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儒道佛玄看“言”、“意”之辨及其影响

    形容”,“象其物宜,以行其典要”,似乎是说易象具有具象性或形象性。《易经》是由八个经卦和六十四个重卦,构建起无所不包的宇宙存在图式(作静态观)和宇宙演化流程画面(作动态观),区区六十四卦却涵纳大千世界...如何以“象”来表示,通过有限之意象表达无限之意念呢?《系辞》认为象是“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这一“象”所表达的即是人的主观意念、义理、至理,即抽象又富有哲理性。所以...

    钮燕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2752027.html
  • 圆寂僧录左街讲经兼弘仁开山掌秘密教禅牒大禅师塔铭

    不解也。问始来此者胡僧名,皆梵语叠五六言为一名,曰班的达者,其开山祖师也。再问之以天竺地理物宜,皆不能知。②此中寺僧之号“喇嘛”,显系仿自藏僧;所云“班的达”暨“开山祖师”者,即为萨哈拶释哩。大觉寺、...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541892651.html
  • 言意”之辩及其语言哲学的意义

    以尽情伪”  ,言虽不足以尽意,而是通过立象来尽意,补救言之不足。什么是象?“夫象,圣人有  以见天下之颐,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注:《易传·系辞上》高  亨《周易大传今注》。)这是...

    谢丰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2740748.html
  • “言意”之辩及其语言哲学的意义

    肯定“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言虽不足以尽意,而是通过立象来尽意,补救言之不足。什么是象?“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颐,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注:《易传·系辞上》高亨《周易大...

    谢丰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0641055.html
  • 禅心絮语

    。大家都知道马祖大师在南岳磨砖作镜的故事,我就不多说了。打坐就是所谓的像其物宜。学佛,学佛,你首先应该自问如何学佛?我们看佛像,除了人天护法,西方三圣等是站着外,大多数都是打坐之姿。有样学样,要学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5143964.html
  • 周易禅解(5)

    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地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1544289.html
  • 中国宗教与史的起源

    传布帝之命令于方域。白川静先生,认  为风字的义意虽多,但均由上述之原义中演绎出。因风神之行动敏捷  、悄然、普及,故谓之“风行”,各地的风土、物宜由风神所造成,  故谓之“风俗”、“风气”,在风土、...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645476.html
  • 明代“西天僧”考略

    地理物宜,皆不能知。②此中寺僧之号“喇嘛”,显系仿自藏僧;所云“班的达”暨“开山祖师”者,即为萨哈拶释哩。大觉寺、西竺寺、西域寺和普照寺都位于京西阳台山,其中大觉寺为皇家敕建,智光终老于此。西竺寺、西域...

    杜常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3748396.html
  • 玄奘的像教艺术思维

    著眼于事物“象”的层面寻索“像”的内涵,“不得两起”,“不得俱出”,[31] 《易.系辞》曰: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像。[32]  是知“设卦观像”、以像表法,本是...

    王仲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751526.html
  • 《俗语佛源》选摘㈦

    ”俗语用眼光一词,含有多种意义。或指视线,如清·秦笃辉《平书·物宜上》:“眼光闪烁者,多险恶小人。”或指视力,眼力,如清·王陈梁《烛影摇红2自题秋夜校书图》词:“花甲余三,眼光那比当年俊。”今则多用...

    赵朴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1951790.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