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2篇,用时8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烦恼菩提

    客尘。菩提作为超越的境界,对佛教真理的觉悟,如窥基所说:“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大正藏》卷四三,235c。】妨碍实现菩提的一切精神作用都是烦恼,成佛的瞬间也就是去烦恼菩提的瞬间。从烦恼菩提关系的超越方法,即烦恼菩提,其内在超越的意义在于,不离人生烦恼而实现解脱,不离现实的人生而成就菩提之境。   依据慧能的佛性理论,清净佛性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2152662.html
  • 读王先霈先生《佛语哲思》

    。比如近代高僧敬安(八指头陀)就是一个著名的爱国僧人,读他的诗“谁谓孤云意无着,国仇未报老僧羞”,热血沸腾,泪不禁出,哪里看得出对现世的逃避?其二佛教有所谓世间法,倡“即烦恼菩提”,此岸生死,彼岸涅槃,并不主张弃现实人生于不顾,而去追求所谓的功德圆满。大乘菩萨发愿普度众生,地藏菩萨著名的誓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与吾辈所仰之人道主义精神一脉相通。所以认为“一丝不挂”就是厌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02857899.html
  • 赵州从谂

    定居下来弘法了。"赵州:"我该定居在什么地方啊?"茱萸:"哈!哈!哈!你居然连真人你自己的住处也不知道?"赵州:我三十年来在马背上驰骋,想不到今天被驴踢了一脚。  烦恼菩提  众僧们请他住持观音院后的一天。从谂上堂说法:"比如明珠握在手里,黑来显黑,白来显白。我老僧把一根草当做佛的丈六金身来使,把佛的丈六金身,当做一根草来用。菩提就是烦恼烦恼就是菩提。"有僧问:"不知菩提哪一家的烦恼?"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85443821.html
  • 显密异同——根据荣森班智达的观点

    方法如果复杂了,很多人反而不会获得什么利益。 (四)烦恼菩提 尽管在很多显宗比较深奥的大乘经典里面,也提过烦恼菩提,业即菩提、心即菩提等等,但究竟为何烦恼菩提,显宗却一直没有非常... 烦恼菩提,与外境佛的坛城,实际上一个意思。因为我们现在都有内在精神和外在世界的分别念,所以佛就分成内外两个部分来讲,当我们的所有执著全部被打破了以后,内外就会融为一体,那时两个观点就融合到一起...

    慈诚罗珠

    |显宗|密宗|比较|相同点|不同点|荣森班智达|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3/07561236318.html
  • 从文殊法门看《中观论颂24?1—6》(1)

    突兀的举止行动,加以一再的呵斥声闻,又说烦恼、五逆,都是菩提。在情理上,自然会引起疑虑与争议。另一方面,由“一切法空”所呈现出来的圣者内自证胜境,本质上寂灭、无生,这原本早期佛教的通义,但大乘行者...不断烦恼烦恼菩提;五逆菩提;  8. 弹偏(对若干大乘观念的反省)、斥小(对声闻的诃斥);  9. 女性说法;  10.四平等:佛、佛土、众生、法平等。[10]  在文殊法门的许多特色中,有的彼此...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246882.html
  • 从文殊法门看《中观论颂24?1—6》

    不同的方向发展:在说法的方式上,出格的语句,突兀的举止行动,加以一再的呵斥声闻,又说烦恼、五逆,都是菩提。在情理上,自然会引起疑虑与争议。另一方面,由“一切法空”所呈现出来的圣者内自证胜境,本质上寂灭...6. 特重“法界”;  7. 诸法菩提;不断烦恼烦恼菩提;五逆菩提;  8. 弹偏(对若干大乘观念的反省)、斥小(对声闻的诃斥);  9. 女性说法;  10.四平等:佛、佛土、众生、法平等。...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347705.html
  • 《中国禅学》第一卷管窥——为了更有成效的学术交流

    境界。“即”,表示着“不离开”、“就是”、“在其中”,“”或“而”,则表示向超越境界的转换。在此基础上,董先生考察了“即众生佛”、“即烦恼菩提”、“即无明智慧”、“不舍生死而人涅椠”、“即自性而...过程吗?还是,只是一种整体存在呢?例如,在论述“即烦恼菩提”的时候,董先生是以《坛经》中的“三皈依”即“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僧”为其依据的。而且还引用了《坛经》中“自心归净,一切尘劳妄念,虽...

    [日本]斋藤智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95363151.html
  • 《坛经》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我本元自性清净”。识  心见性,自成佛道。《维摩经》云:“即时豁然,还  得本心。”(第30则)  即烦恼菩提。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第  26则)  迷即佛众生,悟即众生佛。愚痴佛众生,...对释迦牟尼的悟道感受作了形象鲜明的体证。  明心见性的途径有两种,一神秀大师的渐修式的北宗禅法:“身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一慧能大师的顿悟式的南宗禅法:“菩提本无树,明镜...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64863796.html
  • 读《普贤行愿品》的两颂偈谈我们日常的修行

    在世界上,不可能没有恩怨、是非、矛盾、烦恼、痛苦和忧虑。学佛的人,关键要用佛法的智慧去观照人生,去观照生活,改变心境。烦恼的根源来自于内心,而不是外界条件和环境,心随境转烦恼,放下烦恼菩提!如果你...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菩提道修行的法门,主要表现在发心、修行两个方面。发心,菩提心。...

    慧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0065484.html
  • 从中国佛教在北传佛教中的地位看当代中国的佛教教育

    的佛教,对北传佛教的特色进行介绍:以中国佛教为本源,古代以中国为中心;以大乘佛教为主体;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二教的影响;发挥大乘佛教的“真俗不二”、“即烦恼菩提”的理论,主张出世不离入世,生活...天台宗的“性具善恶”,华严宗讲一切众生皆具“本觉真心”,禅宗讲“心性本净”等。  (四)、发挥大乘佛教的“真俗不二”、“即烦恼菩提”的理论,主张出世不离入世,生活日用即为佛道  在这方面,禅宗最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3240136.html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