  本性 |本性 |本性 |本性  | | |自  自共相| |自共相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14840885.html
  • 华严心要观门

    法法万差而人不同.悟则法随於人,人人一致而融万境.言穷虑绝.何果何因? 体本寂寥.孰同孰异? 唯志怀虚朗,消息冲融.其犹透水月华,虚而可见.无心镜像.照而常矣.   >:  欲达心净源 须知我...  华严心要观门  唐清凉国师澄观著  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遍)摄内外.能深能广.非有非.不生不灭.求之不得.弃之不离.  迷现量则惑苦纷然.悟...

    唐清凉国师澄观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01461980.html
  • 律 宗

    教法,即律教之所诠,如《四分律》、《十诵律》等。化教又可分作性教、教、唯识圆教三类。性教摄一切小乘,教摄一切大乘般若,唯识圆教摄大乘《华严经》、《楞伽经》、《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4243541.html
  • 四分律宗

    分律》、《十诵律》等。化教又可分作性教、教、唯识圆教三类。性教摄一切小乘,教摄一切大乘般若,唯识圆教摄大乘《华严经》、《楞伽经》、《妙法莲华经》、《大般涅盘经》。制教又可分为实法宗、假名...

    隆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05456256.html
  • 龙树的诠释学理念之哲学省察(2)

    ,能见一切法,寂灭如涅槃。本愿求佛道,不著是毕竟法故,乃至未坐道场,不证实际。坐道场已,具足佛法,得佛道,转法轮,随意利益众生,皆是般若波罗蜜力。[60]   这是说菩萨虽观一切法,但因其...ldquo;不住法住”一方面是“不可得空”的体现,一方面也是“自”的贯彻。《大智度论》说:   复次,若如汝所说菩萨久住生死中,应受种种身心...

    游祥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745983.html
  • 道宣及其律学体系

    佛教分为“化教”和“制教”。“化教”指佛为教化众生使其产生禅定和智慧的教法(.相当于传统讲的“三学”中的“定慧”两学(,“制教”指佛为教化众生对其行为加以约束的教法,相当于三学中的“戒学”。化教分为性教(小乘)、教(指《般若经》等大乘的“浅”教)、唯识圆教(指讲唯识教义的大乘“深”教)。与化教的分法相适应,制教从对戒体(受戒做法产生的防恶功能)看眭上也分为三宗:实法宗(指小乘有部以戒体为色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23257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